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陇原大地遗珍——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报设计:谢雄)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圪垯川遗址
发掘单位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陈国科
圪垯川遗址位于张家川县大阳镇闫家村东北1.5公里处,西距大地湾遗址约15公里。遗址及周边为典型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分布着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汉代遗址及墓葬、宋明时期墓葬。其中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川内两河交汇的台地上。
2021年清理包括仰韶、齐家、汉、宋、明时期遗迹950余处。其中仰韶文化遗迹870处,汉代遗迹42处,宋明墓葬41座。


圪垯川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区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400米,面积约16万平方米,自仰韶早期延续至仰韶晚期。仰韶早期发现保存相对完好的史家类型大型环壕聚落,C-14测年校正年代为6200-5600BP。聚落有明显的功能分区,环壕内为居住区,环壕外东南部疑似有陶窑区,西北部疑似有墓葬区。

环壕平面呈近圆形,南北略长,东西最大宽250米,南北最大长320米,环壕内面积约8万平方米。环壕中心为广场,周边为向心分布的成组房屋,外围为近圆形环壕。三重环壕,人工挖掘形成,剖面呈“U”型,内、中、外三层环壕平行分布,由内向外逐渐加宽加深。环壕内分布房屋100余座,已发掘60余座。房屋均为方形半地穴式,由门道、地面、墙壁、灶坑、土台、平台、柱洞等组成。
大型房屋约100平方米,中型房屋约20-50平方米,小型房屋约10-20平方米。房屋布局以紧靠广场的东、南、北(西部破坏严重)三座大房屋为中心成组分布,每组房屋由1座大房屋及5-45座不等的中、小型房屋组成,大房屋门道指向广场,中、小房屋门道大多指向大房屋或广场。房屋间分布圆形或方形的窖穴。中心广场发现大型圆形袋状粮仓1座,底部保存0.4-0.6米的炭化粟黍,经计算至少在10立方米左右,粟黍遗存之下有一层木炭,可能为粮仓底部垫木已炭化。





墓葬分布于中心广场西南部,竖穴土坑墓,部分一侧有侧坑,少量的瓮棺葬,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和二次合葬,随葬品位于侧坑内和人骨周围。随葬圜底盆、圜底钵、侈口筒腹罐、葫芦瓶、器盖、蚌壳、骨笄、骨环等,个别墓葬随葬完整的猪头骨。



仰韶文化中期为庙底沟类型遗存,聚落组成括房址、灰坑、灰沟、灶址、活动面、窑址等,聚落内房址的分布和布局不明。房屋形制与早期一致,仅个别房屋保存完整,一般由地面、墙壁、灶坑、柱洞、门道组成,较大的房址面积约20-30平方米,较小的房址面积10平方米左右。

灰坑一般为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窑址仅存圆形的窑底,灶址为圆形的灶坑。仰韶晚期遗存破坏严重,聚落布局不明,房址仅剩白灰地面,灰坑、灶址、窑址形制与中期遗迹形制一致。
出土遗物包括陶、石、骨、牙、蚌壳、动物骨骼遗存、炭化植物遗存等。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少量泥质灰陶。泥质红陶大部分为彩陶,仰韶早期彩陶纹饰以鱼纹最普遍,几何形纹也较常见,以直线、折线和波线组成,仰韶中期彩陶纹饰基本由圆点、勾叶、弧线三角以及曲线等元素组成富于变化的连续带状图案,仰韶晚期彩陶纹饰以波折纹、宽带纹为主。夹砂陶饰有线纹、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器型有尖底瓶、平地瓶、圜底盆、曲腹盆、平底盆、圜底钵、平底钵、侈口筒腹罐、葫芦瓶、瓮及器盖等。骨牙器主要为锥、笄、镞、项饰等。石器主要包括刀、斧、铲、钺、球、玉权杖头等。炭化植物遗存鉴定以农作物粟黍为主,且黍为多。动物骨骼遗存鉴定主要包括家养动物猪、狗和野生动物鹿、狍等。





仰韶早期史家类型环壕聚落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黄河流域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仰韶文化早期环壕聚落之一,代表了仰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表明陇西黄土高原是仰韶文化发展的又一中心,证实该区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和社会复杂化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史家类型大型粮仓及粟黍遗存的发现,对探讨仰韶早期中国北方地区粟黍农业的建立及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陈超:一壶浊酒喜相逢 考古所见濉溪明清酿酒的历史
#2022生机大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酿一方美酒。隋唐大运河故道流经的濉溪县位于安徽北部,地处北纬30°中国白酒黄金带和淮河流域名酒产区带。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为11℃—16℃,平均降水量约920毫米,适合酿酒所需微生物的培育和生长。淮河名酒带所出名酒包括河南的汝阳杜康、商丘林河大曲、鹿邑宋河,安徽的古井、金种子、口子窖、皖酒、迎驾贡、明光,江苏的双沟、高沟、汤沟、洋河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43:170001邵学成:巴米扬山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的考古美学探索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拥有世界上石窟群体组合最为独特的石窟寺,石窟总数约为1万个左右,主要包括巴米扬主崖石窟、弗拉迪石窟(Fuladi山谷的KalaiGhamai、Qoul-iAkram)、卡克拉克石窟(Kakrak)、焦古拉(Shar-iGhulghulah)四部分。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9:36:340003福建一崖墓考古发现中国最早棉布,死者五六十岁,棺木距今3500年
中国发现最早棉布是何年代?本文作者倪方六冷空气来了,大家的棉衣要上身了。这篇文章来聊聊古代的棉花,聊聊中国人穿棉布的历史。(田里的棉花)棉花并不是中国原产,农业历史有清楚记载,中国普通人穿棉衣、盖棉被的时间并不长,至今在唐代以前,绝对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棉花为何物。中国的棉花,从南到北所植的,都是从境外引进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6:350000为何秦始皇母亲赵姬 一见到嫪毐就两腿酥软 司马迁给出三字真相
“有异性恐惧”,这是一则历史故事,也是古代女性处境的一个缩影。在古代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权利和地位十分辖制,甚至受到了社会上的歧视和排斥。这些现象在当时似乎是很正常的,但是在现代看来,这些现象是不应该存在的,更加需要我们的重视和反思。我要新鲜事2023-05-03 19:26:470000专家将2000年前楠木棺板放水里煮,浸出液做试验,证实了民间传说
楠木古棺的防腐性本文作者倪方六楠木,是主要生长在中国境内的珍贵树种。过去民间有条件的人家都会用楠木制作葬具,老人说,楠木棺“养尸”,而用槡槐一类杂木打的棺材则会“烧尸”。所谓“养尸”和“烧尸”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实际上是表示棺材的防腐效果。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39: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