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科技史价值不可估量的《五纪》——“清华简”第十一辑成果发布
一年一度的“清华简”阶段性成果发布如约而至!
12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举行。由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西书局与“学堂在线”合作,开启了清华简整理报告发布会线上直播。与此同时,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现场参会。
据介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长篇战国竹书《五纪》。该篇凡130简,全篇内容基本完整,总字数近4500字,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可称出土简牍之最。
规模宏大 结构严整 意蕴浩繁
发现战国时代宏大复杂天人体系
《五纪》借托后帝之口,以五纪(日、月、星、辰、岁)、五算为中心,确立了天地万物的常规、法度。《五纪》将星辰历象与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天神地祇所司所掌一一相配,而更大篇幅则集中于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篇中先叙五纪、五算,后叙以历算为纲纪,树设邦国、蕃育万民、敬事鬼神;先叙天地神祇,后叙神祇祭祀所呼名号及六甲之旬;先以五德与神祇司掌相配,后叙百官供事,分掌四方祝祷;先叙二十八宿,后论二十八宿所应礼仪、土工、农事、兵戎等活动;先叙神祇与人类骨骼关窍对应关系。继论以身为度,以此蕃息恭祀等。全篇构建了宏大而复杂的天人体系,可说是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认识的综合与总结。
《五纪》篇涉及《尔雅》所载斗建十二月名、二十八宿,也涉及黄帝战蚩尤等神话内容。该篇始论历数,终归人事,规模宏大,结构严整,层次丰富,意蕴浩繁,对于古代天文历数、国家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发现的一篇关于先秦思想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结合清华简《五纪》中有关黄帝的故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程浩副教授表示:首先,《五纪》的发现证明战国时期关于黄帝的记载已然丰富多元,且极具神话色彩,对于汉代流行的黄帝故事,大概不易轻易判定为当时人的向壁虚造,需要充分考虑其承袭自战国的可能;其次,《五纪》中黄帝的故事,应该就是战国思想家为了申论其“五纪”学说,汇集当时材料剪裁而成,其中的神话与史实需仔细辨别;再次,《五纪》所体现的多元思想融会贯通,提醒我们有必要对战国时期言说黄帝的学术传统进行重新思考。
“《五纪》篇结构严整、内容丰富,涉及方面广,是精心构思撰写的著作,不是一般编聚而成。汇聚当时各方面思想资源、文化资源,构建了宏大的、严整的天人系统。相信文献公布后,古代思想史研究者会感兴趣,希望学者能深入探讨蕴含的思想文化史价值。此外,其中涉及的天文历法、人体结构、疾病等自然科学的内容,期待科技史学者会从中有新的发现,其思想史、科技史价值不可估量。相信《五纪》篇的刊布,将为先秦史学界提供一篇重要的思想文献,也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古代天人观念提供宝贵的出土文献资料。”在成果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
发布会现场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诚如黄德宽教授所言,为了确保清华简的如期出版,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出土文献中心采取集体合作研究的传统,既发挥青年骨干学者的作用承担基础研究工作,同时发挥集体力量,多次采取集体会读,逐字逐句研究,解决疑难问题,会上会下反复切磋。过程中,既有遭遇挫折时的茫然无措,也有突破问题、享受研究时带来的快乐。
上海辞书出版社、中西书局社长秦志华在谈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的编辑、出版工作时表示:“”清华简第十一辑于今年6月定稿后,交付中西书局,随即启动编辑出版流程。审稿过程中团队深感《五纪》内容的丰富和价值之重大,根据《五纪》内容特点,编辑团队提出加配图表的建议,使得相关内容更为直观地呈现。整理团队、编辑团队秉持一贯的默契,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相关意见,最终经反复沟通,高效高质量地完了出版工作。”
官方电子版“清华简”上线
除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外,发布会上还宣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电子书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提供已刊布清华简材料的电子书阅读服务。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适用于出土文献的在线编纂平台、在线数据库等项目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厚重,将以更为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伴随着发布会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电子书平台使用指南演示,我们可以看到电子书上,左侧是清华简原版pdf,右侧则是对应的文字区域。点击上页、下页即可翻页。更为人性化的操作是,左右区域占比可按读者需要调整,右侧文字区域还可改变文字横竖方向、还可对文字大小进行调整。此外,目录均提供相对应的页码和简号,除了搜索外,还有复制、引用显示出处等功能。
成果发布会上,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杨永恒教授对清华简整理工作予以高度肯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四位青年教师马楠、贾连翔、石小力、程浩对简文内容进行了解读。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回答了线上线下与会学者、记者提出的问题。
“清华简”于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在李学勤先生、黄德宽先生的相继带领下,自2011年初发布第一辑研究成果以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册的速度推出清华简的整理报告,整理报告目前已顺利出版十一辑,整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得到了学界广泛赞誉,也受到海外汉学界高度重视。
黄德宽教授透露,目前,清华简整理研究已进入到最后的攻坚阶段,未来还会出版4-5本“清华简”整理报告。此外,红外照片展示、英文版“清华简”翻译等相关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计划之中,团队将克服困难,不负社会与学术界的期待。
作者:张宸
作者单位:中国文物报社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古墓里找到四件龙袍 让几万韩国人认祖(明朝龙袍)
专家发现的龙袍是在明朝时期的明玉贞龙袍。1982年,重庆地区在修建厂房的时候意外挖出一座古墓,负责人得知后,立马上报给了相关部门,当地文物部门的专家很快就带队赶到现场,经过勘测之后,就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一、重庆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08 17:58:050000长沙一名开发商要建房屋 一名农民拦着不让建设 原来下面有古墓
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4:08:520003湖北挖出的千年古墓 居然爬出乌龟(古墓乌龟)
古墓里的乌龟是从盗洞意外爬进去的。随着如今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古代的墓葬被接连挖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史书典籍也重现人间,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就在考古学家清理墓葬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到如今都没有解释清楚怎么回事。就比如之前一段时间,我国考古学家在湖北挖出了一座千年古墓,打开墓室后,里面居然有一只活乌龟爬出。西汉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4-08 01:12:330000古墓中的几十件国宝 墓主的身份如此高贵
古墓中隐藏着无尽的历史和谜团,而这座位于陕西西安黄柳村的古墓则承载着唐朝的辉煌和爱情传奇。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片古老的土地曾经被盗墓者肆意劫掠,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终结。让我们深入探寻,揭开古墓的秘密。我要新鲜事2023-08-23 18:13:300000盗墓者喜欢从棺材小头凿盗洞,而非撬棺,为什么?过去木匠都懂的
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清西陵一带,光绪皇帝妃子墓被盗有不少说法。特别是盗墓者进入地宫后,说得有声有色,情节比盗墓小说写的还精彩。最先进入妃墓地宫的,是李纪光。他臂挽手锯,腰别利斧,肩挎马搭……顺着蜈蚣梯麻利地钻进了地宫。四周观察了一下,便走近了地宫北侧棺床正中的棺材,开始“作业”了。他没直接撬棺,而是选择在棺头打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19: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