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方寸叠古今 咫尺见千年——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报设计:袁子淇)
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发掘单位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陈伟
一
项目概况
正定古城是河北省保存状况最好的古今重叠型城市遗址。开元寺南遗址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县燕赵南大街以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南侧,面积约12000平方米,是河北省首次大规模的城市考古发掘项目。
自2015年以来,进行了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发掘面积累计3664平方米,其中2021年度发掘面积500平方米。

二
发掘成果
开元寺南遗址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发现各类遗迹现象326处,出土7000余件可复原器物。遗迹分属开元寺寺庙建筑遗存、唐五代城墙防御遗存、唐至明清民居建筑和街巷遗存等三类遗存。
历年考古发掘均围绕三类遗存有目的、有重点地展开工作,把探究正定古城的寺庙结构、城市平面形态、城市功能分区作为学术目标。经历了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明确了开元寺南遗址三类遗存的布局及其演变过程,对正定古城的整体格局亦有了深入认识。
开元寺寺庙建筑遗存
与开元寺寺庙建筑遗存相关的遗迹包括唐代池沼、宋代瓦窑、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及门前道路,对开元寺边界、轴线、朝向的变化有了深入认识。
发现的开元寺唐代池沼是目前可见开元寺最早的遗存,结合宋金元时期开元寺遗存分布,明确了开元寺的南界自唐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向北退缩的过程,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开元寺南侧逐渐被居民区占据;新发现的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与现今开元寺中轴线重合,唐代的钟楼与雁塔亦位于这条轴线两侧,这表明开元寺轴线自唐以来一直未有变化;考古发现为探讨开元寺的朝向也提供了重要线索,唐代池沼的发现表明唐宋时期开元寺存在东向的可能,金代开元寺新建了南门并沿用至元代。


唐五代城墙防御遗存
经过几年的工作,明确了唐五代城墙防御遗存可以分为两期。早期墙体建于唐初,废弃于唐中期,破坏严重且揭露面积有限,对于其规模布局均缺乏完整的认识,目前尚无法确定其性质。晚期墙体和夯土城台共同构成了晚唐五代时期的城墙防御遗存,结合正定阳和楼考古发掘并参考历史文献,目前已经确定该城墙防御遗存是正定晚唐五代时期的子城城墙,燕赵大街在晩唐时期就已经成为古城的中轴线。城墙防御遗存的发现为正定古城千年建城史提供了实证。


唐至明清时期民居街巷遗存
通过对民居街巷遗存的持续工作,在开元寺南遗址发现了年代跨越晚唐至明清时期的房屋街巷遗存以及水井、灰坑、窖穴等与居民生活相关的遗迹现象,除民居遗存外,还包括一部分手工业、商业遗存、民间寺庙遗址,尤以金元时期最为丰富。这说明开元寺南侧区域不仅是古城内重要的人口密集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区。揭露了一批街巷和排水遗存,完善了该遗址在各历史时期的路网和水网系统。



考古发掘共出土了跨越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7000余件可复原器物,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建筑构件、宗教遗物、手工业商业遗物四大类。部分文物在华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丰富的出土文物还原了一幅生动的古城居民生活画巻。












三
科技考古、公众考古
在发掘期间,始终注重科技手段在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依托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科技力量,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开展了测年、环境考古、动植物考古、冶金考古等多项专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立足遗产保护利用,充分发挥考古发现的社会价值,通过开展公众讲座、考古研学、考古进校园、遗址夜间亮化等一系列的活动,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公众考古道路。

四
发掘意义
正定古城是有着1600多年建城史的河朔重镇,自唐至明清一直为府、州治所。正定开元寺南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古今重叠型城市遗址,经过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揭示了晚唐五代时期城墙的建筑结构,确立了晚唐五代时期真定古城子城的存在,明晰了唐代开元寺南部边界以及宋金时期开元寺南部街巷、民居布局,阐释了唐至明清时期真定古城的发展脉络,为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提供了范例。
开元寺南遗址考古工作的开展,丰富了正定的文化内涵,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正定古城保护工作重要批示的精神。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山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鸟尊 有着怎样的魅力(鸟尊)
鸟尊是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山西省博物馆作为中国的一座重要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珍贵文物。其中镇馆之宝鸟尊更是备受瞩目。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其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充满了神秘感。在古代,青铜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鸟尊更是其中的珍品。它的发现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的文化、艺术和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造型与艺术价值我要新鲜事2024-01-05 20:15:060004汉代独角镇墓兽罕见亮相 放在古墓中用以佑护死者亡魂和防盗
在辽宁省博物馆的"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文物联展"上,一件独特的青铜独角兽亮相,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件青铜独角兽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通常被放置在墓葬门口,用于镇守墓葬和驱邪。这只青铜独角兽约有70厘米长,它的兽头向前冲,角向前刺,扁尾上翘,四足夸张作角斗状,全身上铸有兽毛的纹饰。这个独角兽的角和尾部是可以拆卸的,这种设计非常罕见。与犀牛的形象相比,它有着明显的差异。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1:45:270000古墓发现1600年前丹药,顶级士族琅琊王氏之女因此早逝,终身未嫁
在1600年前的东晋时期,丹药风行于权贵和文人墨客之间。那些吃下丹药的人,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感觉,如同喝醉了酒一样,身体燥热,疯疯癫癫,不由自主地四处乱跑。然而,那些无法承受昂贵药价的人也学着这样做,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曹操义子美男子何晏则是吃丹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声称丹药能让人神明开朗、美白皮肤,因此他的追随者越来越多。我要新鲜事2023-04-21 10:41:170006古墓一直都在地下 里面机关生锈咋办(古墓机关)
古人会用橄榄油来保护机关。在我国一般古墓指的并不只是古代的墓穴,而是有历史文化感的墓穴。这些墓穴都一定是要有研究价值才行,在研究古墓的时候我们也知道但凡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一般在建造墓穴的时候都会放更多的陪葬品,也会有很多的机关。但是这些机关都是在近代还能够有着比较大的作用。这就让人们不禁想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古墓里面的机关都还没有生锈?古墓机关我要新鲜事2023-03-13 20:50:310005江苏发现一座王侯大墓,男女双棺皆空,推测尸体被古代盗墓者拖出
泗水王冢发掘记本文作者倪方六提起苏北,不少人的印象是比苏南落后,穷,是“欠发达地区”。其实在秦汉时刚好相反,苏北远比苏南先进和富裕,苏南才是“欠发达地区”。在苏北这片土地上,两汉时先后出现过楚、吴、泗水、江都、广陵、彭城、下邳等诸多比较富裕的封国。这些封国基本上都被现代考古发现了,只有位于今泗阳县境内的古泗水国最为神秘,不见踪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05:37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