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高陵区文体广电旅游局
项目负责人:杨利平
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姬家街道杨官寨村四组东侧,地处泾、渭河交汇处西北约4公里的泾河北岸的一级阶地上,南距现泾河河道约1公里。遗址周围地形开阔、地势平坦。遗址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是关中地区仰韶中晚期一处特大型中心聚落遗址。
2016至2017年,为了解杨官寨遗址东北部遗存分布情况,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该区域开展了针对性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发现一处与聚落环壕同时期的大型史前公共墓地,取得重要收获。
初步探明,墓地位于杨官寨遗址环壕外的东部区域,西端与东环壕毗邻,平面范围东西约500、南北约170米,总面积达8.5万余平方米。揭露面积约3800平方米,共发现343座史前墓葬,分布非常密集。
暂已对墓地东部区域的211座墓葬进行了清理,墓葬规格相近,均为小型墓。墓葬开口平面皆呈长方形,长约2~2.5、宽约0.6~0.8米,深度鲜有超过1米者,个别墓葬的规格稍大,在4~5平方米左右。
墓葬方向均为东西向,且墓葬间未见任何打破关系,在部分墓葬的东侧或西侧还发现有圆形的疑似柱洞遗迹,推测可能为“幡”类标识墓葬位置的墓上建筑遗存。
墓葬形制可分洞室墓和竖穴土坑墓两类。前者根据洞室与墓道的相对位置又可划分为偏洞室墓和半洞室墓两型,其中以偏洞室墓数量最多,占已发掘墓葬总数的80%以上,该类墓葬先修筑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墓道,墓道底部多不平整,然后再于墓道南北两侧掏挖一洞室安葬死者;半洞室墓属较为特殊的一种墓葬形制,数量较少,仅发现十余座,系在墓葬西端(墓道的窄侧)壁面处向西侧掏挖与墓道连成一线的洞室,洞室进深20~65厘米,形似壁龛,仅能容纳墓主头骨或者上半身。竖穴土坑墓根据二层台有无亦可划分为两型,其中带二层台的竖穴土坑墓均建造有生土二层台,中部为墓室安葬死者,个别墓室也向西侧掏挖半洞室,数量较少,仅发现数座,但规格相对洞室墓、不带二层台的竖穴墓较大。
在已完成发掘的墓葬内尚未发现有木质葬具,但在个别墓葬中人骨周围发现了疑似编织物包裹的痕迹。在对人骨周围采集土样进行植硅体检测分析时,鉴定出了芦苇盾形植硅体,推测在死者下葬过程中曾用芦苇类编织物对尸体进行包裹。
墓葬均为单人一次葬,墓主骨骼基本保存完整,保存状况一般。葬式均为仰身直肢,头朝西,面向上,双臂贴近躯干摆放,足部大多并拢。发掘过程中,在相当数量的墓葬中发现有墓主手指骨移位的现象,有些指骨分布在墓道填土内,有些摆放在头骨附近或骨盆内,有的手骨与尺骨自腕部整体分离约20厘米。另外,还存在有少量非正常死亡现象。
该批墓葬大多数不出随葬品,仅在少量墓葬中发现有重唇口尖底瓶、卷沿曲腹彩陶盆、彩陶壶、泥质筒形斜腹罐、夹砂罐、陶钵、陶杯、陶环等陶器,有些随葬陶器被发现于墓道的填土内,且破损十分严重,还有些随葬陶器则明显是摔碎后再葬入墓葬的同一位置或不同位置。其他随葬器物还有玉钺、玉环、玉璧等玉器,石环、石珠等石器,以及骨环、骨簪等骨器。个别墓葬中出土有颜料,在一座孩童墓葬中还发现了一件完整的龟甲。
根据发掘区层位关系、随葬陶器及碳十四测年数据,初步判定该批墓葬的年代为庙底沟文化时期,是国内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大型成人墓地,填补了该时期考古发现的空白。该墓地的发现,是从宏观上进一步认识杨官寨遗址聚落布局的新材料,为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埋葬习俗、食物结构、人种学、婚姻状况、人群血缘关系、社会组织、社会分化等重大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珍贵的考古资料。此外,本次发现的偏洞室墓葬当属国内所知最早的同类遗存,将该类墓葬的出现年代提前了600多年,为偏洞室墓葬的起源与传播,以及关中地区与中国西部地区乃至西方的文化交流与影响提供了珍贵的考古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先商诸城体系的社会规模问题——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之五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三节。阅读相关历史背景,请戳这里:从稻作起源到中华文明成长的早期历史图景;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24:080000欧亚大陆发现最早的珠宝,4万年前就长这样(远古吊坠)
欧亚大陆发现的远古骨质吊坠来自于4万年前。近日有一个科学期刊发布了一个研究,在上面有着一张图片,里面描述的是一个象牙制成的椭圆形的。这个吊坠甚至可以追溯到四万年之前,这也是当前人类发现过的最早的装饰品。这个象牙吊坠是发现在2010年的时候,在波兰的一个山洞里面开采出来的。人类的习俗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09:190000满清东北禁封地发现一长满青苔的绝世文物,发现者不识竟用油焚烧
高句丽壁画墓和好太王碑本文作者倪方六上篇说了高句丽墓葬的大体情况,这篇进一步说说这事情。大家想知道,为什么日本考古界对中国境内的高句丽古墓群这么有兴趣吗?除了民族本身的神秘性外,与古墓内丰富的壁画大有关系,是了解高句丽历史,特别是东北亚历史最直接的材料。这些最富艺术价值的壁画墓,还被学术界称为“东北亚地区的艺术宝库”。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13:030000张荫麟:周代的封建社会·奴隶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