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独木古舟 阡陌纵横——浙江余姚施岙遗址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报设计:曹秉进)
浙江省余姚市施岙遗址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王永磊
施岙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施岙自然村西侧的山谷,东南距田螺山遗址约400米,地表海拔约1.4~4.2米。勘探发现,史前古稻田堆积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探索长江下游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和农耕方式的演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
考古发现了具有明确叠压关系的三期大规模稻田,清晰展现出河姆渡文化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的田块形态和稻田结构。另外,在古稻田西边坡脚发现一处商周时期村落遗址。
第一期稻田(?层)属于河姆渡文化早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4800~4500年。西区南部稻田堆积整体比较平整,总体西高东低,表面略有起伏,发现一段宽约2.2米的田埂。另外,在西区稻田边缘发现少量灰坑。堆积中出土极少量陶釜、陶罐残片等遗物。
第二期稻田(⑧层)属于河姆渡文化晚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700~3300年。发现了12条田埂,有南北和东西两种走向的区分。南北向田埂分布在两侧靠山区域,一般宽1~3米。东西向田埂基本纵贯东西,两端与南北向田埂交汇,一般宽0.3~1米,间距16~41米。西区与东区稻田中各有1条总体呈南北走向的河道。东、西区稻田边缘堆积与西区河道堆积中出土少量陶片、石块、植物种子等,出土陶片中有绳纹陶釜口沿、豆柄、鼎足等器形。
第三期稻田(⑦、⑥层)属于良渚文化时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300~2600年。发现了由纵横交错的凸起田埂组成的“井”字形结构,以及由河道、水渠和田埂中的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田埂有22条,宽1~4米,间距15~40米。靠近西侧山脚,发现一条南北向的古河道。稻田西部边缘有少量水沟,应为稻田的沟渠。绝大多数田埂由稻田土堆成,个别田埂由黄土铺设。有7块田较为明确,最小的面积约230平方米,最大的面积约1750平方米。西区稻田边缘和古河道中出土少量陶鼎口沿、鱼鳍形鼎足、平底罐底及石刀、斧、锛等。12号路东端出土一条用作田埂中垫木的残独木舟,船头、船尾均残缺,残长5.6米、最宽0.8米,厚3厘米左右。
除了相关遗迹和遗物,古稻田堆积中还包含较多水稻小穗轴、颖壳、稻田伴生杂草等植物遗存。植硅体分析显示,稻田堆积中水稻植硅体密度在1~2万粒/克,远高于土壤中水稻植硅体超过5000粒/克的古稻田判定标准。
发掘区完整剖面显示,三期古稻田之间和上下普遍有泥炭层和海相淤积层间隔。河姆渡文化早期稻田层之上的泥炭层,绝对年代为公元前4500~4300年。良渚文化稻田层之上的泥炭层,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600-2300年。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还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碳十四测年、木材鉴定、土壤微形态分析、环境考古等多学科研究。
施岙遗址古稻田的考古发现和发掘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第一,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文化系列最完整、证据最充分的稻作农耕遗迹,是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钻探调查发现,发掘区周围古稻田总面积达90万平方米左右。
第二,施岙遗址的大规模稻田起始年代可追溯到距今6700年以前,发掘揭示了从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的稻田结构变化,反映出史前稻作农业发展的脉络,刷新了学术界原有的认识。
第三,古稻田的发现表明,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高度发达的湿地稻作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技术,催生和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并对这一地区独特的观念意识形态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稻田层、泥炭层、海相淤积层相互叠压反映出史前环境的波动对先民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古稻田发现发掘提供了研究全新世人地关系的新材料。
第五,施岙古稻田考古,是由基本建设考古转为主动性考古的范例。工作过程中始终有科技考古工作者参与,采用了勘探、长探沟解剖与大面积揭露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调查勘探和发掘同类遗址具有示范意义。
作者:王永磊等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工地上找到八角古墓 墓主任家境殷实(贵族古墓)
工地上发现的古墓埋葬的是古代的一个贵族。在安徽省合肥市的长丰县,工人在修路的时候,无意中挖出来一座宋朝时期的八边形古墓,里头摆放着好几口棺材,一些陪葬品也清晰可见。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工地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队员清理掉墓顶的青砖以后,三口保存完好的棺材显露了出来,巨大的铁环和棺钉清晰可见。墓葬结构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8:32:210000喜马拉雅山发现古代洞穴壁画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山脉之一。它位于亚洲的中国和尼泊尔之间,跨越了2400公里,拥有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山峰和景观。其中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峰,海拔高达8848米。这一山脉被誉为“天空之境”,吸引了许多冒险家和探险家前来探索。我要新鲜事2023-04-15 02:10:350000夏朝中心究竟在河南还是山西 东下冯考古终于解决商汤灭夏bug
根据先秦史书中与夏朝相关的地名,我们可以发现有约70个地名与夏朝有关,经过去重复处理,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洛阳盆地及附近地区,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一带。在1959年,著名史学家徐旭生首次前往豫西寻找“夏墟”。令人欣喜的是,在偃师二里头一带,他们发现了一处全新的考古学文化,并陆续挖掘出了宫殿建筑群和大量高等级墓葬、礼器。我要新鲜事2023-06-03 20:51:500000又见班簋,就是废品站救回来的这件。1972年,北京市考古工作队的
1972年,北京市考古工作队的呼玉衡、华以武师徒二人,来到北京有色金属供应站废铜仓库中寻么有价值的文物,突然一块带有特殊纹样的铜片赫然出现在了他们眼前,当擦去上面的污垢后,上面竟然有青铜铭文,凭借丰富的经验,断定这些铭文一定是西周时期的文字。于是二人立即决定搜寻散落各处的其他铜片,他们耗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翻遍了像小山堆一样的废铜堆,终于将所有残片收集到了一起。我要新鲜事2023-04-22 02:23:020000中国考古百年 | 想了解仰韶文化?快来打卡这处考古圣地!又一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侯俊杰迎着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曙光,踏着仰韶文化和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蹒跚的脚步,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在克服种种困难中艰难推进,在防疫战疫的严峻形势下有序施工,已经初显新姿、呼之欲出。历史底蕴深厚的仰韶村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核心分布区的重要遗址。1921年该遗址的首次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因此地而得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06: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