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居延烽燧遗址
汉代张掖郡居廷、肩水两都尉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塞墙等遗址。分布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内,北起居延泽之西,自苏古诺尔以南的额济纳河(弱水)两岸,至毛目以南,在东经100°~101°30′北纬40°~41°30′之间。边塞遗迹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为250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废弃于东汉末年。这条防线是汉通西域的交通要道河西走廊的屏障,也起了切断匈奴与羌联系的作用,在汉对匈奴的战略上有特殊的意义。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曾作过调查,发现了1万余枚汉简。1972~1976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作了复查,并发掘了甲渠候官治所(西北科学考察团编号为A8,下同)、甲渠第四燧(P1)和肩水金关(A32)3处遗址,出土汉简近2万枚。

遗址分布情况 汉代张掖郡肩水都尉治所在大湾(A35),所辖烽燧塞墙分布在今查科尔帖至毛目之间。金关东北属橐他和广地候官,金关及其西南则属肩水候官,肩水侯官的治所在地湾(A33)。居延都尉所辖烽燧塞墻分属3个候官,三十井候官塞自布肯托尼(A22)至博罗松治,塞墙大部分存在。甲渠候官塞从察汗松治(A2) 至T21,候官治所在破城子(A8)。殄北候官塞在居延都尉防区的最北端,从宗间阿玛(Al)至T29之间,成为一弧形地带,候官治所在宗间阿玛。在殄北塞以南、甲渠塞之东、居延泽以西、三十井塞之北的地区,为汉代居廷县和居延都尉府所在,也是当时的主要屯田区。

甲渠候官治所 城堡由鄣、坞两部分筑成。鄣在西北部,是一个平面23.3米见方的小堡,鄣墙厚4~4.5 米,用土坯垒成,今残高4.6米。鄣门在南。鄣南为坞,坞平面略近方形(47.5米× 45.5米),坞墙厚1.8~2米,用夯土筑成。坞门在东墙南端,门外有类似瓮城的曲壁。坞3米以内的地带埋有4排尖木桩,木桩高出地面0.33米,这种防御设施即文献上所记的“虎落”。鄣坞内建有房屋、灶和牲畜圈等。出土遗物有弓箭、铜镞、铁甲片及安装在坞上射箭用的木制“转射”(即射箭孔)等,还有铁农具、工具和各种生活用品。

肩水金关遗址 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门遗址,门洞宽5米,门两侧有夯土筑的长方形墩台,台内辟有居室和通向门楼的阶梯。门外建阙柱、设“虎落”,门两侧接夯土塞墙。另一部分是鄣坞,在关门内西南方。鄣在坞的西南角上,约13米见方,鄣的西北角上还建一个7.8米见方的土台。坞约35米见方,规模比候官治所的鄣坞要小一些。出土遗物很多,有刀、剑、箭镞等武器,有各种农具、工具及各类陶、木、漆、竹制作的生活用具,有大量的丝、麻、毛、革制成的衣物鞋帽残片,还有点燃烽火用的草苣。这些反映了当时的屯戍活动。

亭燧遗址 一般的亭燧遗址规模要小一些。如甲渠塞第四燧的鄣约8米见方,鄣南的坞东西长21米,南北最宽处15.2米。而在瓦因托尼的殄北第二亭(A10)的鄣仅有6.5米见方,可能是最小的亭鄣了。
塞墙结构 筑法有两种:一是内外两侧都用粗石板垒起,中同填以砾石;另一种是用砾石压紧柴枝垒起。一般基宽约2.5~2.8米,高度可达3米。有些地段的塞墙已堙没不见,可能是由于采用砾石夹柴枝的筑法,易于朽坏。
1986年考古专家发现一座公主墓,出土一件文物,疑似穿越时空
我们国家的正史中都习惯将中原政权作为正统,而周边的一些政权则被看作是附属,然而这并不是说这些异族政权就是落后的,相反的,有时候一些文化遗址的发掘告诉我们,它们并不落后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比如说和宋朝同一时期的北方政权,也就是契丹人所建立的辽代文明就非常发达,这一点或许能够从一座古墓的发掘得以证实。我要新鲜事2023-04-21 19:51:240000把税加到盐价里,谁出的馊主意?原来竟是古代青楼业的妓宗大师
古代的盐政改革本文作者倪方六日前,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决定从2017年起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在古代,政府也十分重视“盐改”,先秦时齐国率先推出以“官山海”为核心的盐改政方案,原来提出这个盐改方案的是,竟是古代中国青楼业的妓宗大师。图:古代海盐生产场景“布灰种盐”(图源: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59:180005荐书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2021)》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2021)》主编:国家文物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9月定价:180元ISBN:978-7-5010-7758-8目录序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08:030000六家作村与子母钟的传说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有一个村叫“六家作村”,该村名字的由来和一个传说位于村北千年古寺所流传的“子母钟”息息相关。虽然,目前没有经过正式发掘,但是当地村民对村子的传说和子母钟的存在坚信不疑。下面先简要介绍该村村名的由来。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1:04:210000王巍:中国考古学的十大存疑
小瓜按:20年前王巍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这篇文章,列出了当时中国考古学当时存在的十大疑问。时至今日,国家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也进行了近20年的文明探源工程,想必对这十大疑问,目前应该能给出一些答案。诸位有兴趣可以看看。20世纪的中国考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以下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21: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