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梁龙科恐龙:原雷龙 身长超过20米(走路发出雷震声)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2:14:060阅
在1998年之后,原雷龙就被发现与雷龙所指的是同一物种,原雷龙是一种蜥脚形类亚目梁龙科恐龙,诞生于侏罗纪末期,有着非常明显的修长尾巴、脖子和粗壮的四肢,因为尾巴摆动时能够发出至少2百分贝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所以才取名为雷龙。
原雷龙的外形特征

原雷龙的体长可达20米,其中脖子就占到了8米,而尾巴则占到9米,也就是比它的躯干都长,所以当它仅仅以后脚跟进行支撑而站立的时候,它的高度几乎相当于4-5层楼的高度,而且它们的体重也达到了27吨,所以一走路的时候就会发出打雷般的响声,从而也就获得了“雷龙”这样一个名字。

原雷龙身体较短,但是脖子很长,不过考虑到它如果抬高脖子很可能无法将血液供给到脑袋,所以基本上科学家都判断它的脖子可能是无法向上抬起的。原雷龙最特别的是它带有和飞鸟相似的气囊,所以它的呼吸非常快,当然除了走路之外,原雷龙的尾巴也像是一条鞭子一样粗壮,所以在甩动的时候也会发出像打雷般的声响。
原雷龙的生活习性

原雷龙的牙齿呈现勺状,就像在我国发现的张氏大安龙一样,所以原雷龙很可能也是植食性恐龙,虽然雷龙是进行四足行走的,但是据说它的后肢要更加强壮,且它的身体后半部分比前肩部要更高,有人怀疑它可能是站立睡觉的,就像马一样,也可能是利用体重来吓退掠食者。

原雷龙喜欢群居,这主要是因为异特龙这些食肉恐龙会对它进行攻击,所以在平原和森林中结伴而行就更容易存活。虽然原雷龙的尾巴和脖子都非常长,但是它在行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将尾巴抬起的,完全不会挨到地面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新发现 |“西沙水下考古”:石屿二号沉船遗址试掘和华光礁区域调查收获
邓启江张凝灏等为了尽快探明并逐步掌握西沙群岛海域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及保存状况,逐步摸清西沙群岛海域水下文物资源家底,切实加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合作,调集海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省水下考古及出水文物科技保护专业人员组成水下考古工作队,于2021年5月至6月开展了西沙群岛石屿二号沉船遗址钻探试掘和华光礁区域物探调查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18:230004中国考古不是河南考古 夏文化研究不是研究二里头
牛年伊始,中国夏文化研究界卷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争议,这一事件被称为“二里头夏文化争议”,成为夏文化研究的一大历史转折点。这场争议源自2021年2月9日,一则微博发布,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队领队、历史博主“考古小队长”发表,对一位夏文化研究者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和围剿。这一事件在牛年伊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我要新鲜事2023-10-03 19:58:470001山坡上发现的石棺 内有北斗七星(石棺文物)
内有北斗七星的石棺不知主人身份。2010年,江苏几名农民山坡上挖土时,无意间挖出一具石棺,闻讯赶来的考古专家立即采用起重机将他掉下来进行考古研究。清理掉表面的泥土后发现石棺被一层厚厚的三合土包裹着,这让在场的专家很是兴奋,都在猜测里面肯定有很多宝贝陪葬,因为能用得起这种石棺在古代说明墓主人非富即贵。暴力切割我要新鲜事2023-10-20 20:29:41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28:30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唐代陶瓷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王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成就卓越,陶瓷作为古代重要的工艺,也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全新的风貌,以白瓷、黑釉瓷、青瓷、三彩器及加彩器为主要的品类。1.唐白瓷此器的胎质较粗,含有杂质,釉色灰白,透明度低,属于唐代白瓷成熟前的过渡现象。(图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2:06: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