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晚期铸铜作坊遗址——湖北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遗址

(海报设计:袁子淇)
● 发掘单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项目负责人
胡刚
#十大考古#
概况

▲发掘区全景(俯视)
郭元咀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大街二程书院北部,坐落于鲁台山北麓、滠水东岸的台地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对该遗址进行了主动性发掘。发掘表明,郭元咀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包含屈家岭时期、商代、西周、东周以及唐、宋、清代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以商代铸铜遗存的发现最为重要。

▲台基发掘全景(东向西摄)
商代铸铜遗迹独立分布在一处人工堆筑的台地之上,其东西宽29.4米,南北长48米,分布面积达1400平方米,共发现熔铸活动坑2处、灰沟9条、房屋建筑4座、残炉底20处、陶范坑4处、粗砂坑3、烧土坑16个、垫土坑20处、灰坑59座以及因冶铸活动而形成的黑灰面、烧土面等遗迹,基本涵盖了熔铸生产的主要活动环节。

▲台地上工棚类建筑
人工台基的北面、西面临滠水,南面为一条大界沟所隔开,东面和东北面为居住区,表明该熔铸区是郭元咀遗址的一处独立铸铜作坊。两座熔铸坑东西并排分布于台地南部,四周有柱洞构成工棚式建筑,周围发现3座以填埋废弃物为主的大型灰沟(G7、G8、G9),其中南部为G7,东部为G8,北部为G9,沟内堆积物呈倾斜状分布,出土大量的熔铸遗物。已清理的熔铸坑(K11)内发现1个残熔炉底部,四周是细砂、铜渣(富铁的精炼渣)、细碎陶范、木炭等构成的多层堆积物,表明K11是遗址中专用于精炼粗铜的场所,并且历时性较长,活动强度较高。H43是一处以废弃陶范堆积为主的灰坑,位于台地中部。

▲熔炉底部与熔炉倒塌的堆积

▲残熔炉底部与周围的炉渣、木炭、砂土层(L14)

▲粗砂坑及其底部小坑

▲熔炉底部与熔炉残壁
此外,人工台地北部亦有熔炉分布,其中L16中发现完好的炉底和倒塌的炉壁堆积在一起,周围的灰沟、灰坑等遗迹中还出土了若干炉壁(坩埚壁)残块、陶范,表明台地北部可能是另外一处熔铸区。

▲西周、春秋墓葬陶器
出土遗物

▲粗铜块

▲铜锛(T18③:2)

▲青铜小件

▲出土的外范、芯范和模范

▲陶质熔铸工具(鼓风嘴、角形支垫)
商代冶铸遗物有熔铜器具、生产工具、原料、陶范以及燃料等。出土的炉壁残块300余块、坩埚壁残块150块,个别可以复原,出土的陶范共计3000余块,保存较差,有外范、芯范和陶模三类,可辨器形有罍、斝等,出土其他铜质、石质生产工具共计200件。此外,还出土了日用陶瓷器、陶质生产工具共计160件,并且浮选了大量的炭化水稻、木炭等植物遗存。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并结合考古学文化分期,商代铸铜遗存的绝对年代范围大致在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200年之间。

▲研磨工具(石杵与石臼)

▲石质生产工具(石铲)

▲G7出土陶器

▲附铜渣的坩埚壁残块(正反面)
学术价值与意义
郭元咀遗址是近年来湖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商代考古发现之一,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有:
一、商代铸铜遗存的主体年代相当于洹北花园庄期至殷墟一期,是继盘龙城遗址之后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新的商人聚落的代表,对探讨长江中游地区商文化发展演变、地方文化发展演变、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揭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李伯谦、刘绪、高崇文等多位先生指导K11发掘现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建立教授指导郭元咀工地发掘现场
二、发掘出土了大量与熔铸活动有关的遗迹和遗物,多个熔铸场所的发现以及大量炉底与坩埚残块的出土表明,郭元咀遗址铸铜规模巨大,是长江中游地区近年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铸铜遗址。该遗址中至少包含精炼粗铜、熔炼合金与铸造青铜器三类冶金生产活动。

王巍、张昌平等先生观摩郭元咀考古发掘现场

郭元咀遗址发掘者合影
三、初步揭示了郭元咀遗址与中原商都的密切关联与差异。其铜器及铜渣样品以高放射性成因铅为主,与洹北商城等都邑的金属资源一致,其陶范质地也与洹北商城陶范相似,这些分析工作对认识南方地区商代青铜器的资源与技术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四、带按窝的鼎足、鬲足的出土显示,郭元咀遗址与大路铺文化存在交流与联系,郭元咀遗址出土的铜器及铜块的普通铅样品的铅同位素比值与鄂东地区矿产资源完全相符,表明此地出土的铸铜原料或部分来源于鄂东、赣北等地的长江铜矿带,为揭示商代晚期长江流域铸铜技术水平、铜资源的共享与分配、组织与运输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五、遗址还发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灰坑、墓葬类遗存,初步揭示了鲁台山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为研究鲁台山西周“长子国”族属与源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朱广骊
复 审 | 郭晓蓉
终 审 | 李 政
女子发现兵马俑动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乌龙闹剧)
会动的兵马俑其实是一个老外装扮成的。1974年,临潼县农民在打井的过程当中,无意间发现几个破损的陶俑。至此,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始于姓氏,而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主要是因为数以万计的兵马俑竟然不是用同一个模具做出来的流水线产品。每一个兵马俑都有着各自的外观特征,他们形态各异,神态不同,宛如一个个真人站在那里,以至于有传言称兵马俑是用真人制造了。一、会动的兵马俑我要新鲜事2023-08-08 17:53:310000欲知夏朝兴废多少事,请君且看河南日报
可能是受到这几天三星堆出土文物刷屏的刺激,河南媒体也坐不住了,直接通过一系列报道把与夏朝有关的问题安排得明明白白,搞得一些正在从事这些研究的老师都有即将失业之感。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些报道扒出来,看看河南日报的记者和编辑老师是如何寻夏,证夏,说夏。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9:100000荐书 |《俄罗斯叶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岩画研究》:西伯利亚岩画研究新进展
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除了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一望无垠的泰加林和草原之外,还有大量鲜为人知的原始艺术,而人面像岩画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作画方式多样。从分布范围上来看,西伯利亚人面像岩画主要位于叶尼塞河、托姆河、安加拉河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地区;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人面像岩画则是一种主要分布于环北太平洋地区的文化现象,与人类的活动紧密相关。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53:380000古埃及男女都喜欢剃掉真发戴假发,为什么?竟然有难言之隐
古埃及人的假发本文作者倪方六张珍朝鲜曾把女人的秀发当土特产出口中国,说明中国古人,具体说是中国女生对发制品消费很有兴趣。其实,不只中国古人如此,世界上几大文明古国都有戴发套的消费倾向,有的地方甚至比中国古人更为讲究,比如埃及。图:古埃及壁画,图上的男女都戴着假发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35:040001世界上最大的大象,古棱齿象(体长4米/1万年前灭绝)
作为地球上生存能力最强的动物,大象的祖先已存在数千万年,其中很多都是数百万上千万年灭绝的,比如剑棱齿象、铲齿象等,但也有1万年前才灭绝的,如古棱齿象,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种大象。一、世界上最大的大象,古棱齿象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0:44:0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