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发掘单位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上海大学文学院 等
项目负责人 雷雨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是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文明进程研究》的实施内容之一。从2020年3月启动发掘至今,已经初步摸清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格局,并新发现6个“祭祀坑”,目前K3、K4、K5、K6已经结束野外发掘工作,K7、K8发掘工作也已过半。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工作理念,联合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代表的国内39家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以及科技公司,共同开展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尤其是新发现六座“祭祀坑”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多学科研究等工作。
通过发掘,明确包括1986年发掘的一号坑(K1)和二号坑(K2)在内的八座“祭祀坑”均位于一个与东北侧三星堆城墙大致平行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方形黄褐色纯净粉沙土(发掘区第⑤层)范围内,亦即疑似的祭祀区。在祭祀区内不见与“祭祀坑”同时期的其他居住遗存,只有8座“祭祀坑”、小型圆形祭祀坑、矩形沟槽以及出土有与“祭祀坑”同类埋藏文物的灰沟和大型建筑。
8座“祭祀坑”中除了K1和K2疑似开口于⑤层下之外,其余均直接开口于③层下,K3打破第⑥层,K4打破第⑦层,K5至K8打破第⑤层,其中K6打破K7。根据上述层位关系,结合K3填土出土陶器、K4埋藏陶器、K4测年结果,以及目前已经明确的K2、K3、K7、K8出土文物可以拼对复原的现象综合判断,K1、K2、K3、K4、K7和K8的年代为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大致相当于晚商殷墟四期,K5和K6年代稍晚,大致相当于西周早期。
8座“祭祀坑”的平面形制可分为宽长方形、窄长方形和近似方形三类,K8面积最大,将近20平方米,K5和K6分别仅有3.5平方米和4.1平方米,面积甚小。除了K5和K6所有“祭祀坑”的方向均非正南北向,大致呈东北—西南向(K1、K2、K3、K4、K5)或者西北—东南向(K6、K7、K8)。
各坑的埋藏堆积,除了K5和K6相对简单,在填土堆积之下只有一层埋藏文物之外,其余几个大坑相对较为复杂,不过最底层都是埋藏的各类文物,其上埋藏象牙。
K3在填土之下、象牙之上的东北角倾倒一堆灰烬。K4则在象牙之上由东南角倾倒一层平均厚达30厘米的灰烬,在灰烬和填土之间的东、西局部区域还填充有夹杂红烧土颗粒的黄褐色粉沙土。
K8堆积最为复杂,先是埋藏众多大小不一、质地各异的文物,之后埋藏大量象牙,再之后于南、北两侧填充夹杂红烧土块的黄褐色粉沙土,之后铺满整坑灰烬,再之上填充夹杂大块红烧土和“石磬”碎块的黄褐色粉沙土,最后填土掩埋。以上几座大坑不同埋藏堆积层之间并无明确界限,部分象牙实际上也混杂在各类文物之中,如K3、K8,而K3还有几件铜器显然是象牙埋入坑之后才入坑的。K3、K4和K8的灰烬也并不单纯,包含烧土颗粒以及较多细小文物或大型文物的残片、构件。
截至目前,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经出土编号文物11000余件,而近完整器超过2400件,其中铜器870余件、金器510件、玉器450余件、石器120余件、陶器13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00余根。
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鸟形金箔饰、铜顶尊跪坐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铜立人像、铜人头像、铜面具、铜尊、铜罍、铜“神坛”、铜龙、铜网格状龟背形器、玉璋、玉戈、玉凿、神树纹玉琮、玉器座、玉刀、石戈、陶矮领瓮、陶尖底盏、丝织品残痕、象牙雕、海贝等,部分文物从造型、纹饰来看,均为此前所未见。
本次对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考古发掘,意义重大而深远
主要包括:
第一,新发现的前所未见的遗迹和文物,进一步充实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将促进关于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行为和祭祀体系研究,弥补以往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的缺陷和空白。
第二,进一步阐释“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认识。1986年发掘的一号、二号坑中出土大量文物,兼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文化的因素,表明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如K3出土的顶尊跪坐铜人像和铜圆口方尊、K4出土的玉琮和丝织品、K5出土的金面具和象牙雕刻等,进一步夯实了这一认识。
第三,运用“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单位合作”的新理念。本次考古发掘以及其中创新使用的现代化多功能保护大棚、恒温恒湿考古发掘舱、现场应急保护实验平台、多功能考古发掘操作系统、远程控制系统、24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等,必将对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工作方法和科技考古等方方面面造成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四,系统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且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源泉。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河北一个土包不长草 专家调查后申请部队封锁(西汉墓)
河北一个不长草的土包,实际上是西汉时期皇室的墓葬。众所周知,咱们国家自古以来就很讲究风水,尤其是对于墓葬的选址和规格,历代帝王都会聘请高人为自己寻得一块风水宝地,以此来庇佑国家繁荣昌盛。那么在河南石家庄鹿泉区发现了一座神奇的土包,这个土包寸草不生,于是人们找来考古专家进行调查,那经过调查以后,这座土包被军队连夜封锁了,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墓葬主人我要新鲜事2023-10-15 19:58:580000盗墓“干大事兄弟一起上”?看看二盗清东陵都是哪些人你就明白了
原题:王绍义牵头“二盗清东陵”本文作者倪方六上面说了,淑慎皇贵妃墓被盗,是清朝皇家陵寝第一次被盗事件。所以,当时清皇族特别震惊,如果这次事件发生后能进行一次“严打”的话,可能也不会发生后面的一系列盗墓事件。因为当年的无力管理,一时放松,留下了接下来民间大规模盗东陵的后患。图:清东陵(座北向南看),所有陵墓均指向正前面的金星山,此山是整个东陵的“朝山”⊙孙殿英留下了盗陵祸根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12:030000农妇河边捡到“金乌龟” 放火烤后被要求上交 专家:掉价1000万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观音桥的一位农妇刘某在家附近的河里寻找鱼虾时,意外地摸到了一块石头。与常见的圆形石头不同,这块石头却呈正方形。好奇心驱使下,刘某将这块石头拿了上来。她才发现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黄金。它的下半部分是一块正方形的金子,上半部分则雕刻着一只黄金制成的乌龟。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块金子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刘某激动不已,立即带着这块黄金回到家中。我要新鲜事2023-07-10 12:33:200000依潘龙:侏罗纪第三大肉食恐龙(长12米/顶级掠食者)
依潘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异特龙科恐龙,诞生于1.48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根据目前发现的唯一化石标本可以预估出它的体长为12米左右,体型在侏罗纪时代生存的肉食恐龙中排到了第三位,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的美国发现的。依潘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05:450000中国原始鸟类:大连鸟 白垩纪诞生(被质疑是化石嵌合体)
大连鸟出现于1.25亿年前,属于早期白垩纪的一种远古鸟类,因此比现在大部分的鸟类都更加庞大,体长可达到80厘米,几乎和一个2岁小孩的身高差不多。据说最初是在我国辽宁省的九佛堂岩石中发现的,当时有人认为这具化石的真实性可能存在问题,甚至有人将其怀疑为热河鸟和兽脚类恐龙的化石骨骼嵌合体。大连鸟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4:53: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