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内蒙古金斯太遗址2021年度发掘取得新收获
作者:单明超 李锋 等
金斯太遗址是中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早期人类洞穴遗址,保存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巴达拉胡嘎查,北距中蒙边界约20公里。遗址所在的东海尔汗山为花岗岩丘陵山地,洞穴发育其中,海拔约1400米。
遗址航拍
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金斯太洞穴被确定为一处考古遗址;2000-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锡林郭勒盟文物站和东乌珠穆沁旗文物管理所组队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揭露了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多个文化层;2012-201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联合锡林郭勒盟文物站、东乌珠穆沁旗文物管理所对遗址开展了第二轮发掘,获得了遗址完整的年代和文化序列。
对2012-2013年发掘材料的整理和初步研究表明,金斯太遗址是目前中国北方距今5万年以来年代和文化序列最为完整的遗址之一,蕴含的学术价值巨大。遗址地层可分为9层,其中第8-1层含有考古遗存。从距今约5-4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石制品组合,到距今约2.5万年的具有石叶技术特点的石制品组合,再到距今约1.3万年的含有细石叶技术、两面器加工技术、装饰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遗存,最后到含有青铜小件、陶片等的青铜时代遗存。这些材料为我们讨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东西方文化与技术交流、晚更新世中国北方古人类适应生存模式演变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现代人北方扩散路线及其与其他人群的交流等学术课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尤其是遗址第8-7层发现的含有勒瓦娄哇技术产品的莫斯特遗存,将此类遗存在欧亚大陆的分布范围向东扩展了近2000公里,这一成果将中国纳入了对以往参与较少国际热点学术问题的讨论中,如莫斯特遗存的分布与扩散以及其所代表的古人类群体的扩散、交流和适应等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
遗址4D层出土的两面器
2019年,高星研究员团队与国外学者考察金斯太遗址并在周边进行了短期的旧石器考古学调查。洞内的原生堆积主要为2000-2001年发掘后的探方隔梁,考察中研究人员注意到因穴居动物的扰动等原因,遗址原生堆积正在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团队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文物部门首先完善了对遗址的保护措施,防止遭受进一步破坏,同时制定了抢救发掘计划。遗址前期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虽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本次工作以解决相关科学问题为导向,综合目前遗址的研究现状,以遗址年代和文化序列的细化、青铜时代遗存的性质、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存在与否及其性质、细石叶遗存的历时性变化、石叶遗存是否存在、莫斯特遗存的历时性变化等为具体研究内容,以期讨论东北亚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技术扩散与文化交流、晚更新世中国北方古人类适应生存模式演变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现代人北方扩散路线及其与其他人群的交流等重大学术问题。
2021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对金斯太进行发掘的申请。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1521500)等项目的支持下,上述单位联合锡林郭勒博物馆、东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博物馆等于本年度6-9月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采取规范化的发掘手段,编制了金斯太遗址发掘规范和实验室整理规范。发掘布1米×1米的探方,根据遗物丰富程度以2-5厘米为一“考古操作层”进行发掘。每个操作层发掘过程中,将每1平方米的探方分为a,b,c,d四个亚方分别发掘,并作为独立的单位。每个亚方每一操作层内出土的堆积测量体积后,使用5毫米和1毫米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小于1毫米的堆积及1-5毫米的堆积进行浮选(5层及以下堆积仅浮选1-5毫米部分)。发掘中,使用全站仪对大于1厘米的石制品、大于5厘米的碎骨和陶片、可鉴定动物化石、装饰品、骨器等进行了三维坐标测量,并记录具有长轴标本的产状信息。
本年度发掘及清理面积约20平方米,其中原生堆积的最大发掘面积约10平方米,出土堆积近5000升。本年度完成了发掘区第5-2层的发掘(发掘区第1层缺失),最大发掘深度约1米。发掘中,在保持2012-2013年地层划分框架的基础上对遗址地层进行了细分,将第2层划分为三个亚层(A、B、C),第4层划分为五个亚层(A-E)、第5层划分为三个亚层(A、B、C)。共清理火塘7处,其中多数火塘受到了啮齿类等穴居动物的扰乱而不完整,仅有发现于4E层和5A层的两处火塘相对较为完整,火塘主要为挖浅坑堆烧,尚未见到石块构筑迹象。原生堆积内出土编号标本1100余件,包括陶片、青铜残件、装饰品、骨器、贝壳、石制品、动物骨骼及牙齿等,其中以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最多。青铜残件仅发现于第2A层;陶片见于第2A、2B层;装饰品和骨器主要发现于第2、3层;第4-5层主要为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其中第4层出土较多的细石叶遗存。同时本年度还在坍塌等堆积内筛选到数量众多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和陶片,较多的装饰品、骨器以及少量的青铜残件和贝壳等。
坍塌等堆积筛选出的石镞
坍塌等堆积筛选出的细石叶
坍塌等堆积筛选出的串珠
坍塌等堆积筛选出的骨器
本次发掘地层划分更为精细,随后的系统交叉年代学测定有望解决不同时段技术与文化历时性变化等问题;发掘过程中系统选取了沉积学分析样品和土壤微形态样品,可对遗址的沉积过程进行分析,了解遗址形成过程;遗址筛选获得的大量碎骨标本可为开展古蛋白分析提供样品,所获土壤样品可为土壤古DNA分析提供条件;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可为研究人类行为的历时性演变、其与环境变化的互动关系等提供材料;遗址出土的细石叶技术产品、具有石叶技术特点的石制品为探讨石叶和细石叶技术的扩散提供了材料,可进一步讨论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与技术交流等重大学术问题;遗址出土了少量海贝、装饰品和黑曜岩石制品,这些材料为讨论远古时期古人类的社会交换网络、群体关系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次发掘还吸纳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为其提供了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掘实践的机会。
遗址第5C层化石出露情况
金斯太遗址所在地区是欧亚大陆东部沟通东西、南北的重要一站,是研究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及中国北方和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文化互动的关键地区。新的发掘收获进一步显示了遗址所具有的重大学术价值和潜力,为东西方古人类迁徙、技术扩散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考古实证。
遗址发掘场景
作者:单明超、苏德那木旺其格、李锋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新发现 | 江苏常州箬帽顶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
箬帽顶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仙龙山村附近的箬帽顶高地及周边地区,紧邻澡港河,北距长江约10公里、西北距常州象墩遗址6公里、东北距江阴高城墩遗址约3公里,遗址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1990年因烧窑取土而被发现,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调查,采集到崧泽文化石器、陶器等遗物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5:03:220000讲座整理:盘龙城国家的兴衰及当时历史地图
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暨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座整理盘龙城国家的兴衰及当时历史地图主讲人:郭立新教授整理人:伍淳编辑、配图:赵柏熹郭立新教授讲座现场编者按:本文是郭立新教授于2017年8月21日下午讲座的整理稿;如配合当天上午“考古年代学的反思”讲座的整理一起阅读,效果更好!!!如何看待证据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50:14000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00:58000060年代出土父女合葬墓中有200颗红丸化验发现与炼丹有关
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12:560004秦始皇陵又一发现惊扰众人,考古学家:秦皇不应长存于世上
秦始皇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一位皇帝了,除了他一统六国的千秋霸业之外,就要数秦始皇,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1位皇帝,虽说他距离至今也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依旧没有被世人给遗忘掉,而且至今秦始皇还在一直刷着存在感,比如处在西安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前去游玩,也就会让人无数次的想起这段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57: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