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龙:蒙古中型恐龙(长5米/鼻孔长有4-5个蛋状洞)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30:520阅
绘龙是一种甲龙下目的甲龙科恐龙,诞生于81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由5-5.5米之间,属于中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尾巴非常修长,并且末端长有一块坚硬的尾锤骨,能够抵抗特暴龙这样的敌人,第一批化石是由美国博物馆在中亚的蒙古国发现的。
绘龙的体型

绘龙属于甲龙科恐龙中的中等体型水平,体长虽然只有5-5.5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仅只排到360位,但大小也相当于现代的一只非洲象,与重怪龙、尼奥布拉拉龙以及似鸟龙中体型最大的似鸡龙差不多。
绘龙的外形特征

绘龙最独特的外形就是它的鼻孔上有4-5个椭圆形的蛋状洞,一般是呈现上下分布的,不过目前还没有发现这些洞的作用。和大部分的甲龙科恐龙一样,它的背部长满了坚硬的骨质突起,并且尾巴上也长有厚实坚硬的锤状骨骼,沿着脊椎部分也分布了不少的板甲和尖刺,所以掠食者大多是不会轻易招惹它们的。
绘龙的生活习性

绘龙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白垩纪时期开花植物生长的范围并不广阔,再加上绘龙身高并不高,所以它们都是以低矮的有韧性的植物为食,比如蕨类、苏铁等。并且为了抵御顶级掠食者的侵略,所以它都是利用群体的力量,所以基本都是成群结队的生活在一起。
绘龙的化石发现

绘龙是典型的亚洲恐龙,最早一批化石就是在中亚的蒙古国发现的,这批化石埋藏于戈壁沙漠之中,其中还包含了珍贵的真皮骨化石,当然还有颅骨以及颚部骨骼等。不过绘龙的化石并不只这些,到目前为止,现在已经发现了15个标本,其中有两个化石全部都是未成年个体拥挤在一起,被认为是遭遇沙尘暴而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州城外,珠江边,话说热展中的木屐
“州城外珠江边——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成果展”在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南汉二陵博物馆热展中;发掘及保护工作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的。展览展品丰富多彩,其中发掘出土的18只晚唐五代时期木履和异域风情的杯子成了观众目光的宠儿。老李今天和各位聊聊那十几对木屐。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30:310000费孝通:“文化自觉”与中国学者的历史责任
10年前教育部让我在“21世纪婴幼儿教育与发展国际会议”上讲话。从那时候起我就在思考如何着手从小培养出适合于在21世纪世界里生活的人。人造下了世界,人还必须同时造就能在世界里生活的人,这就是我们教育和培养人的工作,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0000考古挖到5100年古城,比大禹还早千年,外国专家:夏朝真的存在
考古是一个追求人类起源,和文明进化过程的终极话题,是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探寻祖先的遗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更是有非凡的意义。如今专家挖到了一座5100年的古城,这座古城比大禹出现还要早上千年时间,如此久远的文化,让外国专家也不仅感叹:夏朝真的存在!钱塘江边上的良渚文明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0:38:240000文物研究 | 记苏州博物馆藏赵继贤套印
作者:何玮机缘巧合,笔者在翻阅《苏州博物馆藏玺印》一书时,发现苏州博物馆旧藏齐白石所刻三方石印,印主竟是“二七惨案”的罪魁祸首,时任京汉铁路局局长的赵继贤。也许是因为印主恶名昭彰,这三方印章一直不太受人关注。查阅与“赵继贤”“二七惨案”或“二七大罢工”相关研究,亦未见论及。这三方印章,不仅是艺术品,也是历史的佐证,为此特将此三方印章予以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2:55:410000段清波: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发现简史
秦始皇帝陵园的野外考察工作始于明代,都穆是最早走出书斋实地考察秦始皇帝陵园的学者,在他的考察成果《骊山记》中,忠实地记录了陵园内外城、门址的具体尺寸。1906年,担任陕西高等学堂教官的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来到秦始皇帝陵,实地测量了封土的高度、形状及底边尺寸;11年后,一位叫维克托·萨加伦的法国学者也对封土进行了调查,他第一次观察到封土外形有间距不等的三层台阶。[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