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摆针式天平现身沉船,无惧零件状态,考古老李来复原
南海I号沉船考古举世瞩目,出土文物近二十万件套,除大量的外销瓷器、铁器之外,还有一些文物是国内考古发掘首次出现的;例如,今天考古老李要给各位介绍的南宋时期之天平实物,就是南海I号沉船考古发掘中首次现身的文物之一。
说到南宋天平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耳熟能详的古代小说:
卖油郎独占花魁,是冯梦龙在《醒世恒言》相当著名的故事,有一段说到卖油郎秦重,拿着碎银子借天平的文字:
“日积月累,有了二大包银子,零星凑集,连自己也不知多少。其日是单日,又值大雨,秦重不出去做买卖。看了这一大包银子,心中也自喜欢,‘趁今日空闲一,我把他上一上天平,见个数目。’打个油伞,走到对门倾银铺里,借天平兑银。那银匠好不轻薄,想着:‘卖油的多少银子,要架天平?只把个五两头等子与他,还怕用不着头纽哩!’秦重把银子包解开,都是散碎银两。大凡成锭的见少,散碎的就见多。银匠是小辈,眼孔极浅,见了许多银子,别是一番面目,想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慌忙架起天平,搬出若大若小许多砝码、秦重尽包而兑,一厘不多,一厘不少,刚刚一十六两之数,上秤便是一斤。”
这 是明代市井兑换银两的生动描写;所谓等子就是戥(音deng)称,现代中药房还在广泛使用,明代戥秤用于贵金属货币交换,其最大称重为五两;但无法满足秦重称量银子的要求,因为戥称的最大量程为五两,所以,要动用更大量程的精密衡具---天平,小说中的天平量程达到了一斤;使用之前,还要加设,说明平时不用时,是收藏于某些贮藏器物中的。
1、南海I号发掘中天平的确认
南海I号出土的天平大部分为零件状态,散见于船体各处。对天平零件的认识是从砝码开始的,因为过往的考古发掘有所见。但是,对其复原则是一套关键性的文物出土后才得以实现的。

南海I号沉船中,天平确认的关键性证据来自T0501出土之一件残缺的木盒,残存部分没有盖,盒子被分隔为几个形态不同的隔间,其中盛放着铜质构件,左上为一件金属鼓形砝码,因砝码的与其他构件的共存,确定此盒为盛放天平的盒子无疑,而其中的铜构件被确定为天平的其他构件。这与冯梦龙在《醒世恒言》所说架起天平的情况非常吻合。




按图索骥,南海I号的同类铜质构件,即衡杆及水滴形环体残件等,至少代表了六件个体,其中一件盛放于一木制盒子中。此外,还有两件底座及立柱、一件秤盘、十二件砝码。

2、关键部位与定名
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一一回顾我国古代天平的发现了;可以肯定,先秦时期楚国贵族的墓葬中就有天平的实物了。南海I号发现的天平残件中,关键构件是衡杆和摆针,以及水滴形刻度盘;据此,与近代托盘式天平及我国自先秦时期所见吊盘式天平之结构进行比较,笔者将其命名为吊盘式等臂摆针天平;根据目前的实物史料推断,南海I号的吊盘式等臂摆针天平是对先秦以来同类天平的改进,至于刻度盘与摆针组件,何时出现于中国?尚待未来的发现;换言之,南海I号出土者,是带有水滴形刻度盘构件最早的天平实物。
[老李注:17世纪中,法国数学家洛贝尔巴尔发明了摆动托盘式天平,是对古老吊盘式天平的重大改进,至今,托盘式天平经过不断改良,在许多实验室和医学等场合仍在广泛使用;目前更多的是电子天平了。]

3、南海I号上出土的等臂摆针式天平复原
考古老李按冯梦龙先生的在《卖油郎独占花魁》小说中的描述,如下,将南海I号上的天平架(复原)起来:
第一步:架设底座,续接立柱。
铜铸、加焊接的三角形底架,其上残存了部分立柱,将图5的立柱接续于底座之上。
第二步:悬挂水滴形刻度环。
第三步:固定衡杆。南海I号出土的天平衡杆与摆针是焊接在一起,从单独的摆针残件可见,宽的一端有榫,因此,衡杆与其连接处应有卯,指针插入后再行焊接;衡杆上的摆针呈等腰长三角形,近衡杆方向,有一穿孔,用于插入插销与刻度环连接;衡杆两端呈笔架山形,并各自有一小孔,为悬挂秤盘所用。第四步:悬挂秤盘。


虽然南海I号未发现悬挂秤盘的索、链,但发现了一件珍贵的铜质小秤盘,呈圆底钵状,口下有等分圆周分布的四个小孔与今天所用的天平秤盘大小类似,以四条索链,即可将秤盘悬挂于衡杆两端。
南海I号的天平就架设起来,利用砝码,并可以使用了。
结束语
南海I号的吊盘式样天平与明、清时期吊盘式天平的结构基本一致,将我国此类天平的历史至少推前至南宋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南海I号的吊盘式等臂摆针天平填补了我国度量衡实物史料在明清之前的空白。它是用于当时海外贸易之贵金属交易的衡具。古代中国,自秦始皇开始,度量衡的统一,衡具的制作与使用,成为国家大事之一。纵观南宋时期的南海I号,作为海外贸易的商船,普遍使用之,由此,通过天平这样的载体,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民展示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平等、公平的价值观!文化、历史层面的价值更是如同火炬,照耀着今天的世界。
END
秦始皇陵被多次盗掘,为何毫发无损?除了水银还有一种超能的机关
中国历史中最著名的帝王陵寝是哪一座?相信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自然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寝。那么秦陵中到底埋葬着多少令人匪夷所思的珍宝呢?现代的考古专家表示:可能无法估算!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12:560000张舜徽:诚挚的仰慕,深切的怀念——纪念余嘉锡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姑父余季豫(嘉锡)先生离开我们忽忽已三十年,恰又值其百岁诞辰之期到了。我以戚党晚辈,而又亲炙最久,服膺最深,追忆早岁侍坐请益时情景,历历在目。缅怀今昔,悲从中来,在情谊上是特别感到难过的。0000雷峰塔地宫里都有什么?藏在地宫中的宝物
如果说到雷峰塔,肯定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第一想起来的就是法海用来关押白娘子的那座塔了把。但是,这座雷峰塔不仅仅是关押了白娘子,在民国时期雷峰塔下的地宫因雷峰塔的倒塌,而突然被展示在了世人的面前挖掘雷峰塔地宫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4:360000非凡龙:蒙古体型最大的恐龙(长23米/嘴巴类似马)
非凡龙是一种蜥脚亚目下的纳摩盖吐龙科恐龙,诞生于8500万年前-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惊人的23米,属于超巨型恐龙的行列,是蒙古国发现的恐龙中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目前仅出土一块颅骨化石。非凡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39:470001傅璇琮:《文化之旅》读后感——兼及饶宗颐先生的几封书信
饶先生一方面有机继承传统,一方面更大为拓展文化之旅领域,使人耳目一新。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他畅游欧亚非诸多胜地。本书关于国内行记,则学术性、知识性更强,真使人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近日,我阅读饶宗颐先生于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化之旅》,深受启发。这部蕴含文化之情的佳作,必将进一步促进文化建设研究中清雅鉴赏与深思探索相结合。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