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甘如饴 所得皆欢喜——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侧记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庆祝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岁生日的烟花硝烟还未散尽,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接踵而至。2021年度的“十大考古”被网友笑称为“神仙打架”,全因入围终评的20个项目都很精彩,令人难以取舍。从1921到2021,在中国现代考古学迈向下一个百年之际,新鲜出炉的“十大考古”新发现昭示着怎样的艳阳春芳,又回视着怎样的筚路蓝缕。“十大考古”的评选既是一次总结,更是一次扬帆,煽动的蝴蝶翅膀最终将汇成无可匹敌的风,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助力远方。
承上启下的开局之年
学科发展迈向新的阶段
从古人类接续征服青藏高原,到三星堆“颠覆乾坤”,再到上承宋元、下接明清的凤阳中都,多学科合作是贯穿万年、横跨万域的20个田野考古发掘项目的统一特质。无论是人类行为探究,亦或是聚落结构揭示,传统的考古地层学与考古类型学不再能完全满足新百年背景下考古学者对遗址信息的获取需求,多学科合作业已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研究的常态化基础手段之一。
回首筚路蓝缕的百年征程,传统的研究手段奠定了上一个百年的学科发展基础,逐步建构起中华文明上古史的庞大架构,厘清了中国历史中诸多疑点。而以科技考古为要的众多新技术、新理论,在迈向下一个百年的过程中,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多学科合作已经成为当下考古学研究的惯常模式。一大批新方向、新视角为考古学阐释架构丰富了整体血肉。新形势下的发掘方案预设也与以往有较大不同,逐步实现发掘与保护同步,发掘与展示同时,发掘与研究同期的新模式。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已经迈向了新的阶段,一批又一批辛勤的田野考古人,在中国考古的壮丽蓝图上绘制着不同色彩,共塑着学科的美丽明天。
“追新”与“沉淀”
研究成果的尽头皆是田野
在20个参评的田野考古项目中,有7个项目是以2020年以来的重要发掘研究成果为主参与评选,还有2个项目是以2021年以来的发掘与研究成果为主进行参评。在前段考古尤其是史前阶段,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新材料在发现之后便迅速走进公众视野,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与科学研究。
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自2015年以来进行了六个年度的考古发掘、黑龙江阿城金上京遗址自2013年开始发掘、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自2015年开始发掘,这些长期坚守的案例都是城市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典型代表。
城市考古是考古学诸研究领域中工作难度最大的研究方向之一。众多的古今历史文化名城普遍有大量的现代居民生活其上,为田野考古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与前段考古以大规模田野发掘、普遍揭露为主要手段的情况不同,城市考古则是以“零敲碎打、积水成渊”的工作模式为主。常常是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机,积累材料,以待厚积薄发。一个优秀的城市考古研究案例,其背后往往是几代考古人心血付出的集合。
然而,无论是醉心于“追新”的史前阶段,还是依靠“沉淀”的城市考古,每一项研究成果的公布,其背后都是田野考古人在广阔土地上的辛勤工作。田野考古是奠定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基石,是支撑一个学科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田野考古人便是这不竭动力的根源性组成因子。
发掘与保护并举
每一个遗址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而每一次发掘都是不可逆的单向过程。这就要求考古人要珍惜有且仅有一次的田野发掘过程,制定翔实可靠的方案,充分提取遗址信息,将保护理念贯穿田野工作始终,做到发掘与保护并举,扮演好“发掘者”与“保护人”的双重角色。
在多学科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项目在立项之处便制定了详尽的发掘计划,并以应急预案来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发掘项目不仅有效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更是将文物保护与发掘工作同步从一开始便介入发掘现场,同时还建构了基于大地控制网的考古发掘数据库。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契机,按照“最小面积、最少破坏、展示优先”的原则,边发掘边保护,将文物保护真正地纳入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当中,形成遗址和城市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探讨历史遗址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促进与承载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恢宏气魄赓续不断地传递下去。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作为特质突出的古稻田遗址,是由基本建设考古转为主动性考古的典范,一经发现便全面开启“考古前置”进程。在考古人的努力下,当地政府不仅立即停止了相关区域的土地出让,还配合发掘单位参与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真正实现弥合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裂缝,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纵有意难平 所得皆欢喜
“十大考古”在评选时,专家往往会权衡兼顾地域分布。多数省份在初评申报时也顾虑重重,为了避免“内争”,通常就会推荐最有实力和把握的唯一去参评。然而今年,当遇到“保一还是冲二”这道选择题时,坐拥皮洛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的四川考古给出了“小孩子才做选择题”的回答。的确,皮洛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犹如一对亮眼的“双子星”,照耀着2021年的四川考古,然而它们的“个性”却截然不同。实力与潜力并存,让人不禁发出有些遗址带有与生俱来的“光环”,未来“双子星”还会带来什么惊喜,皮洛遗址最下层测年距今有多久?三星堆神秘面纱背后究竟是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每年的“十大考古”终评20进10,谁去谁留难免会带来些许遗憾。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的“美妆”与“美酒”再配上萌萌的猫爪金终究没能打动评委,成为众多人心中的意难平。山西夏县师村遗址虽未入“十大考古”,但汇报人——来自吉林大学的段天璟教授在汇报时却“脱颖而出”,绚丽的背景配上讲解词和展示图片,演讲流利、思路清晰,让人发出“不愧是老师”的赞叹。微博网友笑称吉大段老师汇报形式排面“拉满”,还称这种形式是考古学术汇报的“内卷”,可以说这样的展示方式是吉林大学考古团队的精心筹划与严密准备,再加上高校考古教师的授课式阐述,是高校考古研究成果的一次华丽展出。
融南北之血脉 混东西为一科
祁连山下慕容驰骋,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恢弘盛唐的熔炉时代,再现了鲜卑慕容民族壮阔曲折的迁徙过程。当雄围棋交流融汇,当雄墓地出土的石质黑白围棋子仿佛带我们回到1200多年前,围观了一场“珍珑棋局”。今之视古,当我们惊诧于时空加叠下世间万物的沧桑巨变之时,这恰恰反映了民族与文化不断交融的伟大历程,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为之提供了更为生动与具象的理解。
入选“十大考古”的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给世人展现了仰韶文化“前坊后居”的坊居式建筑群,其保存之完好令人惊讶,似可窥探建筑技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被专家称为“庞贝式”遗存。一眼史前三千年的景象浮现面前,零落堆放的陶器置于屋内一角,犹如黄山先民刚刚离去;施岙古稻田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先民独木泛舟而来。
这土地带着农耕文明的生活气息跨越千古延续至今。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赓续不断,并不是牵强附会,我们在遗址里皆可找寻到蛛丝马迹。融南北之血脉,混东西为一科。有人问,何以中国?何谓华夏?从入围终评的20个考古新发现里,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风沙满布的边疆苦寒之地
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
在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项目负责人的叙述中,艰苦的发掘环境再现了唐代驻边军士的艰苦生活。883件各类文书,勾勒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场景。当线上观众发出“向垦边将士致敬”的慨叹,古今将士驻守国门的伟岸形象在这一刻相互勾连。传承在国人血脉中的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激荡迸发。中国人对厚重历史的文化认同从来都不囿于花团锦簇的纪年体英雄史诗之中,古今照映的生活化历史细节,使国人感同身受,在历史细节中演化的生活场景让历史深富温情,让考古贴近底层。
唐代边疆将士以身做墙“营垒长城”,一如我们身边的人对生活的守护。“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恢弘磅礴的盛唐雄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下,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与付出,唐代边关将士是如此,扎根边疆的中国考古人亦是如此。没有人会比含风嚼沙、风餐露宿、高寒缺氧的考古人更懂得家国情怀力量。一烽十年,纵使有再多的报道与宣传,这里面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只有发掘者们自己知道。大漠孤烟甘寂寞,长河落日自辉煌!也致敬更多不曾获得鲜花和掌声,但依旧坚守田野辛勤付出的大多数。
据统计,仅2021年全国经审批的考古发掘项目1700余项。然而,每一项考古发现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1700余个考古发掘项目的背后是1700余个团队,演绎着1700余个考古故事。千年一问、万古之谜的真相就隐匿在这千余个故事之中。与皎洁明亮的圆月相比,更多人喜爱群星的璀璨,而这1700余项考古发现所散发的每一寸星辉共同构筑了2021年中国考古这片浩渺而又灿烂的星空。
(作者:秦昱 张小筑)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葛剑雄:中国传统智慧与生态观
公元初的西汉人口不超过7000万,到1851年在清朝统治的范围内人口总数已突破4.3亿,增长了6倍。虽然清朝疆域的范围远远大于汉朝的疆域,但如以可耕地面积比较,增加量有限,因此如以农业产量为指标,两者还是有可比性的。在农业生产依然停留在人力作业的条件下,这4.3亿中国人完全是依靠本国生产的粮食和物资养活的。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0000全汉昇: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一)
一、五代官吏之私营商业《宋史》卷二五五《张永德传》说:自五代用兵,多姑息,藩镇颇恣部下贩鬻。宋初,功臣犹习旧事。太宗初即位,诏群臣乘传出入,不得赍货邀利,及令诸处图回,与民争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说得更详细:0000台北故宫藏品中有一件宝物,令大陆眼馋,比国博后母戊鼎还珍贵
毛公鼎:多次易主的传奇“人生”文/吴甜甜、倪方六名称:毛公鼎年代:西周晚期出土地: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收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价值: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三宝之一,也是晚清时期出土的四大国宝之一,更是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台北故宫展厅)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50:520000查摩西斯龙:欧洲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距今6500万年前)
在恐龙时代,存在最多的就是食草恐龙,它们遍布整个地球。而在这其中,大家熟知的有腕龙、剑龙等,更多的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比如今天要介绍的查摩西斯龙,它体长2米,是种小型、二足植食性恐龙,生活于6500万年前的欧洲,一起去认识看看。查摩西斯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39:1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