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考古理念下的文明进程研究——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

(海报设计:曹秉进)
▲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视频资料
发掘单位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岳阳市博物馆
华容县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
王良智
#十大考古#
七星墩遗址位于湖南省华容县东山镇,北依长江,南滨洞庭。2018年纳入国家文物局重大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2018-202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连续三年对其开展主动性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目前调查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钻探总面积约32万平方米,发掘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清理城垣、墓葬、窑址、房址、灰坑、池塘等遗迹共400余处,出土陶器、石器、木器、玉器、漆木器等遗物800余件。

▲图一 七星墩遗址位置图

▲图二 七星墩遗址地貌(西南—东北)
七星墩遗址发现并确认一座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年代距今约5000~4000年。由内外两圈城垣和壕沟构成,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湖南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外城近圆形,内城呈长方形,“外圆内方”的双城结构在长江中游地区属于首次发现。出土漆木碗、木浆、石钺、玉器等物质文化遗存为实证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关键证据。

▲图三 七星墩遗址历年发掘位置图

▲图四 七星墩遗址考古勘探成果图七星墩遗址考古秉承聚落考古理念,通过连续三年的工作,我们对七星墩聚落(群)历时性演变、聚落内部结构、聚落之间的宏观关系等形成初步认识。

▲图五 2020年发掘区航拍照

▲图六 2018年发掘内城城垣剖面照(自南向北)

▲图七 2019年解剖发掘外城垣Q2(自北向南拍摄)
公元前3000年是史前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时长江中游形成以石家河古城超大型聚落为中心的史前城址群,在此背景下,两湖平原交汇处的七星墩遗址同时修建了“外圆内方”的双城城址。发掘了该时期的一处池塘,塘内出土大量遗物,以保存较好的漆木器和木器最为重要。出土一件漆木碗,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漆木容器,在全国史前考古发现中也较为罕见,木胎薄仅0.2~0.3厘米,器表髹饰朱、黑两层漆,代表当时制胎、髹漆技术均已较为先进。七星墩遗址漆木碗的发现证实长江中游地区漆器制作技术源远流长,漆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质之一。

▲图八 2020年发掘的城垣与池塘剖面

▲图九 屈家岭文化漆木碗

▲图十 屈家岭文化木浆
公元前2500年左右,七星墩古城发展到鼎盛阶段,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遗物中出现较多具有礼器特征的泥质红陶长颈鬶,另有磨光黑陶兽面盉、饰刻划符号红陶缸、磨制精细的石钺等。二是聚落内部功能分区清晰,居住区、水稻田、墓葬区、手工业区等布局合理,尤其是房址建筑规模差异明显,如内城发现有大型房址,外城发现中型房址(F7),城外均为小型房址,而且用高大的城垣和壕沟区隔开来,暗示着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居住于遗址的不同区域,当时很可能出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三是外城城垣此时向外扩建20米,内城文化遗存分布范围扩展到内城垣的内坡,代表聚落规模的扩大。四是城外大荆湖周边新增30余处小型遗址,形成以七星墩为中心的聚落群,同样证实聚落规模显著增长。这个阶段聚落规模明显扩大,礼制初现,古城社会内部和聚落之间的社会分层清晰显现,是复杂社会研究的重要材料。

▲图十一 屈家岭文化陶器组合

▲图十二 石家河文化出土陶器组合

▲图十三 石家河文化石钺

▲图十四 F7平面照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七星墩古城社会发生巨变,相关考古发现多有抵牾,引人深思。从聚落规模看,大荆湖周边聚落消亡,七星墩外城城垣废弃,外城无人居住,但内城城垣尚在,且内城文化遗存分布范围较前一时期扩大。从出土文化遗物看,前一阶段具有礼器特征的陶器基本消失不见,出现较多夹砂红陶厚胎平底筒形器,可能与手工业生产有关,出现较多三棱石镞,可能与战争有关,出现少量玉器,可能与宗教信仰有关。这一阶段的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是研究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兴衰的重要史料。

▲图十五 肖家屋脊文化陶器组合

▲图十六 肖家屋脊文化平底筒形器

▲图十七 肖家屋脊文化玉器

▲图十八 肖家屋脊文化三棱石镞
七星墩遗址在距今500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突然以双城结构出现于洞庭之野与长江之滨的交汇处,见证了长江中游距今5000年前后那次声势浩大的文明化浪潮中的筑城运动,显示了长江中游文明高潮的到来。该城延用了大概1000年,它的兴建背景、演变过程、废弃原因、社会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等极具特色,是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的重要个案,其文明演进模式、文化兴衰原因的研究和探讨将丰富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内涵。

▲图十九 大荆湖周边遗址分布图

▲图二十 2020年工作人员合影

▲图二十一 2020年发掘结束后合影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成吉思汗墓陵诅咒显现是真的吗
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伟大领袖,他在13世纪时不仅将蒙古帝国建立为亚洲最大的帝国,而且还统一了所有的蒙古部落。虽然成吉思汗已经逝世多年,但是他的传说和故事仍然在蒙古族中流传。其中最重要的秘密便是成吉思汗的墓究竟在何方?我要新鲜事2023-04-15 01:49:39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明朝那些事儿——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李晶)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项目负责人王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19:530000湖北发现战国贵族墓,出土许多黑色“面条”,考古队:快请专家
枣阳市是湖北省的一座县级市,归襄阳市代管,虽然面积不大,但历史悠久,春战国时期曾是楚国核心地带之一。因此当地曾发现不过不少大型楚墓,九连墩战国古墓便是其中的代表,一经发现便震惊了整个考古界,那么这座墓葬有何特殊之处呢?九连墩战国古墓位于枣阳市当地的一座村子,墓葬有两个特点。首先一点是规模宏大。九座中大型墓葬连成的古墓群绵延近5公里,规模堪比历代皇陵。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0:47:550000食蜥王龙:北美洲巨型食肉恐龙(长14米/距今1.5亿年前)
在北美洲,曾发现过许多巨型恐龙,比如易碎双腔龙、超龙等,它们都是超过30米的大恐龙。而除此外,在北美洲还出土过不少巨型恐龙,其中就包括食蜥王龙,它的身长也达到了14米,是一种非常强悍的食肉恐龙!食蜥王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8:52:400000“双师”教学团队,助力高职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建设
作者:曲新楠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高素质文物修复保护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现象逐渐暴露,高职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以下简称文保专业)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国内约3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其中艺术类职业院校14所。专业方向多为针对可移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高职院校文保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校内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25: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