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并非现代创意,吕不韦使用一种手段,成功推广了《吕氏春秋》
古代的炒作现象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炒作,已成如今网络时代宣传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用专业术语来讲,这叫营销策划。
在中国古代,想出名同样要炒作,要学会“包装”。
有个成语叫“一字千金”,就是因为炒作图书时炒出来的,这起炒作策划的幕后人叫吕不韦。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卫国人,不仅是商业奇才,还是策划和炒作高手。早年以经商出名,凭着最基本的“贩贱卖贵”商业理念发了大财,继而以“奇货可居”的独到眼光,结识了当时在赵国作人质、后为秦王的秦公子异人(子楚), 日后顺利当上了秦的相国。
吕不韦能为后人记住,更多的并不是他发了大财、当了大官,而是《吕氏春秋》这本书。
《吕氏春秋》又叫《吕览》,“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是先秦时期一部百科全书式作品。《吕氏春秋》全书约20余万字,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但此书并非吕不韦亲自操刀,而他组织蓄养的门客编撰的,这些人也就是今天所说“写作班子”,个个是攒稿行家。

吕不韦有“三千食客”,各种人才都有,所以《吕氏春秋》编撰并没有费多大力气。
《吕氏春秋》是杂家代表之作,但当时学术界和文化圈内并不认可这部作品。怎么办?战国时期正是诸侯争霸、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如果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作品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便等于失败,于是吕不韦发挥了他的策划特长,决定炒作、推广《吕氏春秋》。
他让手下将书的内容张榜公布,贴在当时的都城咸阳城门口,一旁边挂出布告,大概内容是,如果哪位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是减少一字,立即奖赏千金。此即《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所谓,“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成语“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这牛皮可吹大了,很快在咸阳城里传开了。是否有人挑出了毛病?《史记》中没有记载,但可以知道的是,《吕氏春秋》的名气因此迅速提升,同时,《吕氏春秋》一书的高质量,也得到了宣传,吕不韦自己也名气大增。
吕不韦略施手段,便扩大了《吕氏春秋》一书的影响,可以说《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炒作第一书,最为成功!
吕不韦的炒作手段,在现代看来并无过人之处,是“悬赏式” “零差错”包装,但在当时很管用。如此炒作手段,此后成为中国古代人炒作的一种常用手段,屡试不爽。如南宋杭州刻本《抱朴子内篇》卷末的广告称,“无一字差讹。”

“悬赏式” “零差错”,我将之称为“吕不韦式炒作”。
“吕不韦式炒作”其实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借用了“商鞅式炒作”,变通而来,用现在自媒体流行恶习“洗稿”来说,吕不韦洗了商鞅的创意。
商鞅生于约公元前395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吕不韦生于公元前292年,死于公元前235年,虽然出生年代不同,相差百岁,但他们有相同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都擅长炒作,都是在秦国出名。更巧合的是,他们还是河南安阳老乡,同是卫国人。

商鞅炒作手段非常巧妙。据《史记·商君列传》,为了推进改革,取信于民,商鞅于城南立木桩一根,承诺如果有人将木桩搬到北城门,就奖赏50两黄金。这可以一笔大奖,真的有人这么干后,商鞅果然兑现了承诺,既将改革信息传递了出去,又宣传了自己,树立了“说话算话”的良好社会形象。
吕不韦的“一字千金”手段,就是“城门立木”方式的变种
需要说明的,炒作的前提是被炒作、要包装的对象真要有两把刷子,有要真货,否则炒作适得其反。以图书来说,如讹错百出,岂不赔死!

“吕不韦式炒作”手段,在现代炒作和营销中都有人使用,效果明显。如房地产,经常这么玩。
当然,古人使用的炒作手段和方式还有很多,如古人也喜欢利用“名人效应”来宣传炒作,这会在以后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再说。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汉至宋)五个项目的意义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50:470000解读考古挖掘时发现200具尸骸的处理方法
考古挖掘时发现大量遗骸的处理方法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挖掘中,考古部门通过清理、记录、研究和重新埋葬等一系列步骤,妥善处理了这200具尸骸。这些遗骸在文物价值上虽然并不突出,但它们仍然是历史的一部分,承载着古人的记忆和故事。一、发现与初步评估我要新鲜事2024-07-21 18:32:200001葛剑雄:我的书和书房
我的书数量既不多,质量也一般,只能大致满足专业研究的需要,离藏书家相差甚远,也从来没有指望能当藏书家。但这些书联结着我近40年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梦想,已经成为我的历史的一部分。0000有没有一种可能,龙是古人们看到了恐龙的部分化石,猜想得来的?
中国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神兽,其形象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古生物学的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龙的起源和真实性。有人认为,中国龙可能是古人们看到了恐龙的部分化石,猜想得来的。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呢?本文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古人是否有可能看到恐龙的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47:3800002022年游学:文明之光 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
#头条创作挑战赛#受困于疫情,整理一下今年去参观玩耍过的地方。离得最近的应该是今年10月份单位组织活动去参观这10年山东地区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展,结果我们这些人看着看着就跑到了隔壁展厅的“文明之光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46: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