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宜侯夨簋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3:060阅
西周早期青铜器。以作器者为宜侯夨而得名。簋铭记述周康王封夨为宜侯,并赏夨以器物、土田、奴隶等,是研究西周奴隶社会的历史和分封制度的重要资料。该器1954年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烟墩山西周墓中。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簋圆腹四耳,高圈足,通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腹深10.5厘米,足径18厘米。圈足上有钩形的扉棱4个。腹外以突出的大旋涡纹为主题花纹,圈足饰夔龙纹。腹内底部有铭文12行,约130字,有16字残失不清。铭文大致可分3段:①记周康王省视武王、成王所伐之商图及东国之图。王在宜地宗社举行祭祀。②为王册命的全文,即封夨于宜地为宜侯,赏以礼器、土田、奴隶。③记宜侯夨在受赏赐以后,称颂王的美德,因而作铜器以纪念其父虞公。铭文所记土田、奴隶的封赏及周王与宜侯的臣属关系,有助于研究西周初期周王朝的分封与江南开发的情况。


此簋与令彝、令尊、令簋应是一人所作之器,但诸器制作有先后。铭文中的宜地,研究者多以为可能即今丹徒附近,也有人认为未必即在此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王世民:李济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
我国学者从192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是近代考古学在中国诞生的重要标志。而这同李济的名字是分不开的。李济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上筚路蓝缕,有其卓著的开创之功,是我国考古学界值得纪念的老前辈。000267年农民山洞捡到西周开水瓶 倒掉3000年美酒 只为当废铜卖点钱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里曾是春秋战国时期蔡国的都城,也是古代名将吴起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曾经隐藏着一件珍贵的文物——一座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一、淅川铜鼎如何被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8-01 18:32:020000躲过所有盗墓贼的墓穴 有上百吨宝物(百吨宝物)
武则天墓至今没有人进去过。在中国历史上3000多年的古墓搜查中,只有武则天的陵墓没有受到任何的破坏,他们躲过了许多疯狂的盗墓和挖掘,所以说,前文所说的这座隐蔽之墓就是武则天的陵墓。唐朝晚期,各省的这个城镇严重的分离,中国到处都有农民起义,唐朝也是摇摇欲坠,在众多农民起义的部队中,曾在山东的皇朝影响最大,为了解决军费增加的问题,这位农民出身的起义军领袖就计划效仿曹操盗取唐朝皇室的陵墓。武则天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1:06:020000讲座:唐晓峰:考古学与历史地理学
本文为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逸仙进阶讲堂“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选讲”第二讲“考古学与历史地理学”的讲座纪要,现摘录于下,分享给大家。唐晓峰教授首先从个人经历出发,回忆了侯仁之先生在1972年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和1978年安徽芜湖古鸠兹(楚王城)遗址实地考察的情景,讲述自己如何与考古学及历史地理学结缘,指出考古学和历史地理两门学科间存在天然的密切关系。接下来,唐教授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阐释。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6:010000辽宁发现遗址 距今已有5500年 考古发现竟然指向了女娲补天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角色,传说她创造了人类,并且进行了补天的壮举。补天的故事听起来像是一个神话,因为天空没有实际的上限。然而,在中国辽宁地区的牛河梁遗址中,考古专家却发现了一些与女娲补天和造人相关的文物,引人注目。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46: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