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孔望山村墓地:连云港地区发现迄今数量最多古墓群
作者:朱良赛
连云港孔望山村墓地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街道孔望山村南侧台地上(孔望书苑二期项目地块)。北距海州区政府约1.7公里,东距孔望山260米,南距青龙山300米,西距盐河1.3公里,西北距明清海州古城5.8公里。2020年6月-2021年6月,为配合孔望书苑二期小区项目建设,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连云港市博物馆对建设用地内勘探发现的古代遗迹进行配合性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共发现周代至明清时期墓葬371座,隋唐时期灰坑145个、灰沟18条、井6口、建筑基址1处、房址2处、道路遗迹1条、兆沟1条。共出土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漆木器、金银器等各类材质的文物及标本共计1562件(套)。
一、墓葬遗迹
共发现清理墓葬371座,均开口于表土①层下。墓葬时代涵盖周代、汉代、魏晋、晚唐至北宋、明清,以汉代、晚唐至北宋墓葬为主。其中周代墓葬2座、西汉时期墓葬94座、东汉时期墓葬32座、魏晋时期墓葬18座、晚唐五代时期墓葬62座、北宋时期墓葬84座、明清时期墓葬50座。另有29座墓葬未发现随葬品,其墓葬时代待定。各时期墓葬夹杂在一起,相互之间存在较多叠压打破关系,既存在晚期墓葬打破早期墓葬现象,也存在同时期墓葬打破关系。同时期墓葬分布呈现出“大片区、小零散”的分布特点,呈现出成组成片、墓向相近的排列分布规律。不同时期墓葬,墓葬形制、墓葬兴建材料及墓向差别较明显。下面按时代先后介绍发现的各时期的典型墓葬。
(一)周代墓葬
M305,竖穴土坑墓,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墓向218°(图一)。内填黄灰色花土,土质较坚硬,纯净。墓圹直壁平底,西侧留有生土二层台。棺木腐朽无存。人骨已朽成骨末,形状较为清晰,系仰身直肢,头朝东,面向南。共出土随葬器物9件套。其中在头骨处发现1件陶纺轮,人骨足部放置陶鬲、陶壶、陶豆、陶簋等随葬品,西侧生土二层台上放置有陶瓮、陶鬲、陶豆。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推断,M305应为周代墓葬。
图一 M305航拍平面照(下北上南)
图二 M305出土部分陶器
(二)西汉时期墓葬
M28,竖穴土坑双棺合葬墓,墓向265°。墓圹平面呈长梯形,西窄东宽,东北角被隋唐时期灰坑H12所打破(图三)。墓圹直壁,平底。内填深灰褐色土,土质疏松,纯净无包含物。棺木腐朽严重,残存板灰,可见双棺一脚厢痕迹。脚厢内出土绿釉陶罐1件、绿釉陶瓿3件、绿釉陶壶1件。绿釉陶瓿上刻有凤鸟纹水波纹及弦纹。双棺并排靠东放置,各有人骨一具,腐朽严重,葬式不明,头朝东。在双棺内各发现“五铢”铜钱5枚。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推断,M28应为西汉晚期墓葬。
图三 M28航拍平面照(上北下南)
图四 M28:1釉陶瓿
图五 M79:7琉璃耳珰
图六 M137:11玉剑璏
图七 M141:9玉剑璏
图八 M371:2铜印章(关内侯印)
(三)东汉时期墓葬
M81,竖穴土坑砖室墓,中部被北宋时期墓葬M80叠压打破。墓圹平面呈方形,长4.1、宽4、残深2.35米,墓向103°(图九)。内填黄褐色花土,土质疏松,含少量碎砖块。砖砌墓室,平面呈凸方形,似可分为南北两室,尺寸大小、结构及砌法不同,应为二次合葬所致。南室平面呈长方形。砖壁受挤压,向内变形,墓底错缝横向铺砖,无顶。北室在南室基础上向北突出建成,与南室相通。北室狭窄不规整,砌法粗糙,平面呈长方形,墓底未铺砖。北壁变形严重,保存较差,砌法不规整,上部被破坏。整个墓室内置三棺,其中南室双棺,北室单棺,南北并排靠东放置。保存较差,残存棺痕。人骨皆腐朽无存。南室双棺缝隙西侧放置2件网格印纹陶罐,南棺内出土铜镜、铜钱,中棺内出土板研、铜钱、铁剑,北棺内出土铜钱、铜镜。根据打破关系、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推测M81墓葬年代为东汉早期。
图九 M81航拍平面照(上北下南)
图十 M56:1釉陶壶
图十一 M168:4琉璃耳珰
(四)魏晋时期墓葬
M64,竖穴土坑砖室墓,墓向10°,南侧打破东汉时期墓葬M63,北侧墓道被晚唐五代时期墓葬M65和北宋时期墓葬M66叠压打破。墓圹开口平面呈长方形,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残长6.8、最宽3.06、残深2.2米。墓道位于墓室北侧偏东,被M65、M66叠压打破,为保留M65、M66墓葬遗迹未完整揭露。内填黄灰色土,土质疏松,含少量砖块。砖砌墓门,位于墓室北侧偏东,顶部呈半圆拱形,中间用砖封堵,竖向侧立斜砌砖9层,层层反向。墓门高1.28、内宽1.08、进深0.35米。砖砌墓室,平面呈“吕”字形,由前室和后室组成,中间交接处有一门洞相通。墓室保存较完整,残留较多顶部构造(图十二),长5.2、宽2.66、残深1.7米。前室较小,方形,宽度与后室等同,长度仅为后室三分之一。前室东壁双排顺置错缝平铺砖,西、南壁单排竖向平铺砖,四壁逐层内收起券筑盝形顶,最顶部中间被破坏。底部错缝横向铺砖,西侧底部高出2层砖,留有一长方形砖砌方台。后室呈长方形,墓底铺人字纹砖。南、东、西壁单排竖向平铺砖,北壁单排横向错缝平铺砖,四壁逐层内收起券筑拱形券顶,顶部被破坏较严重。棺木及人骨腐朽无存。墓室被盗扰,出土器物较少。前室内出土网格纹印纹硬陶罐2件,后室内出土网格印纹硬陶罐1件、铜镜1枚、铜钱8枚。根据墓葬形制、打破关系及出土器物特征,推断M64为魏晋时期墓葬。
图十二 M64墓顶及墓室清理后航拍平面照(上西下东)
图十三 M85:1瓷虎子
图十四 M85:2 硬陶罐
图十五 M116:1 陶壶
(五)晚唐五代墓葬
M57,竖穴土坑砖石混合墓,开口①层下,墓向226°(图十六)。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中间,短斜坡墓道,内填黄灰褐色土,土质疏松,含少量砖块。砖砌墓门,位于墓室南侧正中,呈半圆拱形,顶部竖向立砖,砖缝之间用瓷片镶缝加固。砖砌门柱,双排一顺一丁叠砌36层。墓门券顶两侧向东西伸出一条砖砌门梁。墓门底横置石板做门槛。封门分内外两层,内用青砖封堵,外用两扇大长石板竖立封门。砖砌墓室,平面呈船形,墓顶破坏无存。内填红褐色填土,土质疏松,含较多碎砖块及碎瓷片。墓底铺砖。在墓室底最宽处有一道砖砌隔梁。在墓室底正中有7块石板横向平铺组成的南北向棺床。棺木及人骨被扰动严重。墓室内出土瓷罐、瓷执壶、铜镜、瓷碗、“开元通宝”铜钱等器物。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推断M57为晚唐时期墓葬。
图十六 M57航拍照(上西下东)
图十七 M191:5瓷碗
图十八 M240:4铜镜(官都省铜坊匠人房琮)
(六)北宋时期墓葬
M360,竖穴土坑砖石混合结构墓葬,墓向105°(图十九)。打破隋唐时期灰沟G17,西南角被一现代坑打破。墓圹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道位于墓室东侧正中,分南、北两条墓道,均呈斜坡状,内填黄灰色花土,含较多碎砖块及陶瓷片。南墓道较北墓道先开挖,被北墓道打破,深度较北墓道深0.25米。墓门位于墓室东侧正中,分南、北两个墓门,分别对应南墓道和北墓道(图二十)。南、北墓门一侧皆有向东伸出的短墙。南、北墓门形制相近,均采用条石做门梁,墓门呈半圆拱形,进深有双拱形门楣,部分用瓷片镶缝加固。封门均分内外两层,内用青砖封堵,外用石板封堵,其中南墓门外石板封门至门顶,北墓门外石板封门仅至墓门中部。
墓室分南、北双墓室,两墓室形制结构、大小相同,平面皆呈筒瓦形,拱形券顶。券顶用长方形平砖和小条砖混用,竖向直立砌筑,砖块之间缝隙使用石块镶缝加固。两墓室内淤泥较多,红褐色土,土质疏松,较纯净。南墓室券顶东南角被现代坑打破,室内后壁正中偏上及南壁近墓门处均留有一壶形壁龛,内各放置瓷碗1件。南墓室北壁即为北墓室南壁,近墓门处留有一拱形孔洞相通。北墓室室内后壁正中偏上及南壁近墓门处也留有一壶形壁龛,形制、大小与南墓室相同,内也各放置瓷碗1件。南墓室内棺木保存较差,单棺靠墓门放置,人骨腐朽无存,葬式不明。发现有铁棺钉、铁环,棺内出土铜钱,钱文可辨有“咸平元宝”、“淳化元宝”。北墓室内棺木及人骨腐朽无存,除壁龛外未发现随葬品。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推断M360墓葬年代为北宋早期。
图十九 M360墓顶航拍平面照(上北下南)
图二十 M360墓门立面照(左南右北)
图二十一 M147:1金耳环
图二十二 M214:1瓷执壶
(七)明清时期墓葬
M106,竖穴土坑三棺合葬墓,叠压打破魏晋时期墓葬M108(图二十三)。墓圹平面近方形,墓向86°,长2.8、宽2.6、残深0.5米。内填黄灰色花土,土质疏松,较纯净。残存墓底,直壁平底,三棺并列,残存棺底,棺底均铺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石灰。三棺人骨保存较好,仰身直肢葬。其中中棺人骨较南棺、北棺人骨高大粗壮,应为男性。北棺内人头骨下有一石灰枕,头骨处发现铜簪、耳坠,应为女性。在三棺外头部均随葬1件平底硬陶小罐、1件陶油碟。
图二十三 M106航拍平面照(上北下南)
图二十四 M101:1陶油碟
图二十五 M144:5银如意
二、隋唐时期文化层遗迹
发现的文化层堆积主要为隋唐时期堆积,主要分布在发掘区中北部。西厚东薄,堆积厚度0.2~0.6米。发现灰坑145个,平面多为圆形,少量方形和不规则形,多斜弧壁,寰底。灰沟18条,均为长条状,其中G1、G14~G17长度较长,斜弧壁,底部不平,含有较多瓦片及陶瓷片。部分向发掘区外延伸。水井6座,4座砖石混合砌水井,2座石砌水井(图二十六)。房址2处,保存不完整,仅存部分基槽。建筑基址1处,由基槽、石墙、柱坑组成(图二十七)。兆沟1条,东西走向,向西向东延伸,未完整揭露。西侧有间断,似出入口。沟内发现有东汉时期陶片、隋唐时期板瓦、陶瓷片,未发现更晚遗物。
图二十六 水井J1航拍图
图二十七 建筑基址F1航拍图(黑色、红色线内)
三、结语
从发掘情况来看,孔望山村墓地墓葬时代延续性长,基本涵盖了周至明清时期,是连云港古代墓葬的一次集中发现,是迄今连云港地区发现的墓葬数量最多的古代墓地。早在周代该地就有墓葬埋入,从西汉时期开始大规模作为墓地使用,东汉魏晋时期继续为墓地,至隋唐时期成为生活遗址区,到晚唐至北宋晚期又复成为墓地,直至明清时期仍有墓葬分布。所发现的各时期墓葬,其墓葬形制、墓葬结构及出土器物特征明显,为日后连云港及周边地区古代墓葬发掘及研究提供可资参考比较的资料。同时为研究连云港海州地区从周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丧葬习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发现的隋唐时期的建筑基址、房址、水井、灰坑等遗迹与2000年国家博物馆等在孔望山西南侧发现的隋唐时期文化堆积相似,证明该地不止是一处古代墓地还是一处重要的隋唐时期遗址区,分布范围较大,为寻找隋唐时期海州古城的位置提供了线索。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博物馆)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日享一书BGz01《新郑望京楼》——三千多年前的新郑城
作为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郑望京楼遗址,也及早地将发掘报告出版,而且是八开三大本的大报告,令人称赞。望京楼遗址位于新郑市。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靠省会郑州,东邻中牟县、尉氏县,南连长葛市、禹州市,西与新密市接壤。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1:55:150000朱元璋鼓励情色消费,重孙朱瞻基禁官员涉红灯区,咋回事?
古代禁娼——取消“官妓制度”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古代中国所有朝代中,唐代的性产业是最为发达的,性工作者的素质也最高。当时唐政府确立了官妓制度,从法律上给性工作者一个地位,卖淫成了合法的产业。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44:190002重要通知 |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启动
2022年度(第33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正式启动。根据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章程,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境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调查等项目,请将相关资料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办公室(中国文物报社),即可获得参加初评资格。请各考古发掘资质单位支持推荐,报送2~3项符合条件的重要项目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42:490000香妃墓在哪里 香妃墓开棺时的照片(只剩头骨和部分肢骨)
《还珠格格》中的香妃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她是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的妃子,可惜英年早逝。历史上,关于香妃的真实容貌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而通过挖掘香妃墓,其容貌也被复原,她确实是一位肤白貌美的古装美人。接下来,通过香妃墓开棺时的照片,我们一起去了解看看。一、香妃墓在哪里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9:040001小伙挖走文物卖1800万 后来如何了(盗走文物)
小伙1800万卖出文物被警察追回并逮捕。在之前几年,我国曾发生过一起盗墓案件,据说一河南小伙在青海的草场上挖走了五袋子文物,并且售卖了1800万的天价。小伙名叫张继峰,是河南当地的一个无业游民,平时游手好闲,并没有什么正经工作。来到青海我要新鲜事2023-04-09 03:35: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