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瓮城口下望春山,探铲孔中去溯源——瓮城口村的考古勘探
作者:林卓颖
经过了一周的地质踏查,我们终于对桑干河—六棱山一带的地势地貌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几日的停工整歇后,中国人民大学吉家庄考古队在王晓琨、姜波、张阳、张文治、盖玉涵等老师的带队下,前往瓮城口村进行勘探练习。

图一 姜波老师讲解勘探原理
田野勘探前,具有丰富勘探经验的姜波老师为我们仔细讲解了考古勘探的基本原理。5月20日,我们在老村民庞尔英的带领下前往瓮城口村的老宅。61岁的庞尔英为村里民办教师,这座民居则是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荒废的。我们在他的介绍中,注意到了房门口的石质柱础,进门1.5米处有照壁,即萧墙,沿着照壁右侧设的石墙将屋宅分为两间。绕过院落里杂生的青梅与弃置的小车,我们窥见了大同当地农村的住房的一角。住房为砖窑式建筑,共有三间,门窗外框装饰有版权所有雕刻莲花纹的砖,屋檐上有兽首瓦当。尽管已经破败,但仍可想象几十年前甚至更久之前,颇为精美的瓦当、窗棂、砖雕同屋宅内的杂花生树辉映相偕,农民出身的人家也有装饰窗瓦的生活旨趣,而风雪雨露和桑干河的育养让他们有丰年之景和美好生活。

图二 庞尔英介绍老宅子
而瓮城口村目前也已废弃,仅留有四户人家,村中共三口水井,其中两口有砖房遮盖。村内现多废弃的砖土房和黄土窑洞,窑洞低矮,活动面积窄小,相邻洞间有通道连接。在台地壁上有窑洞,目的为储藏菜,多为土豆,洞口被砖石封闭。村中还修有一烧白灰的砖窑,深10米左右,呈圆筒形,上层放置白灰石矿,底部有钢筋作为隔板,下方留有约一人高的空间供搬运石灰,窑址现已废弃。
村后则有一条日本人修造的水泥公路,为入侵大同时所修,年代不早于1939年,水泥台水平倾角约为45度,在山林旷中见证了这样一段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人民抵抗的历史。

图三 日本人修筑的公路遗迹
我们最终确认瓮城口村南山前台地为调查基地,台地呈南西—北东方向,南侧为殿山,西侧为马头山。学生分为三组进行地面踏查,采集记录地面陶片,分组情况为一区由王傲、林卓颖、冯明璟负责,二区由全洛辰、冉曾仪、郭远哲负责,三区为余鑫、赵玮婧、王鼎负责。一区踏查结果为地表裸露部位(如东侧路面和北侧起坡位置黄土段)发现陶片较多,植被覆盖部位零星发现,绳纹较多,还有篮纹、弦纹、素面灰陶片、红陶片,陶器口沿,还发现有瓷片,推测为辽金时期瓷片。据了解,当地于六七十年代在此处进行了地面平整,路面常有拉石灰的车辆碾压,故很多陶片瓷片从地下翻出掉在路面上。

图四 我们选定的勘探区域
我们按照10×10(米)进行布孔,沿东西向南北向。根据探孔发现,现代表土层约为20-30厘米,土色花杂,疏松不致密。30-60厘米,土色栗黄,土质为细砂土,疏松,为自然冲积形成。60厘米以下为无人扰动的纯净黄土,土色浅黄,土质为粉砂土,疏松不致密,应为冲积形成。
经过一下午的勘探,我们最终在台地西南部,观测点为39°48′46″N,113°28′12″E,高程为1169米的位置发现了遗址点。初步清理剖面,发现遗迹开口位于1层下,土色呈黄灰色,土质干燥致密,有块状堆积,堆积宽约3米,厚约68厘米,内含陶片,底部有带状红烧土堆积,厚约7厘米,打探孔时发现遗迹边缘距离剖面约1.2米,存在白灰面,暂定遗址性质为房址,编号为F1。遗迹点周围散落有绳纹、弦纹、素面灰陶片,羊趾骨(年代不定),发现青灰色磨制石凿一件。遗址判断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图五 勘探过程中发现的房址

图六 勘探现场的课堂
5月21日,早上我们前往瓮城口村山前台地,对此附近的三个水井做了RTK测量,一为瓮城村明清古井,进行了点测量后,测量并记录水平离现地表高度,二、三为两个新井,已有深度,一个为180厘米,一个为150厘米,进行了点测量后,测量了地下水位高度。了解了地下水位水文条件使调查资料更全面。J1水面距离地表2.35米,与遗迹水平距离为151米,高差40米。J2水位近地表,与遗迹水平距离为250米,高差45米。J3位于村民庞尔英旧居前,与遗迹水平距离为512.5米,高差56.2米。

图七 瓮城口村的水井
对5月20日发现的剖面继续清理后,发现遗迹剖面向西南方向延伸,新发现草木灰带状条带堆积,F1下叠压两个类似柱洞的堆积,一(D1)呈锅底状,叠放大量陶片,另一(D2)呈长方形,圆底,土色灰白。柱洞西南侧为疑似灰坑堆积,底部有陶片,陶片表面有釉。由姜波老师指导学生们画图、整理,我们对遗迹有了进一步认识。

图八 部分勘探实习的同学们

图九 考古勘探队员合影
在吉家庄已经住了两周,我们知道田垄上坐落的红顶小屋是何作用,也知道车外会有化肥和土腥气,隔了层窗玻璃,只留下夕阳和被点亮的黄花叶和沟渠以及缠了红胶带的用作绿化的树,让车厢作为浪漫主义的水缸去浸泡世界和浸泡自己是件舒适惬意的事情,但是象牙塔里的学习往往不足以让我们学会更多。我们去捻了坚硬致密的黄土,打了简单好用的洛阳铲,安了科技灵光的RTK,这些都是在校园里无法体验到的。我们看到了灶的红烧土和草木灰,这或许是PPT上记无数遍都没有办法清晰认知到的东西。学校给我们三个月的时间,去感受脚下踩着的土地、手里攥着的星辰与胸膛怀揣着的考古梦想,实习的意义便在于此。
(文/林卓颖 摄影/赵前)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村民举报盗墓贼 居然找到传说中的文物(汉废帝文物)
被盗的文物是汉废帝墓中的文物。江西有一个宁静的山村,直到在2010年的某一天,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突然变得热闹了起来,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群陌生人,在老球村旁边的山上到处乱挖,要知道这座山可是老球村村民们的祖坟,老球村的村民们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呢?于是那伙人很快就被赶了下来,但是那群陌生人显然不愿意就此打住,他们和村民们进行交涉,说他们愿意出钱把这座山承包下来,但是说起用途却不肯多谈。发现盗洞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2:36:010001中国古代女伎为什么要学踢球?引人之处现代球迷想不到
古代球迷为何爱看女足?本文作者倪方六世界好戏连台!2:1,阿根廷终于在险境中出线,这场比赛大概是俄罗斯世界杯开赛以来最具悬念的一场比赛。在现代,男子足球最受球迷追捧,拥有的球迷最多,而在中国古代情况不太一样,球迷对女子足球更为着迷。我明天(6月28日)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说的就是古代球迷看球那些事儿。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02:280000盗墓者用特制工具探墓,放卫生纸标记,自以为聪明,警察找上门了
盗墓中的小动作本文作者倪方六俗话说“猫有猫道,鼠有鼠道”,盗墓这行也这样。盗墓的第一步得找墓,这就是圈内所说的“踩点”。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一起盗墓踩点的故事。这起盗墓是名叫白克军的人领头的,他家住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是一个盗墓老手,早在2007年就因为此事被判决入狱8个月。出来后也想走明道、正道,但不太好走,挣钱难,还是邪道来钱快,于是又当上了摸金校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3:250002日军帽子下为何挂两块布?中国网友都说错了,古墓随葬品有新发现
古墓随葬品对日本人的影响——谈谈日本二战时的军帽本文作者倪方六喜欢看抗战影视剧的,都对侵华日军的形象记忆深刻:帽子两边各垂下一块布片,有网友戏称是“尿布”、“屁帘子〞。为什么会有这样怪异的军帽设计?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08:020000打井打到古墓,往下挖发现“坟上坟”,传下面埋皇帝,盗墓者来了
村民打井打出一座古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刘备的真身都底葬在哪?一说在成都城南的惠陵,这是最正统的说法,史料上也有记载;另一说在重庆奉节,这是传了多年的说法(见《刘备死时已有防腐技术,尸体运回成都是可能的,重庆考古有新说法》一文)。还有一说,就是我在前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也曾说过的,葬在四川彭山县牧马乡莲花村附近,那里有一座皇坟。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17: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