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发掘单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遵义市文物局
项目负责人:赵小帆
新蒲杨氏土司墓地位于遵义市东北侧约20公里的新蒲新区新蒲村官堰组,地处乌江支流湘江上游的仁江(亦称洪江)西岸,其中杨烈墓(第29世)发现较早,1982年即被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8月,在杨烈墓东南侧约200米处新发现一大型石室墓(当时称挨河古墓,后清理证实系明代第一代土司杨铿夫妇墓)和其他相关遗迹。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对遵义新蒲杨氏土司墓地进行了近两年的大规模发掘,清理播州杨氏土司墓葬3座,除M1(杨烈墓)外,M2(杨铿墓)和M3(杨价墓)均系新发现,尤其M3系未遭盗掘的双室并列之土坑木椁墓,属形制特殊且保存完整的大型高等级大墓,墓内出土大量造型精美的金银器及相关随葬品,是贵州土司考古继海龙屯遗址之后的重大突破。

M1系播州杨氏第29世土司杨烈夫妇墓。墓葬位于整个墓地的最北端,与杨价墓紧邻。该墓多次被盗,1998年初曾进行过简单的抢救性清理。墓葬由墓园、墓前石刻、墓室三部分构成。墓园平面形制呈不规则三角形,垣墙宽0.7米、周长约420米,用泥灰岩方石垒砌,石质顶,仅门址处有较多的瓦当、滴水等建筑构件堆积。墓前有石翁仲、拜台及墓碑。杨烈墓为大型同坟异穴双石室合葬墓,男女室并列,结构基本相同。在男女墓室底下均发现有腰坑石,均已被盗。



M2系杨氏第21世即明初第一代播州土司杨铿夫妇墓,为泥灰岩石砌筑的大型同坟异穴三室合葬墓。墓室结构、大小相同,仅墓门、墓顶装饰略有差异,墓室间以隔墙,墓门外两侧护墙为八字形土墙。由前室、墓门和后室组成。前室与墓室之间为墓门,墓门外横陈封门条石和顶门石。墓葬早年被盗,仅在墓室填土内清理出陶骑马俑、铜香炉、铜镜残片、玉叶和料珠等遗物,共52件(套)。在该墓中室前3米、南室前2米处中轴线上,各出土墓志铭1盒.墓志均阴刻篆书志盖和楷书志文,涂朱,从“明故亚中大夫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公墓志铭”志盖可知中室墓主是播州杨氏21世杨铿,志文约3000字,记录了杨氏家史及杨铿生平、功绩等。男女室墓志的出土,不仅可以准确认定墓主为杨铿夫妇,而且根据墓志中其子杨升将其葬在“洪江原左”和先祖“威灵英烈侯”墓右侧的记载,通过对附近地区的详细钻探,最终发现了杨价墓。



M3该墓东南距杨烈墓仅约10米,杨烈墓的墓园墙垣多处叠压并破坏该墓墓园。根据杨铿墓志关于其祖先“威灵英烈侯”杨价墓位置的明确指向,M3出土金银器呈现的鲜明宋代特征,以及出土器物上“己亥季春,都统使衙公用”“雄威郎制使公用”等铭刻,参照历史文献关于杨价“诏授雄威都统制”的记载,推断该墓即是播州杨氏第14世杨价夫妇墓。
杨价墓墓园垣墙主体前方后圆,周长442米,在墓前方中轴线处设门址,在中轴线位置往前端又延伸了一段长130米、呈半围合状的墙,墙宽2米。杨价墓垣墙用粘土岩板材构筑,在墙的内外侧,每隔约1.2米竖立一根立柱,立柱间横叠石板,形成外墙,中间填土,立柱上段装饰如意云头纹雕刻。垣墙两侧发现大量瓦砾堆积,应是瓦顶。

杨价夫妇墓是一座带墓道、双室并列的大型土坑木椁墓。墓道残长约20米、宽约5米。两墓室大小相同,单个墓室平面呈甲字形,长约8.5米、宽6米;中间有长17.5米、宽2米的生土隔梁。
椁室位于墓室正中,素面,由枕木、椁底板、南北侧板、东西端板和盖板7部分构成,平面呈长方形,男室长5.3米、宽2.7米、高1.8米,女室长4.6米、宽2.8米、残高1.06米。经鉴定,椁室全用珍贵的楠木构筑。椁室底部有陶质腰坑。
棺椁之间已经出土随葬器物80余件。女室头箱出土金银器7件,男室头箱出土31件金银器和1件玉器(单耳杯)。男室右侧棺椁间出土了鎏金双鱼银洗、温碗、执壶各1件,烛台2件,还发现了大量髹漆皮甲胄片;左侧棺椁间出土了环首金柄铁刀(带金鞘)、木胎包银皮盾、弓箭、银壶等。在棺前还有3件长方形漆木器,性质不明。男女室木棺部位均发现有金棺钉、银棺钉、铁棺环及银饰件等。男室木棺上方还发现绶带痕迹,但纺织物已朽,只见散落棺上的狮子戏球金牌、圆形金牌、银铃等饰件。




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的发现与发掘,有许多重要新突破:
一、系统揭露出杨氏土司墓地的墓园格局,不仅为寻找其他杨氏土司墓地的墓园提供了重要参照,还依三座墓葬及墓垣的相互关系,使逐步认识播州杨氏土司的丧葬制度和习俗成为可能。
二、丰富和完善了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的序列,且墓主跨越了杨氏统领播州、受封播州土司和即将覆灭的主要时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杨氏从宋代封建领主到元明土司的演变过程,对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及其文化特性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三、杨价夫妇合葬墓,是目前发现的播州杨氏唯一的土坑木椁墓,区别于以往的土坑石椁墓,丰富了播州杨氏墓葬类型;而且该墓也是已发掘的唯一未经盗扰的杨氏墓葬,已在头箱和棺椁间出土精美金银器80余件,是深入认识南宋时期的丧葬礼仪和宋代金银器制作工艺、艺术及交流的重要材料。
四、该墓地布局清楚,墓主等级身份及关系都很明晰,年代跨越宋末至明末,为宋元明考古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五、杨价墓及其墓垣的确定,为海龙囤一期城墙及养马城年代的确定提供了重要参照,即从三地建筑工艺及出土遗物的一致性来看,海龙囤一期城与养马城均系南宋遗存,填补了贵州唐宋时期考古的诸多空白。
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清朝科考学子的作弊工具 一双袜子密密麻麻(作弊工具)
清朝一个科考学子袜子上密密麻麻写满文字,还有红线标注重点。科举制度自从隋朝开始建立以来,几乎在后面的每个朝代都有执行,并且科举制度也成为了寒门学子能够跨越阶层的一个重要方式,虽然当时并没有高科技的作弊手段,但是这些学子们则是有自己作弊的方式,甚至连一双袜子都可能会被他们给充分的利用。作弊袜子我要新鲜事2023-11-12 20:53:580000齿河盗龙:阿根廷大型食肉恐龙(长7米/距今6500万年前)
恐龙时期的阿根廷,因为环境适宜,生活着许多食草恐龙,相应的自然少不了那些食肉恐龙,这里简直是它们的天堂。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齿河盗龙,它是一种大型食肉恐龙,体长可达7米,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齿河盗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04:500002塔克拉玛干出土女尸,修复容貌让人震惊(千年女尸)
塔克拉玛干出土的千年女尸还面带微笑。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一片沙漠,如果你进去,就出不去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贫瘠的土地,看似是一片广袤的黄沙,但在沙土之下,隐藏着一个耐人寻味却遥不可及的世界。沙漠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35:500000汉朝时养猪杀猪很赚钱,但肉价不稳定,明朝时猪肉消费流行了
猪肉多少钱一斤?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期,全国蔬菜价格持续上涨。我在前在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谈了古代的菜价问题,不只菜价上涨,肉价也升高了。那么,古代猪肉价格与蔬菜价格相比,情况如何呢?先要说明的是,猪肉在今天是中国人消费最主要的肉食,但在古代不是。虽然在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有驯养“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牲的风俗,但猪肉是“低端肉”,牛肉、羊肉才是“高贵”的,食用更普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4: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