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鸭嘴龙科:格里芬龙 带有硕大的鼻拱(人称鹰钩鼻)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01:030阅
格里芬龙是一种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体长最多可达9米,和慈母龙有非常密切的情缘关系。格里芬龙属于植食性恐龙,最先发现于北美洲,最大的特点就是鼻部带有凸起。
格里芬龙的外形特征

格里芬龙和大部分鸭嘴龙类恐龙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带有非常明显的鼻部拱起,鼻拱能在眼睛的前方形成一个非常高的小山丘,几乎和背部的最高点相当。并且就在格里芬龙拱起的鼻子中心还带有硕大的鼻孔,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之为鹰钩鼻。格里芬龙的嘴巴前端呈现喙状,是没有牙齿的,但是深处则有非常整齐且密集的小牙,更便于啃咬和磨碎植物。

并且根据格里芬龙目前最完整的一批化石,能够看出它的皮肤化石上带有很明显的鳞片痕迹,每个部位不同鳞片种类也不同,比如脖子处的鳞片就是正多边形,而背部沿着身体中线的部分则带有大量的锥形鳞片或者正方形鳞片,而在身体两侧的部分则带有扇贝状的长达3.8厘米的鳞片,而且这批化石可以说是目前为止保存最好的皮肤化石。
格里芬龙的生活习性

格里芬龙和大部分的鸭嘴龙科恐龙一样,都是彻头彻尾的素食主义者,看它们的牙齿和嘴部骨骼就能知道。据说它高高拱起的鼻骨很可能是用来进行斗争或争夺配偶权的武器,就像费尔干纳头龙厚实的头顶骨一样。格里芬龙主要是依靠粗壮的后肢进行行走,但是偶尔也会用到前肢,使用四足行走。
格里芬龙的化石发现

格里芬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1913年于北美洲的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发现的,当时正好位于雷德迪尔河附近,因此科学家认为格里芬龙也可能是长期生活在河流边的。而第三批化石则是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发现的,年代比第一批更早,但是只有两个骨骼碎片。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祁连山出土千年古墓 专家根本不敢看墓志铭(出土古墓)
甘肃发现的墓葬是吐蕃吐浑王的墓。在2019年,我国考古工作人员在甘肃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墓葬,连忙召集了全省的多个考古队前来帮助,考古队在发掘之后已经发现了。这里应该是一个唐朝时期的墓葬,虽然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不过真题保存的非常好,并且也没有发现盗洞,也就是说还没有盗墓贼来到过,于是他们在得到了上级的批准之后就开始了对于这个墓葬的发掘。墓中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5-05 21:02:29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中山王厝鼎壶
战国时代中山国王厝所作铜鼎与方壶。一般将其与同出的厝的嗣王(妾子)(次虫)所作圆壶合称“中山三器”。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中山王墓中。三器均有很长的铭文,记载中山国的历史,补充了文献中的缺佚。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5:240002比曹操还内行,比孙殿英还厉害的民国盗墓大贼是谁?确实不一般
原题:半鸡台盗宝本文作者倪方六民国年间,军阀盗墓成风,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孙殿英盗大清皇陵。而在孙殿英之前的,则是陕西土著军阀党玉崐盗掘斗鸡台一事,其造成的破坏性不亚于孙殿英,就盗墓技术和识宝水平而立,比孙殿英厉害多了。新修的《宝鸡县志》便记载了此事。图:被党玉崐盗掘的斗鸡台(戴家湾)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51:220002「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泉护村遗址
▲泉护村遗址位置图▲泉护村遗址发掘现场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城东柳枝镇附近,地处华山脚下,渭河南岸。1958~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队陕西队华县分队两次进行发掘。泉护村遗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要内容,是该类型一处颇具代表性的遗址;同时,还提供了该类型发展去向的重要物证。▲地穴式房屋(庙底沟文化期)▲陶钵▲彩陶钵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1:540000惊天四大巧合之谜:明朝亡国竟应验最后发行一枚铜钱谶语
原题:古代钱币的种种“巧合”之谜本文作者倪方六钱,大概是世界上最能令人着迷的东西。国外最早的钱出现于前7世纪,是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里底亚所发行的,这个时候的中国处于东周“定王”时期。而在周定王之前,中国古人早就用一种名叫“布”的钱了,如果算上更早时候的贝币,中国人用钱的历史更久远了。图:东周平肩弧足空首布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30: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