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食恐龙:鸭嘴龙 化石遍布北美(头顶长有夸张冠饰)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25:520阅
鸭嘴龙是一种鸟臀类恐龙,诞生于白垩纪的晚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长有突出的冠饰,而且吻部是较宽的鸭嘴状,鼻孔朝天。鸭嘴龙算是北美洲最早挖掘的翼类恐龙,在加拿大北部的一具鸭嘴龙化石也是目前全球最北的恐龙化石,最大的鸭嘴龙身长可达22米左右。
鸭嘴龙的外形特征

鸭嘴龙的头部大多带有不同的冠饰,不过在鸭嘴龙属中也不是每一个都拥有着夸张的冠饰,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平头类恐龙,基本上和正常恐龙相比就是头顶处更加扁平,但是没有突起的头冠。而第二种则是带有棘或者棒状头冠的,它们大多属于栉龙,第三种则是比较原始的鸭嘴龙,大部分头冠都是厚实的头盔状。

鸭嘴龙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它们的头骨都非常高,并且枕部尤其的宽阔,脸部也非常修长,嘴巴比较宽扁,鼻孔极大,导致鼻部带有一定的凸起。并且它们的腿部都带有三根指爪,大多后肢比较粗壮有力,用来行走奔跑,其中第三跖骨是最长的,带有很强的鸟脚痕迹,而其他的则都是蹄状爪。
鸭嘴龙的生活习性

鸭嘴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在白垩纪末期的时候发展的极为鼎盛,而它们宽扁的鸭嘴能够帮助它更加大力的咀嚼食物,主要以藻类或者柔软植物为食物,而且因为它们没有很好的防御和攻击技能,所以视力非常好,能够远远的就看清周围的敌人,为了更好的抵御危险,它们也大多选择群居生活。
鸭嘴龙的化石发现

鸭嘴龙算是鸟脚类恐龙中化石分布最广的一种,由于白垩纪末期鸭嘴龙在北半球的活动最为频繁,所以可以说在北美几乎遍地都是鸭嘴龙的化石,包括我国的内蒙古、东北、四川等地也发现了很多相关的化石,比如山东龙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是体长最长的鸭嘴龙科恐龙的一种。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刘家河商墓
刘家河商墓,商代晚期墓葬。位于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村。年代约当公元前14~前13世纪。1977年当地农民在取土时发现,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作了清理。▲金笄▲金臂钏▲金耳环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3:14:310000西周三晋玉器之改制的前代玉器
出于某种目的或原因,将已经完工成形的玉器,改制成新器形的行为,在中国古代并不罕见。最著名的玉器改制,当属秦始皇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改为“传国玉玺”,据说“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篆书印文,出于李斯的手笔。当然,这里面传说的成分过重,经不起推敲,加之“和氏璧”与“传国玉玺”都没有传世,查无实证,只能“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当故事讲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54:570000讲座回顾|郑君雷 岭南:考古学和文化史上“真正的南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暨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座回顾岭南:考古学和文化史上“真正的南方”主讲人:郑君雷教授(中山大学)整理人:蒋兆熙(天津师范大学)校对:吕炳庚编辑、配图:赵柏熹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55: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