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吴国士兵盗挖大墓,扶起不腐尸体,怀中掉下尺把长玉冬瓜
孙权盗墓事迹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研究中国盗墓史时,对汉魏期间发生的盗墓事件尤为关注。这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乱世”,也是第一波盗墓高发期,颇有代表性,盗墓类型丰富,动机多样。
乱世出英雄,亦出盗墓贼。

这一时期,出名的盗墓大贼有乱世英雄董卓、曹操、孙权等。
三人都是盗墓狂人,董卓盗墓最多,破坏性最大;曹操动静不少,影响最大;孙权闷声发财,不为人注意。
从史料所记来看,孙权盗墓最早在其称帝之初。《宋书·礼志六》记载,孙权称帝,吴国建立,根据传统礼制,孙权得在长沙郡临湘县给父亲孙坚立庙——东吴“始祖庙”。
他当时派人盗挖了长沙王吴芮,并动机并不是为了盗随葬珍宝,而是取墓中上好的木料出来修家庙,这事成为孙权经历中的一大污点。孙权并不想张扬,但因为盗墓时发生了奇事,在民间传开了。

当时墓主吴芮的尸体没有腐烂,栩栩如生。此即《太平广记·冢墓》所谓,“容貌如生,衣服不朽”一说。
孙权这行为算不算盗墓?观点不尽相同。如果说孙权挖吴芮墓不算真正的盗墓,那他派人去广州盗南越王墓,就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一直到明朝时人们都记着。
明人朱国桢《涌幢小品·古冢》称:“吴黄武中,交州从事吴瑜访佗墓,未能得。”
这里的“吴瑜”,就是孙权广州盗墓的前期前方负责人。
南越国是以今广州城为中心的一方番国。第一代南越王赵佗是战国时赵国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赵佗活了100多岁,死后墓中随葬了大量的奇珍异宝。

晋人王范《交广春秋》记载:“佗之葬也,因山为坟,其垄茔可谓奢大,葬积珍玩。”
因为富葬珍宝,在赵佗下葬后,很多人都想盗其墓,可惜到三国时,已过去300年了,仍没有人能得手。事实上,至今也没有找到赵佗墓的江湖传说。
此时广州属于吴国版图。孙权听说后也上心了,如果能找到赵佗墓,那吴国的军需开支压力就要小多了。
想找到赵佗墓真的不容易,赵佗死后采取秘葬制,出殡时使了障眼法迷惑世人。晋人王范《交广春秋》称,“佗生有奉制称藩之书,死有秘异神密之墓。”

北宋人郑熊《番禺杂志》中的说法更具体:“赵佗疑冢在县东北二百步,相传佗死营墓数处,及葬,丧车从四门出,故不知墓之所在。”
明人朱国桢《涌幢小品·古冢》也有类似说法:“越王赵佗墓山在海南,南自鸡笼冈,北至天井,连冈接岭。佗葬,輀车四出,棺塴无定处。”
孙权先安排交州从事吴瑜在当地明查暗访,搜集赵佗墓地信息,但多少天下来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但吴瑜并非一无所获,在调查过程中,得到了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墓地的确切情报。
孙权听了吴瑜宋密报后,决定派兵去广州,就是找不到赵佗墓,还有赵婴齐墓。

当时曹魏集团一直对吴国虎视眈眈,但孙权盗墓心切,把国防安全都放到了一边。孙权让大将吕岱带领有几千士兵的“特种部队”,翻山越岭来到广州,只为盗南越王墓。
东晋人王隐《晋书》一书中,记载了孙权盗南越王墓之事:“吴将吕岱为广州,遣掘尉他(指赵佗)冢,费损无获。他虽僭立,然慎终其身,乃令后不知其处,鉴于牧竖所残也。”
南越王墓都是石室,凿山秘建,下葬后精心伪装,地面不留痕迹,反盗墓功课做得足。不像北方中原帝王陵墓会留大坟头,唯恐人们不知道那里有墓。
这一说法被现代考古发现所证实。

1983年6月,第二代南越王赵眜的墓在广州象山,被意外发现。墓道用大石块封堵,最重的近1吨,一两个人根本无法打开。勘探发掘时,几把洛阳铲都被石头弄卷了口或崩坏。
吕岱手下挖第三代戟王赵婴齐墓时,当受到了顽石的阻挡,但他最后是怎么盗开的,这成了谜。
赵婴齐墓中的随葬品没有赵佗墓丰厚,但也足够多。
据《交广春秋》所记,打开墓室后,发现婴齐穿着金镂玉衣,躺在棺材内。身上的饰件都是纯金制作的,还有36个颗玉玺、金印,3枚铜剑,铜剑上面刻有精美的龙状花纹。

尝到甜头的孙权,让吕岱手下的士兵继续“挖地道”,寻找赵佗墓,将广州周边可疑地方都让盗了,但最后仍不见赵佗墓的影子。
孙权广州盗墓经过,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书中记述得最详细,全抄如下:
“南越武王赵佗,相传葬广州禺山,自鸡笼冈北至天井,连山接岭,皆称佗墓。《交广春秋》云:佗生有奉制称藩之书,死有秘异神密之墓。是也。孙权尝遣交州从事吴瑜访之,莫知所在。独得明王婴齐墓,掘之,玉匣珠襦,黄金为饰,有玉玺金印三十六,铜剑三,烂若龙文。而文王胡墓亦莫知其处。佗墓后有大冈,秦时占者言有天子气,始皇遣使者凿破此冈,深至二十余丈,流血数日。今凿处形似马鞍,名马鞍冈。”

可能是开国皇帝孙权带了一个坏头吧,吴国盗墓风气不输曹魏。
吴景帝孙休当皇帝时,驻守江陵的官兵也学起孙权盗长沙王吴芮墓那样,以构筑城防为名,把附近的古冢名坟都挖了。
此事在晋人《抱朴子内篇》中有记载:“戍将于江陵(又作广陵)掘冢,取板治城。”
当时士兵挖到一座王侯大墓,墓内随葬有很多铜人。士兵撬开棺材,看到躺在里面的尸体没有腐烂:“鬓毛班(斑)白鲜明,面体如生人。”
士兵寻宝过程中将尸体从棺中扶起,靠在墓壁上。这时,冷不丁从尸体怀中掉下来一只1尺多长的玉冬瓜,一看尸体的耳朵内、鼻孔中,都塞有枣子大小的金块。

亡国之君孙皓在位时,则纵民盗挖荆州大富人家的祖坟,将荆州附近的山冈乱凿一通,说是“厌胜”:
“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故皓徙武昌,遣使者发民掘荆州界大臣名家冢与山冈连者以厌之。”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写到孙皓传时,特地引用了《汉晋春秋》上这一记载。

地下文物看陕西:恢宏的秦公大墓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0:25:560007考古学史:贺云翱: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一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正式创立于1972年,今年正好是五十周年。然而,作为一门现代科学,考古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南京大学的缘起要更加深刻而久远。中国现代考古学有两个来源,一是本土从北宋时代就已兴起的金石学;一是西方国家在19世纪中叶发育成熟的考古学。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与中国现代考古学一样,起自金石学,后又融入西方考古学,经几代人的努力奋斗,遂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36:250001荐书:陈淳:人类童年的故事:《从史前到文明》
#头条创作挑战赛#作为《华夏文库》系列丛书之一,《从史前到文明》一书最近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它是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在郑州召开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期间组稿的。本书介绍的内容是人类的史前史,是我们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那段历史。也就是从人猿揖别后到国家出现之间的这段历史。而有文字记载的这段历史在人类整个发展史中不到百分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5:12:460000韩建华: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吐蕃化因素分析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11:110000周大鸣:薪尽火传 万古流芳——深切缅怀黄淑娉教授
恩师黄淑娉不幸于日前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三,不惟门下弟子沉痛哀悼,中山大学乃至中国人类学界民族学界都深表哀悼。今天,我们在这里送别先生最后一程,缅怀先生为民族学人类学学术所做的贡献,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所做的贡献!先生之学,学贯东西,派兼南北,经世致用,历久弥新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9:30:1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