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被多次盗掘,为何毫发无损?除了水银还有一种超能的机关
中国历史中最著名的帝王陵寝是哪一座?相信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自然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寝。
那么秦陵中到底埋葬着多少令人匪夷所思的珍宝呢?现代的考古专家表示:可能无法估算!

自从秦始皇陵被发现以来,就一直受到了世界考古学家们的格外关注!有很多激进的考古学家和民众,都期盼我们国家有一天能去主动的发掘秦陵,让大家都一睹始皇帝地宫的真容。但是国家早在70年代就定下了考古政策,由于上世纪50年代,以郭沫若为首的考古学派,主动挖掘了明朝定陵,由于当时保护技术有限,导致出土后大量的文物遭风化毁损,可谓是损失惨痛!

所以国家在70年代就将主动挖掘帝王陵的政策,改变成为保护性发掘政策。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激进的学者和民众,期望国家能主动去挖掘秦陵
然而经过考古专家多年的测算,要想打开秦陵这项工程,耗资将极其巨大,费时更是难以估算,丝毫不亚于在建一个三峡工程。而且秦陵地宫已深埋地下2000余年,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地宫崩塌,文物全毁的可怕后果。

据专家估算秦始皇陵占地56.25平方公里,不仅有外城和内城还有寝殿各种陪葬坑珍兽坑、马厩坑及俑坑。而更最令人惊异的是秦始皇陵是“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经现代先进方法测试和推算地宫内水银藏量竟为100吨之多,地宫内弥漫着高浓度的汞蒸汽,既能使尸体和陪葬品长久保持不腐,还能毒死胆敢进入地宫的盗墓者。

《史记》还有明确记载:秦陵地宫中有杀伤力极强的机关——“机弩矢”。这种弩的射程达到831米,张力738公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盗墓者一旦触发此机关将在劫难逃,箭矢如会如雨般穿身而过!

地宫深埋在地下50米处,地宫内又含有100吨水银。还有无数个张力极大的机关弩,秦陵这些令人震撼的数据。无时无刻提醒着后人,想打开我,无非是痴人说梦而已!难怪考古专家根据史载和实地勘测确定秦陵在历史中曾遭到过数次盗掘,却没有一次成功的抵达地宫。

然而在以往的考古勘测和史载中,却忽视了一种先秦时期就存在的特殊墓葬结构。这种墓葬结构也绝对是盗墓者的噩梦,它就是“黄肠题凑”,当人们第一次看到“黄肠题凑”这4个大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和墓葬联系在一起。

所谓的“黄肠题凑”其实是秦汉时期等级最高的一种椁室,只有帝王级别的人物才可以使用,“黄肠”是柏木中最上等的黄心柏木。这种柏木坚如磐石,在去皮之后,会呈现出淡淡的黄色,故称“黄肠”。

而“题凑”是指棺椁的形式和结构,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的方向聚集在一起,层层压实垒积形成厚木墙,其坚硬程度丝毫不亚于石板石块。在我国出土的秦公一号墓和秦公六号墓,定陶汉墓、大葆台汉墓、长沙王陵墓、大云山汉墓等。都出现了黄肠题凑结构的外椁。

其中秦公一号墓用料竟达到了16000多根极品黄柏木条。而秦公六号墓在近代曾险遭被盗,盗墓贼在六号墓的黄肠题凑上用炸药爆破了数次,仅仅只炸断了一根木条。

由此可见,按照秦朝时期的墓葬特点,秦陵地宫中很可能有黄肠题凑的存在!如果秦陵地宫真的用到了黄肠题凑,那么它的规模可能将远远超过秦公一号墓和秦公六号墓,所耗费的黄柏木将极其之多。难怪自秦汉之后,柏木生态就日渐匮乏,帝王的墓葬多以石头和其他木料来替代了黄肠题凑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牛世山:北白鹅部分墓主可能为商族后裔
自2020以来,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的每一次发现,都牵动人心。在北白鹅墓地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数十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结合铜器的年代、铭文史实等,部分考古专家认为,北白鹅墓地是西周召公的后裔,这里可能是其后人的家族墓地和王畿内采邑。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10:490000新疆古墓中的美男 两千年容颜依旧(古墓干尸)
干尸美男是一个来自西域营盘国富商。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掀起了一阵考古热潮,许多的考古专家来到了新疆的营盘考古。在汉朝时期,营盘是位于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从当地的遗址不难看出当时的繁荣景象,那这里曾经是聚集了很多的富商,专家们也在这里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古城,专家们勘探之后啊,进行了发掘,最终发现了一具珍贵的男性干尸。干尸美男我要新鲜事2023-03-19 23:24:200001蒙古恐龙:足龙 具有典型夹跖特征(奔跑速度极快)
足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隶属于阿瓦拉慈龙科,第一批的足龙化石发掘于蒙古的乌哈托喀,不过化石比较破碎。足龙的外形很像鸟类,尤其是后腿非常修长,所以奔跑能力极强。足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19:180000赵晓雪:遂公盨与大禹治水
编者按:遂公盨为保利艺术博物馆馆藏重器,备受关注。北京卫视科教频道播出的大型纪录片《黄河安澜》第一集《国脉千秋》,提到遂公盨增强了对大禹治水传说的可信度。遂公盨复制品今年助力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展,并以图片形式助力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兹宅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闵行区博物馆举办的“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中,这件藏品以它自己的姿态讲述着中国的古史。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48:060003为未来而发掘过去——田野发掘技术的讨论
作者近照三个多月的发掘,笔者深刻体会到前辈们所说“考古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中的真义。一方面,我们破坏了这些地层和遗迹,但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这样的破坏,像一个艺术家一般“重建”、“刻画”出当时当地的面貌。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52: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