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植食甲龙类:怪嘴龙 背部长有厚实板甲/尖锐长刺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8:38:160阅
怪罪龙的别称又叫做承溜口龙,是一种甲龙科恐龙,诞生于侏罗纪末期,算是目前甲龙科恐龙中化石保存相对完整且年代较早的恐龙,它的体长可达3-4米,体重仅1吨,算是中小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发现于美国的怀俄明州。
怪嘴龙的外形特征

怪嘴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奇特的三角形颧骨和狭窄的类似鸟喙的嘴巴,上颌骨的前端带有7颗尖牙,而鼻中隔化石虽然不完整,但是上面可以看出它的鼻部带有一定的隆起,并且缺乏次生颚。怪嘴龙的化石中还包含着两组颈部板甲,也能看出它和其他的多刺甲龙类恐龙一样,带有厚实的防御板甲。

怪嘴龙被分类在甲龙科的多刺甲龙亚科,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所以和大部分的甲龙一样,怪嘴龙的全身都布满了板甲,从头部、颈部一直延伸到尾巴尖,能够给予自己很好的防御力,就像倍甲龙一样,但是它可能并没有倍甲龙的尾槌,这一点是比较遗憾的。
怪嘴龙的化石发现

怪嘴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1996年于美国的怀俄明州奥尔巴尼县挖掘的,当时化石都埋藏于莫里逊组,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颅骨,之后还发现了两处,也都包含了不少颅骨,不过在丹佛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中还保存着一具拼接完整的骨架模型。怪嘴龙是在1998年才进行命名的,当时主要是依据它奇特的嘴部特征为灵感来推出的,因此它的拉丁文名称的含义是水滴状嘴兽蜥蜴。
多刺甲龙亚科的特征

怪嘴龙隶属于的多刺甲龙亚科是甲龙科的一种,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背部长有长刺,但是没有尾槌,长刺能够很好的抵御食肉恐龙的侵袭,不过它们与其他的甲龙类恐龙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荐骨伤带有很多排的瘤状物并且有大片的板甲在荐骨之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廓羽盗龙:拥有拍翼飞行特征(最小1米/化石分布极广)
廓羽盗龙是兽脚亚目下的物种,诞生于1.6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被认为是包含了偷蛋龙类、恐爪龙类、伤齿龙类以及现代麻雀祖先等的一个演化支,其中目前已知最原始的物种就是近鸟龙类,它们都生长了廓羽,有着能够直接飞行或者接近飞行的能力。廓羽盗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6:00:160000清朝时期雍正的塑像 还原了真实样貌(皇帝塑像)
皇帝塑像精准还原了雍正皇帝的样貌。清朝时期制作的一尊雍正皇帝塑像还原了雍正的真实样貌,他眼睛小,脸颊清瘦,神态自若地端坐在圈椅之上。这尊雍正皇帝的泥塑像发现与故宫敬奉子仙像的寿皇殿,经过专家考证,这是最接近雍正本人的泥塑。塑像全高32厘米,人物造型逼真,我们用这个塑像就可以看出来当年那个执掌大清几十年的帝王长什么样子。皇帝塑像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1:47:390000辛瓜地荐书:厚积薄发的博士论文2021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4:300000湖南盗墓者开面包车,带发电机北上河南盗墓,天亮后出事了
探针,当下寻墓第一利器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前面的文中说过,盗墓者的看家本事并不在于挖坟打洞,而是寻墓!史书上记载的古代盗墓者有许多神奇的寻墓技术,但最靠谱的还是物理探测手段,要使用专门的工具。现代盗墓者的寻墓工具,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洛阳铲、探针和金属探测仪,相对应的寻墓手法,就是“铲探”、“针探”和“磁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53:460004「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泉护村遗址
▲泉护村遗址位置图▲泉护村遗址发掘现场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城东柳枝镇附近,地处华山脚下,渭河南岸。1958~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队陕西队华县分队两次进行发掘。泉护村遗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要内容,是该类型一处颇具代表性的遗址;同时,还提供了该类型发展去向的重要物证。▲地穴式房屋(庙底沟文化期)▲陶钵▲彩陶钵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1: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