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刘志岩、周春水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北距成都市约60公里,南距眉山市约20公里。自20世纪20年代起,遗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有文物出水;2005年岷江河道内修建饮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段木鞘,内藏7枚银锭;2011年岷江河道内取沙,发现了金册、“西王赏功”等文物;2013年以来遗址遭到严重盗掘,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因遗址位于河道内,发掘时间必须在岷江的枯水期进行,故本次发掘自2017年1月5日开始,至4月13日结束。



本次考古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在调查和发掘过程中探索和运用新方法和新技术。考古调查方面,陆地调查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相结合,通过走访调查与水面高精度磁法等物探手段确定发掘区域。针对遗址处于岷江河道内的实际情况,开创性的通过围堰解决发掘平台。针对出水文物密集且体量较小的特点,在考古现场安装了大型筛选设备,对发掘出的所有砂石进行水洗和筛选,避免文物流失。在信息采集和记录方面,对遗址做了全面测绘并建立控制网,在发掘过程中应用RTK精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通过延时摄影记录发掘过程,通过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方式复原遗址地貌及遗物保存状态。同时,搭建了整个遗址的考古数据管理系统,保证考古工作科学、高效进行。
遗址的堆积大致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砂卵石夹灰黄色细砂,厚2-4米,包含物主要为现代生活垃圾;第二层为灰黑色粗砂夹砂卵石,厚1-2米,包含有少量明清时期的金银首饰和铜钱。第二层堆积以下为红色砂岩构造的河床。砂岩河床由于长期被岷江流水侵蚀,形成多条大致南北向的冲刷槽。出水文物多分布于这类河床的冲刷槽内。
本次发掘共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为主。其中包括张献忠大西国的金封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及币范、“西王赏功”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五十两银锭和运载银两的“木鞘”等;明代蜀、楚、荣、吉等藩王府的金封册、银封册、金宝、银印和铭刻万历、天启、崇祯等年号的五十两银锭等;此外还有戒指、耳环、发簪、手镯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各类兵器;金碗、金锁、金纽扣、金顶针,银碗、银勺、银筷子、银镜、银带扣,铜镜、铜绦钩、铜锁、铜钥匙,铁秤砣、铁篙杆等各类生活用具。出水文物时代明确,自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来源地域广泛,北至河南、陕西,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云南,东到江西,范围涵盖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等级较高,包含了诸多张献忠大西国及明代皇室文物。








本次考古发掘确认该遗址为张献忠沉银地点,遗址的形成可能与文献中记载的大西军领袖张献忠与明代参将杨展“江口之战”这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出水的大量文物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有关张献忠的诸多历史传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研究张献忠大西军征战历史、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对认识明代中晚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物质文化乃至明末清初以来的社会历史走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本次考古发掘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项目,为滩涂考古、浅水埋藏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工作范式和经验借鉴。考古发掘的同时开展公众考古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并且发掘全程都有志愿者参与,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遗址的发掘为公众参与考古提供了平台,扩大了考古对公众的影响力。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队伍中,走出了一位知名女考古学家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将于23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今天老李要讲的是中国考古学界唯一参加志愿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女考古学家,我的校外指导老师朱非素先生。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4:15:000002新发现丨福建闽江下游流域史前考古调查的实践与收获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河流,发源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自西向东流经南平和福州两市,最后注入台湾海峡,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流域面积最大、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2:35:330000青海史前人头骨现人工孔,推测成功做过开颅术,此术疑从欧洲传入
青海发现做过开颅手术头骨本文作者倪方六在青海考古中,有不少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青海贵南县尕马台遗址出土了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带饰纹青铜镜(见《考古发现神秘“史前葬俗”,墓内尸骨均被破坏弄乱,并非盗墓所为》一文)。这篇再来说说,中国古代开颅手术在青海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38:330001成都工人挖到千年古墓,10亿宝物已被掏空,随便一件都能买套房
三座汉墓接连被盗,然而却分别出土一件国宝级文物,其中一件还和扁鹊有关,难道墓葬的主人是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医扁鹊?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无意发现了一个一分为二的神秘空间,但奇怪的是,盗墓贼只盗了一半,另一半却保存完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别着急,关注小古,带你一起了解古墓里的那些事儿。我要新鲜事2023-06-15 20:14:190002李学勤:写在“二十世纪中国考古”之前
这些年常有人提到,在20世纪中国的各门学术里,考古学是成果最丰硕的学科之一,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考古学在中国有很深厚的凭藉。翻看文献记载,早在西周初已有文物的收藏,到前汉已有古器物、古文字的鉴定。北宋时兴盛起来的金石学,更为考古学准备了很好的材料和基础。因此,现代意义的考古学在中国发展得相当迅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06: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