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鸭嘴龙科:格里芬龙 带有硕大的鼻拱(人称鹰钩鼻)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01:030阅
格里芬龙是一种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体长最多可达9米,和慈母龙有非常密切的情缘关系。格里芬龙属于植食性恐龙,最先发现于北美洲,最大的特点就是鼻部带有凸起。
格里芬龙的外形特征

格里芬龙和大部分鸭嘴龙类恐龙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带有非常明显的鼻部拱起,鼻拱能在眼睛的前方形成一个非常高的小山丘,几乎和背部的最高点相当。并且就在格里芬龙拱起的鼻子中心还带有硕大的鼻孔,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之为鹰钩鼻。格里芬龙的嘴巴前端呈现喙状,是没有牙齿的,但是深处则有非常整齐且密集的小牙,更便于啃咬和磨碎植物。

并且根据格里芬龙目前最完整的一批化石,能够看出它的皮肤化石上带有很明显的鳞片痕迹,每个部位不同鳞片种类也不同,比如脖子处的鳞片就是正多边形,而背部沿着身体中线的部分则带有大量的锥形鳞片或者正方形鳞片,而在身体两侧的部分则带有扇贝状的长达3.8厘米的鳞片,而且这批化石可以说是目前为止保存最好的皮肤化石。
格里芬龙的生活习性

格里芬龙和大部分的鸭嘴龙科恐龙一样,都是彻头彻尾的素食主义者,看它们的牙齿和嘴部骨骼就能知道。据说它高高拱起的鼻骨很可能是用来进行斗争或争夺配偶权的武器,就像费尔干纳头龙厚实的头顶骨一样。格里芬龙主要是依靠粗壮的后肢进行行走,但是偶尔也会用到前肢,使用四足行走。
格里芬龙的化石发现

格里芬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1913年于北美洲的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发现的,当时正好位于雷德迪尔河附近,因此科学家认为格里芬龙也可能是长期生活在河流边的。而第三批化石则是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发现的,年代比第一批更早,但是只有两个骨骼碎片。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56:470000讲座:李零:冷战之殇——柴尔德考古学的反战思考
本文摘自9月20日晚,北大“文研院六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年度荣誉讲座”第一场“冷战之殇——柴尔德考古学的反战思考”的讲座纪要。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9:41:300000讲座:吴小红: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阶段的年代研究
本文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研究》“中华文明探源的北大实践”系列讲座的第五讲《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阶段的年代研究》的讲座纪要。现摘录于下分享给大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缘起……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23:130000徐怡涛:斗拱形制比较及渊源分析
元末,濠州钟离人(今安徽省凤阳县)朱元璋投身风起云涌的反元起义,凭其出色的军事、政治才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兼并各路反元割据势力后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继而北伐,一举荡平中原等地,统一中国。南京就此成为统一王朝的首都,改写了中国统一王朝首都均在北方地区的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03: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