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刘瑞
据文献记载,栎阳城是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秦楚之际塞王司马欣时期,汉初刘邦的都城所在,栎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对栎阳城开展过考古调查与勘探。1980-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栎阳发掘队先后确定了栎阳城遗址南墙、西墙,在城中发现大量建筑遗迹及多条道路,但因当时地下水位甚高而未发现北墙、东墙。2013年,为进一步确定栎阳城遗址保护范围为保护规划提供资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重启栎阳考古。
五年来,在精确测量和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通过大范围勘探和小规模试掘的方法,复探了“一号古城”,经勘探、试掘确定了“二号古城”“三号古城”,在三号古城内发掘确定了多座大型宫殿建筑,同时开展了白渠、郑国渠的勘探试掘,确定了二者的走向与位置。
一号、二号古城
2013年考古队复探了1980-1981年考古勘探的南墙、西墙,并在局部地段发现了城址北墙,编号为“一号古城”。勘探确定城址南北2430米,东墙暂未发现,据现有考古资料,城址东西至少约1900米左右。考古发掘资料显示,一号古城为秦汉时期。
在寻找一号古城东墙过程中,在一号古城中部发现东西向墙基,其向东延伸至石川河边北折后被石川河冲断,东西长约3100米左右。西端向北折后延伸至石川河岸,南北长约3800米左右,编号为“二号古城”。2013年对二号古城西墙、南墙进行解剖发掘,在西墙墙基中出土五铢铜钱,据此判断二号古城的上限不早于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在南墙解剖发掘中,发现城南环城路被新莽墓葬破坏,表明城址大体的废弃时间不晚于汉末新莽时期。
三号古城
在勘探二号古城西墙过程中,在二号古城西墙向西约1500米左右发现较大面积夯土建筑遗存,编号为“三号古城”。2017年勘探发现前后两期北墙、西墙,前期北墙已探出东西长440、西墙南北长180米,后期北墙已探出东西长105、西墙南北长200米。

三号古城北墙以南、西墙以东勘探发现由南向北编号为一号至四号建筑的四个大型夯土建筑台基。在一号建筑南发现边长100米见方的大型院落,其南发现大面积的红烧土和瓦砾分布,通过2016、2017年发掘,确定该区域为手工业生产区。为确定勘探发现的三号古城中建筑遗存的时代、形制与性质,从2014年春开始,考古队对相关建筑遗存进行小面积发掘。

发掘确定,一号建筑南北宽22.3、二号建筑南北宽11米、残高0.5-0.8米,台基外立面局部保留白灰墙皮。在三号建筑夯土台基内清理出半地下建筑。在四号建筑中发现浴室、壁炉遗迹,在五号建筑发现浴室及与浴室地漏相连的管道、渗井等排水设施。这是在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最完备的王室最高等级的洗浴设施。在四号建筑北侧清理出两两成对的四个大灶,这也应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王室级御膳房建筑设施。








时代与性质
在三号古城发掘中,出土大量内面饰麻点外面饰细绳纹、中粗绳纹的筒瓦、弧形板瓦,出土槽型板瓦和素面瓦当、动物纹瓦当、云纹瓦当等建筑材料。并出土了长73、径63厘米的巨型筒瓦,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大筒瓦,同时发现多个与辽宁碣石宫遗址B型大瓦当纹饰相近的瓦当残片。从出土建筑材料看,三号古城应上承雍城,下接秦咸阳,延续到西汉前期。从三号古城试掘清理的半地下室建筑、空心砖踏步、巨型筒瓦、瓦当、浴室、壁炉等遗迹遗物看,相关建筑遗存当为秦高等级宫殿建筑。据文献记载及出土遗物,三号古城上限不早于战国中期,与文献所载秦献公、孝公建都栎阳时间吻合,为战国秦都栎阳。从城址延续到西汉前期判断,其亦当为塞王司马欣之都,为汉初刘邦所都栎阳。从栎阳考古发现看,不仅三号古城发现的半地下建筑、浴室、壁炉等等设施,空心砖踏步、巨型筒瓦、瓦当等等遗物是目前为止在秦考古发掘中的最早发现,而且相当多的秦汉建筑制度也均应始于栎阳城。




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成都工地找到合葬墓 墓里居然是两个男人(合葬墓穴)
工地发现的合葬墓穴是两个关系好的太监。2014年,成都地铁施工中发现了一座南南合葬墓,打开棺材发现他们紧紧相拥在一起,这在礼法森严的古代有被长伦的墓葬方式让在场的专家大为震撼。而且这种死后同葬在一个棺材里的,即使是夫妻都很少见,何况这种两个大男人埋在一起的更是闻所未闻。墓葬主人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1:15:550000我和李零先生的一些接触——《丧家狗》改了七八个月
作者:黄海龙(《丧家狗:我读论语》责编)来源:深圳晚报2008.05.05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微妙得有点奇怪的事情。有些人可以和他一起喝酒,而有些人则只能和他一起喝茶。酒是热闹的亲密的,茶是清静的淡然的;喝酒时粗糙一点更有气氛,喝茶时则需要点儿客气谨慎。0000南京祖堂山墓出土墓志铭,郑和后裔反对挖掘,古墓到底埋着什么?
南京祖堂山上,一群考古专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挖掘工作。他们所寻找的,是一座被村民传说是明代郑和墓葬的古墓。不过,这个传说的真实性,至今还不得而知。挖掘机手工意外地挖出了几块青砖,这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经过现场勘查,专家们发现这座古墓富丽堂皇,足以彰显出墓主人的显赫身份。我要新鲜事2023-04-11 21:02:560001宋朝一福建考生,因是照顾录取遭青楼女冷落,他回宾馆干了一件事
中国古代科举中的“照顾生”本文作者倪方六高考结束了!考完后考生最关心的事,当然是录取,这也是所有考生家长最关心的事。古代也是这样,科举考生在考完试后,最重要的也是最急迫的是想知道自己考中没有,在焦急中等待放榜时间的到来,这和现代考生等待录取分数线公布是一样的。我在以前我《北京晚报》专栏“一方钩沉”中,曾以专版谈过这种现象。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07:0200008名河南盗墓者“受邀”远征新疆,没挖到东西想走,可怕事发生了
新疆的盗墓现象本文作者倪方六新疆是个好地方,对盗墓者来说,似乎也是这样。自晚清西方探险家在西域地区“探险”、发现大量汉唐文物后,地广人稀的新疆便成了中外盗墓者眼里的“乐园”。我在研究民国盗墓史时,曾去了新疆、甘肃等地,实地调查了解西域盗墓情况,内幕惊人。在过去,新疆本地的盗墓者多以“探宝人”的面目出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21:1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