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方寸叠古今 咫尺见千年——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报设计:袁子淇)
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发掘单位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陈伟
一
项目概况
正定古城是河北省保存状况最好的古今重叠型城市遗址。开元寺南遗址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县燕赵南大街以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南侧,面积约12000平方米,是河北省首次大规模的城市考古发掘项目。
自2015年以来,进行了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发掘面积累计3664平方米,其中2021年度发掘面积500平方米。

二
发掘成果
开元寺南遗址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发现各类遗迹现象326处,出土7000余件可复原器物。遗迹分属开元寺寺庙建筑遗存、唐五代城墙防御遗存、唐至明清民居建筑和街巷遗存等三类遗存。
历年考古发掘均围绕三类遗存有目的、有重点地展开工作,把探究正定古城的寺庙结构、城市平面形态、城市功能分区作为学术目标。经历了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明确了开元寺南遗址三类遗存的布局及其演变过程,对正定古城的整体格局亦有了深入认识。
开元寺寺庙建筑遗存
与开元寺寺庙建筑遗存相关的遗迹包括唐代池沼、宋代瓦窑、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及门前道路,对开元寺边界、轴线、朝向的变化有了深入认识。
发现的开元寺唐代池沼是目前可见开元寺最早的遗存,结合宋金元时期开元寺遗存分布,明确了开元寺的南界自唐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向北退缩的过程,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开元寺南侧逐渐被居民区占据;新发现的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与现今开元寺中轴线重合,唐代的钟楼与雁塔亦位于这条轴线两侧,这表明开元寺轴线自唐以来一直未有变化;考古发现为探讨开元寺的朝向也提供了重要线索,唐代池沼的发现表明唐宋时期开元寺存在东向的可能,金代开元寺新建了南门并沿用至元代。


唐五代城墙防御遗存
经过几年的工作,明确了唐五代城墙防御遗存可以分为两期。早期墙体建于唐初,废弃于唐中期,破坏严重且揭露面积有限,对于其规模布局均缺乏完整的认识,目前尚无法确定其性质。晚期墙体和夯土城台共同构成了晚唐五代时期的城墙防御遗存,结合正定阳和楼考古发掘并参考历史文献,目前已经确定该城墙防御遗存是正定晚唐五代时期的子城城墙,燕赵大街在晩唐时期就已经成为古城的中轴线。城墙防御遗存的发现为正定古城千年建城史提供了实证。


唐至明清时期民居街巷遗存
通过对民居街巷遗存的持续工作,在开元寺南遗址发现了年代跨越晚唐至明清时期的房屋街巷遗存以及水井、灰坑、窖穴等与居民生活相关的遗迹现象,除民居遗存外,还包括一部分手工业、商业遗存、民间寺庙遗址,尤以金元时期最为丰富。这说明开元寺南侧区域不仅是古城内重要的人口密集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区。揭露了一批街巷和排水遗存,完善了该遗址在各历史时期的路网和水网系统。



考古发掘共出土了跨越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7000余件可复原器物,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建筑构件、宗教遗物、手工业商业遗物四大类。部分文物在华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丰富的出土文物还原了一幅生动的古城居民生活画巻。












三
科技考古、公众考古
在发掘期间,始终注重科技手段在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依托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科技力量,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开展了测年、环境考古、动植物考古、冶金考古等多项专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立足遗产保护利用,充分发挥考古发现的社会价值,通过开展公众讲座、考古研学、考古进校园、遗址夜间亮化等一系列的活动,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公众考古道路。

四
发掘意义
正定古城是有着1600多年建城史的河朔重镇,自唐至明清一直为府、州治所。正定开元寺南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古今重叠型城市遗址,经过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揭示了晚唐五代时期城墙的建筑结构,确立了晚唐五代时期真定古城子城的存在,明晰了唐代开元寺南部边界以及宋金时期开元寺南部街巷、民居布局,阐释了唐至明清时期真定古城的发展脉络,为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提供了范例。
开元寺南遗址考古工作的开展,丰富了正定的文化内涵,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正定古城保护工作重要批示的精神。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古代哪里的女孩子最喜欢穿木屐?白嫩的脚露出来,李白眼都看直了
古人喜欢什么样的凉鞋本文作者倪方六眼下正是炎热的季节,凉鞋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在古代,人们夏天也喜欢凉鞋,其中以木制凉鞋最受欢迎。图:清末制集木屐摊过去老百姓夏天所穿最多的,便是木制凉鞋了。木制凉鞋,古人称为“木屐”。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33:180000四川遂宁挖掘出一座古墓 居然来自于宋代(宋代古墓)
根据四川的相关消息,在上个月18号遂宁市河东建了一座古墓,并且随之发现的还有部分陶瓷制品。很快,当地的考古工作单位就派遣了相关的人员去进行调查。对附近的区域也做出了保护,在当天已经有着相关的文物工作人员到达了现场进行协作,另外可以发现在这个古墓当中已经出土了一个双耳的陶罐,另外还有一个陶碗,虽然发现并不算多,不过也是一个好的开始。古墓规格我要新鲜事2023-06-05 20:46:350003浙江发现一座元代古墓 其中发现了书法真迹(元代古墓)
浙江某地的一个元代古墓里发现了宋濂的石刻真迹。在今年的五月份初期,浙江浦江县的某个村民在水库里发现了一块石头,上面刻有一些文字,村民也是找到了村里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询问,经过多次的转手之后,终于经过了书法家以及当地的文物专家的鉴定之后,终于是确定了这个石头就是一个来自于元代的石头,并且上面刻着的文字也不容小觑。元代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6-05 20:36:360000盗墓中发现的特殊葬俗,有的挺怕人,死者的头用“大锅”套起来
盗墓中发现的特殊葬俗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中总会有奇奇怪怪的发现,有的挺怕人的:死人的头上套着一只大锅,有的胸部压着大石头,有的手足被绑起来,还有的周身包裹“铁丝网”……这些,其实是古代的葬俗,不少在现代已消失了,所以觉得特别奇怪。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2:300003郭静云:玄鸟神话刍议
本文摘自郭静云著《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八章第一节。(一)玄鸟不是殷商始祖的信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40: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