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厚本先生与徐州的考古事业
2022年5月26日下午,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南京博物院邹厚本先生(以下简称先生)在南京病逝,享年87岁。先生长期坚守在田野考古一线,奔走于江苏考古的各个地方,是江苏考古界的常青树。
在先生近60年的考古生涯中,曾数次参与、主持、指导徐州地区的考古事业和文物保护事业,是徐州考古和文物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引路人。2015年10月3日,《东南文化》对先生进行了专访(见《东南文化》2015年第5期,《江苏考古之亲历与展望》,以下简称专访),专访中先生多次提到徐州地区考古,在论及最重要或感触最深的考古项目时,先生提到三个,其中两个与徐州有关,一是铜山丘湾遗址,一是徐州土山汉墓,可见先生对徐州考古的深切关心和深厚感情。梳理先生与徐州考古的渊源,既是后学对先生的无限哀思和沉痛悼念,也是激励年轻考古工作者发扬老一辈考古学家的治学精神,不断开创徐州考古工作的新局面。
先生自1964年4月26日到南京博物院工作,不久就参与邳县刘林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继1960年春季发掘之后刘林遗址的第二次考古发掘,南京博物院参加发掘的共有10人,尹焕章、赵青芳、纪仲庆、汪遵国、钱峰等先生都在工地,这是先生考古生涯的起点。这次发掘共发现145座新石器时代墓葬,成为后来学界探讨大汶口文化早期文化面貌和社会性质的重要资料。专访中,先生还饶有兴致地谈及自己第一次参加刘林遗址考古工作时边发掘、边学习“毛选”的情景以及当年携带六千多块钱考古“巨资”的事情。40年后,在邳州(原徐州邳县)梁王城遗址发掘期间(2004—2009年发掘),先生曾多次到现场指导发掘工作,由于梁王城遗址仅距刘林遗址1公里远,先生常回忆起当年刘林遗址的发掘经历,并谈起这一区域的考古工作。他认为徐海地区特别是苏鲁交界地带刘林、大墩子、花厅等遗址的考古工作起步早、发现重要,在中国考古界有很大的影响,但后来工作没有跟进。这一方面山东走在了前面。江苏应该继续深入下去,探索自己的区域文化发展脉络,进一步探索黄淮地区史前文明和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不久之后的2013年,泗洪顺山集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成果,“顺山集文化”在学界正式提出并得到认可,先生非常高兴并在不同场合呼吁江苏考古要抓住顺山集文化发的机遇,持续开展淮河中下游地区的史前考古工作。2019年在淮安黄岗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上,先生仍告诫我徐州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是海岱地区与淮河下游的过渡地带,对探索江苏史前地域文明非常重要,在今后工作中要密切关注徐州邳州、新沂等地沂沭河流域可能存在的与顺山集文化相关的遗存。
1994年7月14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狮子山楚王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同时要求发掘工作由南京博物院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联合组队,共同拟定发掘和保护方案。南京博物院派先生与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的王凯老师共同领队主持狮子山楚王墓的发掘工作,同时先生还任发掘专家组成员。先生与王凯老师均为1936年生人,而且是北京大学师兄弟,当时两人都已年近花甲。在王凯先生编写的考古发掘记《徐州狮子山楚王陵》(2005年9月,三联书店出版),有这样一段记载,为了弄清主墓室情况,考古队员需要通过已被盗墓者拉出去一列塞石的狭小空间进入墓内查看,“邹厚本第二个去探洞,他身体灵活,一矮身即钻入洞中,很快返回”。从1994年12月中旬至1995年4月,在三个多月的发掘过程中,先生坐镇徐州,全力投入到发掘工作中,从发掘方案的制定到重要遗迹的清理,亲力亲为,圆满完成了考古任务。狮子山楚王陵被评为19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至今日,狮子山楚王陵仍然是徐州汉楚王墓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其规模之大、出土文物之精、蕴含信息量之丰富,对徐州汉代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建设、旅游开发以及汉文化城市品牌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狮子山楚王陵的考古发掘和报告整理工作沁浸着先生的心血,在去世前的几年间,我经常到家里去看望先生,每每看到他在整理狮子山楚王陵的发掘资料,为狮子山考古报告早日面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徐州土山二号墓获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徐州考古史上继狮子山楚王陵之后的又一件大事。正如中国考古学会王巍理事长所说,“土山汉墓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至名归,几代考古人数十年薪火相传,终成正果。”而土山汉墓考古工作的肇始正是邹厚本先生于1970年7月参与的土山一号墓考古发掘工作,其后陆续发现二号墓和三号墓。半个世纪以来,土山汉墓逐步融入徐州博物馆,从单纯的考古工作变为考古、保护、展示、开放等于一体的惠民工程。这一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先生在2020年12月4日土山二号墓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上进行了阐述。他谈到土山汉墓发掘项目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发掘周期长,是一项跨世纪的考古项目,凝聚了三代考古人的辛勤劳动成果;二是考古理念新,历届徐州市政府持续关心,不断投入,花费巨大代价,通过居民拆迁、土地划拨、环境治理、保护工程等,建成了一个实用性和前瞻性有机结合的土山保护建筑,为考古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并将其纳入徐州博物馆对外开放的重要板块。先生曾多次指出,土山汉墓墓葬本身就是徐州博物馆收藏的体量最大的一件不可移动文物。
自2014年起,土山汉墓永久性保护建筑完工,土山二号墓考古工作进入室内阶段,由徐州博物馆主持发掘工作。为提高发掘工作质量,江苏省文物局组织成立了考古发掘专家组,指导发掘工作,专家组成员中以先生最为年长,大家都推举他担任组长,先生坚辞不受,坚持要由信立祥先生任组长,自己任副组长。从2014~2021年,土山二号墓持续进行了7年有余的考古工作,每遇重要发现或每年年底,都会举行年度考古成果专家会,先生都会如期参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指导意见。除此之外,先生还经常来电询问发掘进展情况,提醒发掘应该注意的问题。正是在先生以及专家组细致入微的指导下,土山汉墓考古终成正果。
2022年,馆里决定对土山汉墓获得“十大考古新发现”进行表彰,我提议应设立突出贡献奖,以表彰邹厚本、王凯、李银德、耿建军等四位先生在土山汉墓考古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先生十分尊重徐州博物馆的李银德馆长,他曾数次谈到徐州博物馆的“四位一体”工程、西汉代采石场遗址的保护、土山汉墓的考古实际上都是在李银德馆长的带领下一步步实现的,这充分体现了一个考古人的学识、胆识和格局,他常教导我们应该多向李馆长学习请教。
先生是一位谨言慎行、求真务实的考古学家。1991年秋他还带队对徐州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足迹遍布徐州的各个区县。先生十分熟悉徐州的地域文明,总是能够高屋建瓴、抓住重点,在不同层面上呼吁和建议徐州地方政府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先生还主持、参与和指导过徐州地区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如铜山丘湾遗址、新沂花厅遗址、小徐庄遗址、邳州梁王城遗址、九女墩春秋墓、睢宁下邳故城遗址、贾汪庙台子遗址、焦庄遗址等。他要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首先要扎根田野,在考古工地上摸爬滚打三五年,他指出“考古人才的培养是个积累过程,要把他们放到第一线去锻炼,稍有资历和发展潜力的要放在专业岗位上,不要急于提拔到行政领导岗位上。”
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提携后学的长者老师。2005年4月,我当时还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伙子,受单位委派,去参加南京博物院主持的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土墩墓的考古发掘,被安排到句容浮山果园考古队。林留根所长让我到南京后先去找一下先生,4月6日晚上我赶到南京时,已经过了饭点,先生在清溪路的一家面馆请我吃饭。趁我吃饭的功夫,先生拿出纸笔画了一张图给我,图上标有南京、句容、天王、潘家边、浮山果园,在哪乘车、怎么换乘、大概多远、坐什么车、多少车钱,都标注很清楚。那是我工作以后第一次到南京,当时先生已年近70,仍关心我这样的后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张图犹如在眼前一般,后来知道句容浮山果园是先生提出“土墩墓”命名的地方。2008年11月,省考古所的多位领导和考古界同行出席了我的婚礼,我一直认为那是一个考古人一生最大的荣耀。那天先生欣然出席婚礼并为我证婚,遗憾的是我没有留存那份热情洋溢的证婚词。事后岳父告诉我,那天先生找到他说一定要敬个酒,并特地告诉他考古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田野工作,考古跟公安消防一样,任务来了,说走就走。正是因为先生这一席话,从结婚至今,我手持通行“绿卡”,家里人都非常理解并支持考古工作。
先生是一位率直豪爽、豁达开朗、风风火火的老爷子。先生精力充沛,中气十足,始终有一股不服老的劲头。先生特别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谈论考古,几乎认得出江苏考古界的每一个年轻人,叫得出他们的名字。先生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亲切,喜欢徐州的把子肉、羊肉汤、烙馍馓子……
今年四月以来,先生身体骤然不好。在最后两个月的时间里,仍然几次打电话想着要把土山一号墓的考古材料交给我,并谆谆告诫要用好这些材料。行文至此,不由得把今年5月5日晚与先生的通话录音放出来再听一遍,听着听着,不禁潸然泪下!直到最后一刻,先生牵挂的依然是他热爱并为之奉献一生的考古事业。
谨以此文纪念先生为徐州的文物考古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作者:原丰
作者单位:徐州博物馆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海底文明真存在吗 发现1万年前海底村落
远古文明总是引发人们的好奇,其中亚特兰蒂斯文明更是令人着迷。被称为海底文明的亚特兰蒂斯,据传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史前文明的一部分,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度,然而其存在与否仍然悬而未决。一、神秘的亚特兰蒂斯我要新鲜事2023-08-17 18:09:470000《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新书研讨会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1:02:510000【考古词条】 旧石器时代 · 和县人
▲龙潭洞中国的直立人化石。1980~1981年发现于安徽和县陶店镇汪家山北坡的龙潭洞。▲和县人头盖骨▲和县猿人臼齿化石包括1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2块头骨碎片、1块下颌骨碎片和9枚单个牙齿。2017年研究表明,和县直立人可能代表一种残存的原始人类。▲中华粗壮斑鬣狗下颌骨化石▲和县双角犀臼齿化石▲锯齿的剑齿虎牙齿化石▲和县人遗址出土的骨制品与角制品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48:480000考古专家在四川境内挖出“神树”,上有9只鸟,推测是宗教崇拜物
“青铜神树”背后的故事文/倪方六名称:1号大型铜神树年代:商代晚期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现藏:四川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出土青铜神树)简介: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全树共二十七枚果实,九只鸟,是罕见的镇馆之宝。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5:450000山西考古:谢尧亭:山西西周考古七十年
早在1917年,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曾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说:“华夏民族的形成,当在西周之时,以其包容各种族群的气度,熔铸为一个有共同文化意识的民族。这一功业,完成之早,延续之久,为人类文化史上仅见。凡我华夏成员,当珍惜此一成果无使失落。”可见我国西周时代之重要。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1:06: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