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
发掘单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江川县文物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刘建辉
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位于云南省江川县路居镇上龙潭村西南,抚仙湖南部。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9年曾进行了考古发掘。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玉溪市、江川县文物管理所再次发掘。发掘面积50平方米。

发掘在严格执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基础上,将数字化考古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考古发掘,注重采集研究样品,引入多学科综合手段进行考古,取得了突破性收获。

地层堆积和埋藏
遗址地处古抚仙湖山间凹地,地层为湖滨沼泽相沉积。此次发掘平均深度6米左右,地层堆积连续且清晰,地层共划分了20个层位,其中14-19层为文化层,其平均厚度近3米。


相对湿润的埋藏环境以及粘土等细颗粒物沉积,起到了很好的隔绝空气,防止氧化的作用,使遗址的有机质遗物得以很好地保存。

遗址出土遗物在长轴、倾向、倾角方面的分布区间均显得较为分散和平均,无某项指标明显分布比例较高。绝大多数标本风化和磨蚀程度都较轻。遗址应该为一个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原生埋藏遗址。
文化遗迹和遗物
遗址发现一处用火遗存,其木柴向心堆积,木柴近中心部位炭化严重,中心积炭,初步判断为一临时用火遗存。该遗存对研究史前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出土石制品25153件,石制品以小型为主,石器的类型以刮削器占绝对主体。砸击法是生产石器毛坯的主要方法,石器则用锤击法加工制作。存在两种砸击技术,两种砸击技法在生产过程中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了甘棠箐遗址独树一帜的砸击技术文化体系。



出土骨制品28件,木制品30件。骨制品和木制品加工形态多为尖、铲状,丰富了该遗址以石器文化为主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古人类生产、生存方式的多样性。骨制品保存有锤击和敲砸痕迹,木制品则保留有切削痕迹。木制品的发现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


遗址动、植物化石保存较好,种类丰富。初步鉴定大哺乳动物有猫、猕猴、剑齿象、犀、猪、鹿、麂、牛等,还有大量小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和无脊椎动物化石。很多动物化石上保存有人类切割、砍砸痕迹和动物啃咬痕迹。遗址出土的植物种子,初步鉴定有25科,31属,其中包含有葡萄、松子等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种类。
这些动、植物化石为研究古人类生存环境,狩猎、采集行为方式,以及古人类食物来源和种类等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遗址年代
甘棠箐遗址海拔高出抚仙湖水面约115米,遗址所处的更新世地层沉积在上新世湖相地层之上,局部地段还产褐煤,地质年代较早。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有江川猕猴、玉溪剑齿象、真角鹿、祖鹿、似山西轴鹿、云南水鹿、原始麅、湖麂等上新世残存物种,动物组合与元谋动物群极为相似,其时代应为早更新世。遗址原始的石器工业面貌也符合这一时代特征。


学术意义
遗址石器工业面貌与华北小型石器早期文化传统较为相似,与华南地区以大型砾石石器为主的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早期小石片体系在中国南方的发现,极有可能改变以前对南北两大文化体系的认识。
有机质遗物在我国和世界其它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都非常罕见。木制品的发现,充分证明了人类加工使用木器的历史悠长,对探讨木器的起源、加工技术,功能、演化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遗址地层清楚且有多个文化层位,文化遗存和伴生动、植物遗存丰富,文化面貌原始而独特。对研究早期人类生存模式、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古环境背景等具有独特的价值。
遗址是云南省继元谋人遗址后发现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遗址。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无疑为东亚地区古人类本地起源的学说提供了新的佐证,再次证明了滇中高原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区域。
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
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虢季子白盘
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为虢季子白而得名。根据铭文内容,此器年代可定为周宣王十二年(前816)。相传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54:020001盗墓者将妃墓顶炸出大窟窿,巧用一土法试探后,见没危险才敢下去
谁盗了光绪妃墓?倪方六民国二十七年,对清西陵来说,是个灾年。当时,中国最后一位帝陵——光绪皇帝的崇陵被盗。接着,崇陵的妃墓又被盗墓者光顾。对于妃墓被盗,民间说法很多。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0:070000该女子发明一种酷刑,比武则天的骨醉、吕后的人彘还要残酷数倍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09:140000河北赵窑遗址发现22万平方米商代中型聚落 更有众多遗址被发现
北京时间5月30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了重大项目的进展会议,近些年来河北省的文物考古得到了重大发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取得了巨大的工作成果,不少重要遗址在当地被发现裂开,采出了一些重要的器具,河北作为商代的重要战略地点,发现了在商代时期的一处聚落,该地点一共有22万平方米,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墓葬区以及水道,还有成排的房屋遗址,出土了各种各样的青铜器以及青瓷片等高等级的器物。我要新鲜事2023-06-08 21:34:150002焦南峰;马永嬴:西汉宗庙刍议
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等为祭祀祖先而专门建立的礼制性建筑。《白虎通·宗庙》曰:“缘生以事死,敬亡君事存,故欲立宗庙而祭之。”又曰:“宗者,尊也。庙者,貌也。象先祖尊貌也。”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