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并非现代创意,吕不韦使用一种手段,成功推广了《吕氏春秋》
古代的炒作现象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炒作,已成如今网络时代宣传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用专业术语来讲,这叫营销策划。
在中国古代,想出名同样要炒作,要学会“包装”。
有个成语叫“一字千金”,就是因为炒作图书时炒出来的,这起炒作策划的幕后人叫吕不韦。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卫国人,不仅是商业奇才,还是策划和炒作高手。早年以经商出名,凭着最基本的“贩贱卖贵”商业理念发了大财,继而以“奇货可居”的独到眼光,结识了当时在赵国作人质、后为秦王的秦公子异人(子楚), 日后顺利当上了秦的相国。
吕不韦能为后人记住,更多的并不是他发了大财、当了大官,而是《吕氏春秋》这本书。
《吕氏春秋》又叫《吕览》,“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是先秦时期一部百科全书式作品。《吕氏春秋》全书约20余万字,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但此书并非吕不韦亲自操刀,而他组织蓄养的门客编撰的,这些人也就是今天所说“写作班子”,个个是攒稿行家。

吕不韦有“三千食客”,各种人才都有,所以《吕氏春秋》编撰并没有费多大力气。
《吕氏春秋》是杂家代表之作,但当时学术界和文化圈内并不认可这部作品。怎么办?战国时期正是诸侯争霸、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如果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作品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便等于失败,于是吕不韦发挥了他的策划特长,决定炒作、推广《吕氏春秋》。
他让手下将书的内容张榜公布,贴在当时的都城咸阳城门口,一旁边挂出布告,大概内容是,如果哪位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是减少一字,立即奖赏千金。此即《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所谓,“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成语“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这牛皮可吹大了,很快在咸阳城里传开了。是否有人挑出了毛病?《史记》中没有记载,但可以知道的是,《吕氏春秋》的名气因此迅速提升,同时,《吕氏春秋》一书的高质量,也得到了宣传,吕不韦自己也名气大增。
吕不韦略施手段,便扩大了《吕氏春秋》一书的影响,可以说《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炒作第一书,最为成功!
吕不韦的炒作手段,在现代看来并无过人之处,是“悬赏式” “零差错”包装,但在当时很管用。如此炒作手段,此后成为中国古代人炒作的一种常用手段,屡试不爽。如南宋杭州刻本《抱朴子内篇》卷末的广告称,“无一字差讹。”

“悬赏式” “零差错”,我将之称为“吕不韦式炒作”。
“吕不韦式炒作”其实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借用了“商鞅式炒作”,变通而来,用现在自媒体流行恶习“洗稿”来说,吕不韦洗了商鞅的创意。
商鞅生于约公元前395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吕不韦生于公元前292年,死于公元前235年,虽然出生年代不同,相差百岁,但他们有相同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都擅长炒作,都是在秦国出名。更巧合的是,他们还是河南安阳老乡,同是卫国人。

商鞅炒作手段非常巧妙。据《史记·商君列传》,为了推进改革,取信于民,商鞅于城南立木桩一根,承诺如果有人将木桩搬到北城门,就奖赏50两黄金。这可以一笔大奖,真的有人这么干后,商鞅果然兑现了承诺,既将改革信息传递了出去,又宣传了自己,树立了“说话算话”的良好社会形象。
吕不韦的“一字千金”手段,就是“城门立木”方式的变种
需要说明的,炒作的前提是被炒作、要包装的对象真要有两把刷子,有要真货,否则炒作适得其反。以图书来说,如讹错百出,岂不赔死!

“吕不韦式炒作”手段,在现代炒作和营销中都有人使用,效果明显。如房地产,经常这么玩。
当然,古人使用的炒作手段和方式还有很多,如古人也喜欢利用“名人效应”来宣传炒作,这会在以后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再说。

朱元璋营造孝陵的传说,占僧人墓地后求签得四句话,才明白为什么
朱元璋占筮另葬宝志本文作者倪方六南京墓葬故事中,有一个“朱和尚让朱和尚”的传说。前一个朱和尚叫朱宝志,南朝名僧;后一个朱和尚叫朱元璋,他少时曾当过和尚,后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宝志圆寂后葬在今天南京紫金山南坡的独龙阜,从此这里成了香火旺地。谁想在800多年后,这里却被明太祖朱元璋相中了,要在此建自己的阴宅孝陵,将宝志的墓移走,这不就是朱和尚让朱和尚嘛!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44:310000这种调味料令西方人着迷,进口中国后中国人也离不开,烧菜少不了
胡椒的传奇本文作者倪方六由丝绸之路传入的各种食材和佐料,直接改变了中国人的食材结构和烹饪方法,让中国美食变得更有滋味!丝绸之路有陆上与海上之分,不论是陆上还是海上,都给中国人带来了丰富的可食之物。在以前专栏里,笔者曾提到胡荽、胡豆、胡萝卜、大蒜、大葱、芝麻、葡萄、石榴、胡瓜(黄瓜),等等,都是张骞凿空西域时或是之后,引入的外来物种。(黄瓜,原名胡瓜,非中国原产)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46:330000过去人阴雨天穿的一种鞋子是布做的,却能防水,怎么做到的?
油靴,古代的防雨鞋本文作者倪方六说到古人阴雨天出行(见《越南妇女流行头上戴笠,中国侠士也爱这副装束,有什么讲究?》一文),除了头上戴的,身上披的,脚上也有穿的。这种雨天脚穿之物,就是现代所说的“雨靴”,但古人通称“油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17:130000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后语
我这一本书的初稿自从1943年问世以后,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两年中也见着两篇书评,我也曾在1947年《大公报·图书周刊》中答复过他们。他们所提出的疑点并不严重,只有两点还需要说几句话:第一为他们一看见搀杂神话的历史传说就起了极大的反感,倾向于一笔抹杀。宁可相信《伪古文尚书·大禹谟》中所载为“尚像人话”,对于《墨子》书中所记的搀杂神话的史实就要完全否定。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4:03:27000080后付巧妹:东亚人演化研究的拓荒者,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付巧妹,202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最出色的学生之一”。1983年12月生于江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我第一次知道付巧妹,是在2016年6月。当时,她入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评选的“中国十大科学之星”,理由是:帮助重写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的历史,并希望用古人类遗骸的DNA改写亚洲的史前史。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39: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