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雪:遂公盨与大禹治水
编者按:
遂公盨为保利艺术博物馆馆藏重器,备受关注。北京卫视科教频道播出的大型纪录片《黄河安澜》第一集《国脉千秋》,提到遂公盨增强了对大禹治水传说的可信度。遂公盨复制品今年助力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展,并以图片形式助力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兹宅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闵行区博物馆举办的“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中,这件藏品以它自己的姿态讲述着中国的古史。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备受关注的这件藏品:迄今为止记录大禹治水最早的文物实证——遂公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先生在《黄河安澜》中介绍遂公盨




一件大禹治水的实证

遂公盨,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是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器。内底所铸的10行98字铭文,是目前国内所知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及以德治国的文献记录。铭文的文辞、体例与《尚书》等古代文献十分接近,在两周金文中极为罕见,对探讨中国古书及文章的起源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正因如此,这篇铭文被学者们称誉为 “两周金文之最”。依李学勤先生的观点,这件铜盨为遂国国君所制。
盨上所铸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濬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李学勤释)内容中讲到,禹受上天的旨意管理土地,顺应山川走势,用疏导河流的方法,治理了洪水。随后又根据各地土地条件的参差来规定贡赋。禹有功于人民,成为民之父母。铭文后半段以较大篇幅阐述以德为政,并教诲民众以德行事。



随大禹治水,探寻早期中国
禹划定九州,奠定了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雏形。传世文献和考古出土资料对大禹的事迹多有记载,如《诗经》《尚书》《史记》、战国时期的楚国简书等,尤其是《尚书》。《尚书·禹贡》有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书·益 稷》有“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予决九州……”,《诗经·商颂·长发》有“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等,都与遂公盨上的铭文大意吻合。说明在两周时,“大禹治水,定九州”的事迹流传广泛。洪水的治理需要广泛的邦国协作,划定九州则为早期中国的雏形奠定了基础。上海博物馆的胡嘉麟在《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统一性与多元性》一文中提到,大禹治水的事迹标志着中国早期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多民族统一国家最早的雏形由此诞生。
从禹之“德”看早期中国社会机制
关于治理洪患一事,禹之父鲧也在文献记载中屡屡出现。《楚辞·天问》当中,屈原就提到了鲧对治水的贡献。但为什么同样治水,鲧却未被世代歌颂与认可呢?从遂公盨的铭文中或可窥见一斑。
盨铭在记叙大禹治水事迹之后,着重叙述了以德为政的思想,表达了禹对民的“德”,禹的“德”是什么?李零先生曾言,在这里所提到的“禹德”是作为榜样的“德”,是生民之道。只有真正了解民生,为民生而作为,才能使百姓安定。铭文中将禹比为民之父母,可见“禹德”是对民而言的。北京大学教授孙庆伟先生在对大禹治水的考证中,提出禹治水成功的关键是在于集中调拨和分配粮食,安排好泄洪区民众生活。为政以德所体现的更深一层含义实际上是统筹,集中调配社会资源的能力,社会机制的改进。钱穆先生也曾对于中国经济史的发展中,多次提到汉代以后出现的屯田制度的关键性,屯田制度使百姓无饥荒,且多次在历史上保证了军粮,促进了战争的胜利。这也与孙先生提到的中央统一调拨相吻合。

大禹治水传递中国早期哲学思想
《史记·夏本纪》当中提到鲧治理水患,九年不成。而禹“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仔细调研了地域的情况,随后制定了治理洪水的方法才得以成功。遂公盨中所记载的“随山濬川”,正是强调了这一点。禹因地适宜治理水患,根据地势走向通浚洪水,体现了顺势而为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禹之所以有“德”,一是详细了解了洪水的地势情况;二是顺势而为,疏通河流,治理水患;三是所有的动机是为民生,是“生民之道”且统一调配安顿民众。遂公盨铭文不仅是有关大禹治水的最早记录,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社会机制,传达了古代哲学思想与政治理念。

部分馆际交流展览

2021年,应邀赴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保利藏金——保利艺术博物馆藏青铜器精粹”

现代盗墓者碰到最凶险流沙墓,用特殊盗法得手,技巧不输古代盗贼
西安北里王村西汉大墓考古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2018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北里王村北侧,发现了两座西汉末期大墓,这两座大墓很快引起了国内考古圈的注意。一是因为墓主的身份特殊,生前地位非常,疑是西汉末年新朝皇帝王莽的老丈人“宜春侯”和丈母娘。再是使用了积沙墓,也就是民间所谓的能活埋盗墓者的流沙大墓,显示了极高的造墓技术。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38:020000“人点烛,鬼吹灯” 考古队挖掘被盗古墓时 发现了这奇怪的一幕
近年来,盗墓题材的小说改编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盗墓活动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无论是摸金校尉、土夫子还是其他派别的盗墓者,在进行盗墓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在《鬼吹灯》中,有句经典的台词:“人点烛,鬼吹灯”。这句话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常常伴随着神秘的事件发生,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我要新鲜事2023-08-05 20:21:340001古代日本人怀崇拜心理看中国人踢球,咱后来为何不行?问问朱元璋
古代中国足球对日本的影响本文作者倪方六在2018俄罗斯世界杯上,日本成为本届唯一一支小组出线的亚洲足球队,打进了16强。与欧美队相比,日本队的水平并不高,但就是这么个水平,却将中国甩在身后。而在历史上,日本人是怀着崇拜的心理,看中国人球的。以蹴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足球,在唐朝达到了全面辉煌,并从唐朝开始正式“走向世界”,产生了国际影响,中国足球就是在这时期被日本引入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01:230000俗语“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为何北邙是古人最青睐的埋骨地
生命的旅程,古人认为是命中注定的,无法逃避。他们深知生命的短暂和脆弱,随时可能面临死亡的降临。正因如此,他们更加珍惜生命,追求充实和意义。在古代人们的生死观念中,对祖先的尊重和传统的重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坚信祖先的灵魂仍在世间存在,通过祭祀和祖先的崇拜来与他们保持联系。我要新鲜事2023-09-23 19:46:1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