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善本珍品再现昔日云冈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雕刻最为恢宏,具有皇家风范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抚今追昔,云冈石窟作为北魏一个朝代成就的恢宏工程,一千五百多年来的战火与风尘湮没了一些云冈石窟开凿的历史记忆,而历史遗留下来的善本珍品的影像资料,重现了昔日的云冈石窟。
多年来,为了深入开展和提高云冈学的研究,云冈研究院首要工作就是大量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渐次从海内外将一些善本珍品得以庋藏,含杂志、图书、摄影出版物等多种,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藏。善本史料价值颇高,影像资料时间较早、清晰程度最高,作者多系近百年之初的海外学者,现择要摭谈如下:
▲第16窟附洞(照片选自1909~1915 年法国沙畹著《北支那考古学使命记》)
1907年法国从事汉学研究的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Emmanuel E?douard Chavannes),以华北为中心进行文物古迹考察,特别是对云冈和龙门等石窟做了详细记录和拍摄了大量照片,他首次用镜头来记录云冈,成为第一个系统地考察云冈石窟的人。1909年-1915年,《华北考古记》(Mission Archeologique dans La China Septentrionale)四卷本出版(图版2卷、文字2卷),书中首次向西方学术界公布了云冈和龙门石窟的珍贵照片,其中的78幅图版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云冈石窟的风貌,自此云冈石窟进入了有图像记录的时代。沙畹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中国学大师,《华北考古记》最终成为划时代的学术丰碑,其学术意义早有相关研究者从不同方面给予定位,后来欧美掀起研究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热潮,与这部书的出版有很大的关系。该书中刊布的图版,为相关文物存世最早影像资料,加之图书付梓之后百年,天灾人祸不断,书中著录而其后遭损毁或今已下落不明者,可谓比比皆是。如第1窟南壁维摩头像和第16-1窟三尊等造像荡然无存或一些雕刻面目全非之后,人们意识到沙畹的著作为我们留下了难得的记录,其价值愈发彰显,这对于云冈石窟原貌的追寻,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日本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图版2本,文字1本)1915年(大正四年)由佛书刊行会图像部出版。书中容纳有特种纸珂罗版珍稀图片近千幅,系日本近现代学者研讨中国古代雕塑的开山名著,印刷水准堪称当时世界一流。所收文物艺术品举凡千品,尤以云冈、龙门、巩县诸石窟的影像资料居多,系同类出版物中发行时间最早者,极为宝贵。该书收录云冈石窟造像图片,与沙畹《华北考古记》的摄影作品,同属存世云冈影像资料中为时最早、清晰程度最高的珍贵史照。作者摄影调查为时甚早,并详加辨识辑录,亦本书最大特色,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也实属云冈佛教造像等方面研究所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第1窟南壁东侧维摩像(照片选自喜龙仁《五至十四世纪中国雕刻(法文版五卷本)》(四卷本)1925年~1926年法国巴黎出版)
喜龙仁《五至十四世纪中国雕刻(法文版五卷本)》(四卷本)1925年-1926年法国巴黎出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著名教授奥斯伍尔德·喜龙仁(Osyald·Siren),系西方学者中专攻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第一流权威,同时亦为以西方艺术史方法系统性研讨中国古代雕塑史的开山大师,尤以《五至十四世纪中国雕刻》一书闻名于世,此书出版80年后仍被西方世界相关领域的学者方家目为中国古代雕塑史之“圣经”,奉为圭臬,实属存世西文书中难得一见的善本珍品。本书在论述石窟造像方面,认为云冈石窟的大多数题材,源于中亚或西亚艺术。雕刻上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印度式的,主要反映在大像雕刻上;另一种是中国本土风格,主要体现在小像上,赋予其极大的匀称性和装饰美。该书是关于中国雕塑较全面的一部著作,尽管书中的一些观点,尚待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但他的研究往往建立在对实物的观察、拍摄和研究的基础之上,自己没有亲眼见过和拍摄过的东西,他一般不大愿意去写,因而他的著作往往有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本书图版中的实物遗迹,许多都是精品,且多有纪年,有些业已流落海外抑或残毁,更加体现出本书的重要价值。
书中第1、2卷总计著录云冈石窟旧照片达66幅(另有流失海外石雕造像5尊),照片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尽管晚于法国学者沙畹等人的作品,约略与日本摄影家山本明1921年的出版品相当,然仍属存世云冈旧照出版物中为时较早的贵重文献,且当时拍摄的画面与现今不尽相同,故而喜龙仁教授20年代所拍摄云冈旧照尤应重视。如该著中有一幅云冈第1窟南壁东侧屋形龛内的维摩头像未被盗前的完整画面。
喜龙仁是1922年经天龙山石窟转道云冈石窟考察的,所以图册中照片实际反映的是当时云冈的保存状况。1930年代德国柏林出版了一本图册,其中赫然可见这件头像被盗后的照片,考虑到造像被盗后的转运以及图册出版的时间周期,此像的被盗时间应是在1922-1929年之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3月9日,纽约亚洲艺术周开展,其中一件来自云冈石窟的造像格外引人关注,该像35.5厘米,头戴平顶筒形帽,额头可见一排细密的头发,细目垂视,英姿勃勃。此人物就是喜龙仁教授拍摄的第1窟南壁画面中表现的维摩像,今国人难得一见,幸运的是喜龙仁旅华期间亲赴实地拍摄,老照片中仍可见其完美的造型,确认该像当时保存俱佳。
中井氏解说、外村氏摄影《大同石佛大观》1925年(大正十四年)由美术图书出版部出版。外村氏系20世纪上半叶以石窟造像摄影闻名于世的日本摄影家,就摄影作品的数量与质量而论,外村氏堪与山本明、羽馆易并列为早期云冈石窟摄影的三大家,其作品达到了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完美同一,如云冈第6窟浮雕佛传故事,20世纪上半叶的同类照片中,就图像质量而言,尚无出外村氏之右者。该书原色写真,精版印刷,实为存世云冈石窟早期印刷品中,印装技艺最为精致的范本之一。
▲第7窟窟檐(《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3年)
1933年9月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刘敦桢等营造学社同仁考察云冈石窟后,在撰写的《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3年第三卷3、4期)文中认为:“这灵岩石窟更是后魏艺术之精华——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极重要时期中难得的大宗实物遗证。”在文章中第一次从建筑角度研究了云冈石窟的价值,并精印云冈相关图片34幅,便是国人亲赴实地拍摄的佳作,颇为值得关注。
《震旦旧迹图汇·云冈石窟》,1933年(昭和八年)由山本明写真场出版。山本氏自其数度赴云冈实地所摄照片260余幅中,遴选出得意之作100幅,结集成册飨诸同好,刊布数量极为有限,以至于今日本、欧美各大著名图书馆及公立研究机构,多无收藏。山本明热衷于我国名胜古迹影像的摄制工作,历年来积累了大量贵重图像资料,作为发行量极为有限的私家相册,无疑殊具文物收藏价值。
日本常盘大定、关野贞合著《支那文化史迹·云冈石窟》(第一卷)1939年出版,全书图片收罗宏富,摄印精良,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1938-1944年间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率领的日本京都大学调查队,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古测绘,于1951-1956年陆续出版《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16卷),这部巨著代表了当时云冈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作为摄影师的羽馆易,堪与山本明与外村氏并列为早期云冈石窟摄影的三大家,就云冈石窟的图片数量颇多,其摄影质量的完美水准,无疑殊臻。
云冈研究院收集惜存的大量珍贵善本珍品,因篇幅所限,只好暂付阙如了,这些善本不仅是云冈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蓬勃而兴的云冈学研究,得益于1902年日本学者伊东忠太重新发现了云冈石窟。他是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也是东亚建筑研究的先驱,他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年的考察,而最振奋人心的就是发现了云冈石窟的价值。《清国》就是伊东1902年中国考察的原始笔记,其中对云冈石窟及大同古迹进行了最早的科学记录,云冈研究院虽然珍藏的是90年代高清影印版,但对于云冈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资料。
此外,多年来出版发行的多种从不同角度介绍云冈石窟的书籍,在宣传和弘扬云冈石窟文化,特别是为进一步开展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和利用,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原标题:昔日云冈 文明记忆——云冈石窟善本珍品惜存文脉
作者:张华
作者单位:云冈研究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试论赫德在近代海关的人事管理(二)
试论赫德在近代海关的人事管理(一)接上文,继续本文第三和第四部分。三、赫德的优秀助手由于赫德的慧眼识珠、精心选拔以及严格要求,所以赫德的手下出了不少得力干将。也正是这些受过西方近代教育的人才,不仅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赫德的工作负担,而且很多人都成为中国近代海关甚至经济学界的风云人物,对中国近代海关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伦敦办事处的金登干和赫德在美国的大学招来的几名关员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2:520000天禹文化集团强势加盟中国文物报社“品牌文博计划”携手共塑文博品牌
4月21日,中国文物报社与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盟“品牌文博计划”,共同推进博物馆展陈创新、文博生态圈繁荣发展,助力文化传播,塑造新时代文博品牌。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和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福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19:390004古墓里发现的大量冲锋枪 居然是他发明的(古代发明)
古代冲锋枪的发明者是诸葛亮。1700年前在古墓中发现了冲锋枪。这怎么可能?众所周知,当时属于冷兵器时代,而冲锋枪属于现代发明的热兵器时代。那么在古墓中发现的所谓冲锋枪是什么呢?盗墓贼光顾我要新鲜事2023-02-19 23:20:190000《翦商》:夏商时期的人祭
夏朝开始人祭了吗?我们先不纠结夏是不是第一个朝代的老问题,这里仅探讨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朝。作者对夏朝人祭的概括为“有限人祭”。也就是说,有人祭,但不多。二里头遗址的墓葬中,没有发现事后祭祀或埋入人牲的现象,只有一条灰沟中发现了人祭。我们最为熟知的用于宫殿建筑奠基的人祭,也没有被发现,但是在一个庭院中发现了五具献祭尸骨。反而铸铜作坊有用于奠基和献祭的十多具尸骨,旁边的祭祀坑也有两具。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22:0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