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白鹅引吭 族属浮现——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报设计:袁子淇)
发掘单位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杨及耘
垣曲北白鹅墓地
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镇北白鹅村东,处于太行山南缓坡地带。墓地北依太行牛心山,南临黄河,东南距洛阳70余公里,地理位置险要。


2020年4月起至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垣曲市县文物部门对墓地展开了全面的考古工作。考古调查和勘探确定墓地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共勘探出墓葬217座,车马坑5座,灰坑241座,陶窑2座,墓地主体遗存为东周时期墓葬、灰坑和车马坑。


墓葬整体分布较为稀疏,大、中型墓葬集中于墓地东南部,大型墓葬东南方有南北向车马坑陪葬,车在南,马在北,分开埋葬;也有单独马坑陪葬。墓地还有使用玉圭、玉璧进行墓祭的遗存。


近两年的考古发掘,共揭露出墓葬39座,灰坑42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陶窑2座。


墓葬分大中小型三种,大、中型墓葬有9座,墓口面积20平方米左右,最大面积可达30平方米,最深12米。形制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多数南北向。大型墓的葬具为两棺一椁,其中M6为积炭墓。墓主人头向北为主。
仰身直肢葬为主流,偶见侧身屈肢葬。有多组夫妻并穴合葬墓,男性墓居东,夫人墓居西。其中,两座墓葬填土中有殉人,12座墓葬有腰坑,坑内殉狗或空坑。


墓中随葬大量青铜礼器和玉器,共出土各类文物约550组3500余件。铜礼器主要位于棺椁间南部,列器最多为7鼎6簋和6鼎6簋,大墓随葬成套9组甬钟或14件钮钟。
玉器以墓主人随身敛玉为主,还伴出有齐家文化和商代玉器,少见陶器。多学科合作下清理出漆鼓、人面漆器、绳竹皮革等珍贵有机质文物;铜盒中检测出春秋时期最早的化妆品残留物;铜壶液体证实了东亚最早的果酒。


出土铜礼器140余件,59件套发现铭文,共计17篇,内容涉及职官名、人名、国族名、日名及册命内容,出土铭文数量和内容丰富程度在同时期较为罕见。


▲北白鹅墓地出土铜食器组合
灰坑多为圆形或长方形,出土遗物多为陶片,年代大多与墓葬相近。陶窑结构完整,火门、火膛、窑床、火道、烟道齐备,年代为两周之际。

通过连续的考古工作,我们对墓地的布局和性质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
陶窑及陶拍、陶支钉的发现,证明了制陶手工业的存在,墓葬和灰坑交错混杂且年代相近,为“居葬合一”遗址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线索。

不同墓向和墓主人头向,以及腰坑习俗,反映出墓地人群的复杂性。铜虎纹罐、铜甬钟等的发现,反映出中原地区与西北戎族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间的密切文化交流。
最大的一组夫妻异穴合葬墓,出土铜器组合为七鼎六簋,达到了诸侯的级别,说明墓地人群的高等级和政治地位的重要。

据铜器铭文推断,北白鹅墓地应为華族一支、召氏家族分宗——太保匽仲氏,在成周采邑内的家族墓地。这是除虢、芮之外,经考古发掘实证的另一处畿内王卿采邑,扮演着把控铜矿资源,扼守轵关要道,以藩屏周的京畿锁钥的重要角色。
结合美国BETA实验室C-14分析及墓葬随葬器物来看,已清理墓葬的时代集中在春秋早期。墓地主体使用时间应在平王东迁后至晋文公得南阳之间,即BC770至BC635年。

北白鹅墓地的考古工作是集精细发掘、文物保护、成果展示、学术研究和价值阐释等多位一体、互相促进的综合体,开创了新时代“边发掘、边保护、边研究、边展示”的工作模式。发掘之初,编制详细发掘计划,注重同国内外科研院校进行多学科合作,在墓地建立实验室,开展现场文物保护和科技检测工作,将传统考古和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积极推进资料整理和阐释,发表简报等十余篇。
发掘阶段性成果及时转化为“燕姬的嫁妆”主题特展,向大众共享最新的考古成果,引起学界和大众持续关注,宣传并加深了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随着发掘材料的陆续公布,引起学术界热烈谈论,形成商周考古学学术新热点和新焦点。

垣曲北白鹅墓地是一处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墓地,为研究两周时期的葬俗、宗法、采邑制度、文化交流以及政治格局演进等都提供了珍贵资料,对探讨黄河文明,探索晋南地区在中华文明化进程的中地位与作用,实证中华文明史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新时代考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创新的一步。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山上冒“宝气”,找宝人顺气找来,有一墓,墓下有洞,洞内有人骨
神秘的冒“宝气”崖墓本文作者倪方六曾在中国南方流行的崖洞葬风俗,现在已经消失,但关于崖墓的传说依然存在。说法最广的是,这些崖墓有宝物,是藏宝洞。崖墓太高,又很少有人能上去,“藏宝洞”的传说有鼻子有眼的。有经验的找宝人,还能通过观察“宝气”,寻找到藏宝洞。真有“宝气”?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一座冒“宝气”的崖墓——广西岜旺山崖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59:120000邓振华:粟黍的起源与早期传播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7:22:590000浅谈古建筑保养维护工作的实施方式
保养维护是古建筑维护与加固的一项工程,等同于古建筑的局部修缮、迁建、抢险加固等工程项目;实施保养维护工程需要申请立项,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工程管理;同时,保养维护工程的施工要求不改变建筑物的现状结构、外貌、装饰、色彩等价值要素,而进行除草、勾抹、简易支顶、局部揭瓦补漏、防潮防腐、除虫防火等经常性的工作。古建筑的保养维护工程采用申请立项制度,通常工程施工间隔的周期为5年以上,时间跨度比较长。0000专家发现一个盗洞 居然牵扯出曹操墓(曹操之墓)
考古专家发现一个盗洞进行考察之后,没有想到就是曹操的墓穴在21世纪的初期,河南有一个村子的村民在自己家里种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件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也传到了村长的耳朵里,村长前去一看就确认这就是一个盗洞,他认为在自己村子下面应该有着一个墓穴,所以就通过自己的政府关系找到一支考古队对于这个盗洞进行调查。考古调查我要新鲜事2023-05-17 22:28:130000中国史学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并非外族
【倪方六按】这文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锐先生撰写的,是其新出版的《中国上古的帝系构造》序的前半部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9: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