图书 | 百件藏品会说话——《藏品有话说》新书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7月5日,《藏品有话说》新书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党委书记都海江,中国妇女出版社社长李凯声、中国妇女出版社副总编辑廖晶晶,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瑩、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静,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王翠杰、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哈骏、新华网执行总编辑常烨等嘉宾,以及包括中国科技馆、中国美术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在内的50余家博物馆领导和代表出席活动。

此次发布的新书《藏品有话说》源自同名百集音频节目。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联合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新华网共同推出百集音频节目“藏品有话说”,该节目集聚62家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通过100件藏品,向公众讲述了自中国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救亡图存、奋勇抗敌、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挖掘了党的成立,发展与中国文博事业之间的联系。此次发布的新书《藏品有话说》即为该节目同系列图书,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全部100期节目内容(按音频播出顺序),并附有相关博物馆介绍。
王旭东在致辞中表示,“藏品有话说”项目从音频节目到实体图书,把去年的网络音频节目以出版物的形式固化下来,呈现在文博爱好者面前,是一次成功的创新性尝试。这些文物和背后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担当。未来,会进一步加大对文物价值的阐释,并进行创造性转化,为社会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他强调,本次“藏品有话说”项目是博物馆通过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统筹协调,多方同仁群策群力,新华网、中国妇女出版社专业支持下的共同成果。最后王旭东代表故宫博物院向“藏品有话说”音频节目、图书出版的所有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据介绍,“藏品有话说”项目中,北京市文物局发挥活动组织和业务指导作用,北京博物馆学会负责联络协调,新华网依托强大采编网络,权威、准确地及时播发,故宫博物院承担具体工作,其余六十余家博物馆积极配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诚如本书编委会成员、故宫博物院宣教部高希博士在介绍本书时所言,好的作品一定要落实在文字上、书本中,就像“藏品有话说”不能仅仅停留在音频阶段,要扎实落实到图书,才能行而至远。这是一份具有首都文博特色的文化大礼,整个过程和结果体现了北京地区文博系统之间、文博系统与主流媒体之间的精诚团结和紧密合作。此次策划出版《藏品有话说》图书,是解读党史文物的创新尝试,希望通过文本阅读结合音频节目,让读者在书中走进藏品所在的红色故事发生地,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的奋斗历程和民族精神。
目前,《藏品有话说》一书已经在新华网官方销售渠道上架。



故宫博物院 编
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新华网 联合出品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ISBN:978-7-5127-2124-1
定价:78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大型鸟脚类恐龙:禽龙 体长10米(奔跑仅用后两足)
禽龙是一种鸟脚下目恐龙,体长可达10米左右,主要生存于6500万年到2亿年前的侏罗纪到白垩纪,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四肢都是粗壮的,但只使用后肢进行奔跑,而它的前肢拇指部分则进化为了一个突出的尖爪,能够很好的帮助进食,并且具有一定的水生习性。禽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56:590000全汉昇: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一)
一、五代官吏之私营商业《宋史》卷二五五《张永德传》说:自五代用兵,多姑息,藩镇颇恣部下贩鬻。宋初,功臣犹习旧事。太宗初即位,诏群臣乘传出入,不得赍货邀利,及令诸处图回,与民争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说得更详细:0000从玉蟾岩到鸡叫城——史前湖南的稻作农耕之路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9:28:060000白垩纪的海洋掠食者,矛齿鱼(身长1.5米以鲨鱼为食)
泥盆纪(3.5-4.5亿年)是地球鱼类的时代,出现许多大型凶猛的鱼类,比如恐鱼、爪齿鱼等。进入白垩纪(6600万年-1.45亿年),鱼类的体型逐渐减少,但凶性不变,其中代表鱼类为矛齿鱼,它是白垩纪的海洋掠食者,鲨鱼都是它的食物。一、白垩纪的海洋掠食者,矛齿鱼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1:23:170000中国考古学的现实与理想——俞伟超先生访谈录
1993年8月8日上午9:00到下午7:00,曹兵武和戴向明二同志以“中国考古学思想变化过程”为题,对俞伟超先生做了一次专访。从中国考古七十余年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代考古工作者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与追求,而在这些不同的理想与追求中,则蕴含着某些我们学科和人类文化中共通和永恒的东西。兹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题记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