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内蒙古金斯太遗址2021年度发掘取得新收获
作者:单明超 李锋 等
金斯太遗址是中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早期人类洞穴遗址,保存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巴达拉胡嘎查,北距中蒙边界约20公里。遗址所在的东海尔汗山为花岗岩丘陵山地,洞穴发育其中,海拔约1400米。

遗址航拍
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金斯太洞穴被确定为一处考古遗址;2000-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锡林郭勒盟文物站和东乌珠穆沁旗文物管理所组队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揭露了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多个文化层;2012-201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联合锡林郭勒盟文物站、东乌珠穆沁旗文物管理所对遗址开展了第二轮发掘,获得了遗址完整的年代和文化序列。
对2012-2013年发掘材料的整理和初步研究表明,金斯太遗址是目前中国北方距今5万年以来年代和文化序列最为完整的遗址之一,蕴含的学术价值巨大。遗址地层可分为9层,其中第8-1层含有考古遗存。从距今约5-4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石制品组合,到距今约2.5万年的具有石叶技术特点的石制品组合,再到距今约1.3万年的含有细石叶技术、两面器加工技术、装饰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遗存,最后到含有青铜小件、陶片等的青铜时代遗存。这些材料为我们讨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东西方文化与技术交流、晚更新世中国北方古人类适应生存模式演变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现代人北方扩散路线及其与其他人群的交流等学术课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尤其是遗址第8-7层发现的含有勒瓦娄哇技术产品的莫斯特遗存,将此类遗存在欧亚大陆的分布范围向东扩展了近2000公里,这一成果将中国纳入了对以往参与较少国际热点学术问题的讨论中,如莫斯特遗存的分布与扩散以及其所代表的古人类群体的扩散、交流和适应等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

遗址4D层出土的两面器
2019年,高星研究员团队与国外学者考察金斯太遗址并在周边进行了短期的旧石器考古学调查。洞内的原生堆积主要为2000-2001年发掘后的探方隔梁,考察中研究人员注意到因穴居动物的扰动等原因,遗址原生堆积正在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团队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文物部门首先完善了对遗址的保护措施,防止遭受进一步破坏,同时制定了抢救发掘计划。遗址前期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虽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本次工作以解决相关科学问题为导向,综合目前遗址的研究现状,以遗址年代和文化序列的细化、青铜时代遗存的性质、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存在与否及其性质、细石叶遗存的历时性变化、石叶遗存是否存在、莫斯特遗存的历时性变化等为具体研究内容,以期讨论东北亚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技术扩散与文化交流、晚更新世中国北方古人类适应生存模式演变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现代人北方扩散路线及其与其他人群的交流等重大学术问题。
2021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对金斯太进行发掘的申请。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1521500)等项目的支持下,上述单位联合锡林郭勒博物馆、东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博物馆等于本年度6-9月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采取规范化的发掘手段,编制了金斯太遗址发掘规范和实验室整理规范。发掘布1米×1米的探方,根据遗物丰富程度以2-5厘米为一“考古操作层”进行发掘。每个操作层发掘过程中,将每1平方米的探方分为a,b,c,d四个亚方分别发掘,并作为独立的单位。每个亚方每一操作层内出土的堆积测量体积后,使用5毫米和1毫米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小于1毫米的堆积及1-5毫米的堆积进行浮选(5层及以下堆积仅浮选1-5毫米部分)。发掘中,使用全站仪对大于1厘米的石制品、大于5厘米的碎骨和陶片、可鉴定动物化石、装饰品、骨器等进行了三维坐标测量,并记录具有长轴标本的产状信息。
本年度发掘及清理面积约20平方米,其中原生堆积的最大发掘面积约10平方米,出土堆积近5000升。本年度完成了发掘区第5-2层的发掘(发掘区第1层缺失),最大发掘深度约1米。发掘中,在保持2012-2013年地层划分框架的基础上对遗址地层进行了细分,将第2层划分为三个亚层(A、B、C),第4层划分为五个亚层(A-E)、第5层划分为三个亚层(A、B、C)。共清理火塘7处,其中多数火塘受到了啮齿类等穴居动物的扰乱而不完整,仅有发现于4E层和5A层的两处火塘相对较为完整,火塘主要为挖浅坑堆烧,尚未见到石块构筑迹象。原生堆积内出土编号标本1100余件,包括陶片、青铜残件、装饰品、骨器、贝壳、石制品、动物骨骼及牙齿等,其中以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最多。青铜残件仅发现于第2A层;陶片见于第2A、2B层;装饰品和骨器主要发现于第2、3层;第4-5层主要为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其中第4层出土较多的细石叶遗存。同时本年度还在坍塌等堆积内筛选到数量众多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和陶片,较多的装饰品、骨器以及少量的青铜残件和贝壳等。

坍塌等堆积筛选出的石镞

坍塌等堆积筛选出的细石叶

坍塌等堆积筛选出的串珠

坍塌等堆积筛选出的骨器
本次发掘地层划分更为精细,随后的系统交叉年代学测定有望解决不同时段技术与文化历时性变化等问题;发掘过程中系统选取了沉积学分析样品和土壤微形态样品,可对遗址的沉积过程进行分析,了解遗址形成过程;遗址筛选获得的大量碎骨标本可为开展古蛋白分析提供样品,所获土壤样品可为土壤古DNA分析提供条件;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可为研究人类行为的历时性演变、其与环境变化的互动关系等提供材料;遗址出土的细石叶技术产品、具有石叶技术特点的石制品为探讨石叶和细石叶技术的扩散提供了材料,可进一步讨论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与技术交流等重大学术问题;遗址出土了少量海贝、装饰品和黑曜岩石制品,这些材料为讨论远古时期古人类的社会交换网络、群体关系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次发掘还吸纳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为其提供了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掘实践的机会。

遗址第5C层化石出露情况
金斯太遗址所在地区是欧亚大陆东部沟通东西、南北的重要一站,是研究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及中国北方和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文化互动的关键地区。新的发掘收获进一步显示了遗址所具有的重大学术价值和潜力,为东西方古人类迁徙、技术扩散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考古实证。

遗址发掘场景
作者:单明超、苏德那木旺其格、李锋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双头龙和成双配对
编者荐语:看了此文,以后参观博物馆时,你也可以成为青铜器专家并欣赏、读懂它们!以下文章来源于李子旸,作者李子旸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今天,我们继续聊聊郭静云有关龙的昆虫起源及后来的演化和意义这个话题。看完这篇文章,你以后再看青铜器,就是内行了,能看出其他人看不出来的门道。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43:0300021960年代,杜甫墓被挖开后发现了什么?人骨呢?
杜甫墓被挖开后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古代诗人中,葬地有争议的不少,其中杜甫死后到底埋葬在哪?争议最大。我曾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谈过杜甫葬地湖南与河南之争。从各地反映来看,“杜甫墓”目前至少8处,分布在湖南、河南、陕西、四川4个省,即在湖南耒阳、平江、湖北襄阳、河南偃师、巩县、陕西华阴、鄜县和四川成都,当地都有一座杜甫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39:460000古墓中没有氧气,为何长明灯燃烧千年而不灭?原因很简单
人死后的世界活人不得而知,但是仍在世的人们都希望死后的灵魂得到安宁。于是,在去世之人的灵堂上,常常会供奉一盏长明灯,以祈求亡魂安宁。同样,如若长明灯熄灭,则被视为不祥,预示着亡魂不安,因此在守灵期间,长明灯是极其重要的存在。除了灵堂之上,长明灯也常常被安置在陵墓中,尤其是君王陵墓,希望可以犹如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40:280000温铁军:理解中国的小农
温铁军:理解中国的小农——《四千年农夫》中文版序2011年,是为辛亥百年纪念,也是《四千年农夫》英文版出版一百周年。在与中国这百年来诸多不谙洋务却食洋不化之辈相互印证的、近乎无慨而慷的作缅怀态中,愿意认真反思百年激进现代化历程中制度变迁成本的中国人之鲜见,竟使我的两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地做“在地化”生态农业试验研究的博士生抽空翻译出版的这本书《四千年的农夫》,成为罕见的空谷清音!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5:58:380000盗墓者盗走随葬品,却没有摸走随身之物,考古人员清理时发现意外
江西明宁献王朱权墓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先说几句本文要聊墓主的史话朱棣的“靖难之变”能够成功,能够坐上皇位,与其第十六弟、宁王朱权的鼎力相助分不开。没有朱权参与,拥有皇权的建文帝朱允炆不可能输给四叔的,至少朱棣夺权不会那么顺利。朱权是被朱棣诱骗入燕营,并许诺事成以后“中分天下”。但朱棣当上了皇帝后绝口不提此事,朱权也不敢问,请求改封也未能如愿。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53: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