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恐龙:足龙 具有典型夹跖特征(奔跑速度极快)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19:180阅
足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隶属于阿瓦拉慈龙科,第一批的足龙化石发掘于蒙古的乌哈托喀,不过化石比较破碎。足龙的外形很像鸟类,尤其是后腿非常修长,所以奔跑能力极强。
足龙的化石发现

虽然足龙化石非常的不完整,但是从部分细节处还是能够看出一些习性和特征的,比如足龙的第二、第三和第四根跖骨都是相互夹住的,这就是非常明显的夹跖脚型,而这样的脚型和大部分的似鸟下目或者暴龙科恐龙都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再加上它的后肢细长,尤其是小腿骨长于大腿骨,所以科学家认为它的奔跑速度是极快的,就像三角洲奔龙一样。

足龙的正模化石是在蒙古国乌哈托喀的德加多克塔组发现的,据说当时这批化石埋藏于地下的白垩纪地层,至少有7500万年的历史。科学家也以此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虽然足龙的体型比任何的阿瓦拉慈龙都要更大,甚至是同时期的鸟面龙体型的2倍,但是发现的足龙化石却非常的稀少且破碎,而鸟面龙的化石则极为密集且完整,所以科学家认为足龙在当时很可能是少数罕见物种。
足龙的种属关系

虽然足龙目前是被认为属于阿瓦拉西龙科,但是现在由于化石破碎,资料不全,所以足龙和阿瓦拉慈龙的关系还并不是非常明确,首先它的夹跖脚型只能说和暴龙超科等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原始阿瓦拉慈龙却并没有这样的特点,比如巴塔哥尼亚爪龙等,所以科学家认为足龙可能与阿瓦拉慈龙属于衍生关系,也就是说它和阿瓦拉慈龙有亲属关系。
足龙的名字来源

足龙的种名都是根据它的脚部特征而来的,全名叫做“美足龙”,其中蒙古语的含义就是“美丽的脚”,所以它的名字简称也就成了“足龙”,这或许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夹跖脚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从清朝驸马墓盗出金子7斤4两,被查充公,村民不服气去省里告状
康熙皇帝五女墓被挖经过本文作者倪方六1950年2月初,内蒙古(时为热河省)赤峰市境内发生了一起罕见的盗墓事件,被盗对象是位于今喀喇沁旗四十家子乡柳条沟村附近的“驸马陵”。从正月初五开始,柳条沟村十多位村民便着手挖墓了。先从墓前挖,但挖了一通后,有人说不能从前面挖,防止前面有暗器伤人,于是从墓后挖。但几天下来,挖了5尺多深,墓顶都挖到了,也没有把墓室挖开。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19:220000老子的黄老之学与刘邦的汉初江山
在中国古代,毫无疑问儒家思想几乎统治了整个封建社会,是当仁不让的官方统治思想。然而在秦朝和汉朝初年,统治阶级并未采用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秦采用了提倡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结果大秦王朝只历经二世便土崩瓦解。而汉初统治者吸取亡秦之教训,采用了比较缓和的黄老之学。不仅巩固了统治,稳定了社会,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甚至出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可见黄老之学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一、何为黄老之学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7:090000山西侯氏盗墓家族:考古队2个月的工作 他们用2个晚上就能干完
盗墓贼,是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职业,而在《盗墓笔记》中,四大盗墓家族的秘籍更是让这个职业充满了幻想和神秘感。但是现实中的盗墓贼却远不如小说中那般正义和光明,他们往往只为眼前的利益而行事,对于文物的破坏和流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许多盗墓贼利用各种手段,挖掘古墓并盗取文物,这种行为不仅导致了大量文物流失,也损害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其中最出名的案件之一就是侯氏家族的盗墓案。我要新鲜事2023-05-04 19:02:040000讲座:杨泓:《1957年响堂山石窟勘测回忆》
该文为北大“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的纪要。本次讲座题目为《1957年响堂山石窟勘测回忆》,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先生,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老师主持。摘录于下分享给大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46:21000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临淄齐城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24: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