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兽脚龙:埃氏哈兹卡盗龙 体长仅70厘米(前肢长有鳍)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07:090阅
埃氏哈兹卡盗龙是一种小型的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7500万-71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它的体长只有70厘米左右,脖子非常细长,像是天鹅颈一样,科学家推测它可能是一种半水生恐龙或者是水陆两栖的恐龙,因为它的前肢非常像是鱼类的鳍。
埃氏哈兹卡盗龙的外形特征

埃氏哈兹卡盗龙的外形和现代的水鸟非常相似,它的脖子是类似天鹅一样的修长纤细,不仅占到身体长度的一半,而且还习惯性的呈现弯曲的状态,并且它的后脚虽然像鸟脚,但是前肢则长有非常独特的鳍状指爪,甚至还带有羽毛,因此科学家推测它能够像鸭子一样,既能在水中游动,也能在陆地上使用两足行走。

埃氏哈兹卡盗龙的外形可以说是之前完全没有见到过的恐龙造型,它的脑袋非常像是鸭子,有着非常扁平且修长的嘴巴,在接近脑袋的颈部则会出现轻微的弯曲,尾巴也是类似鸭子的形状,和爪巴龙这种手盗手龙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
埃氏哈兹卡盗龙的生活习性

埃氏哈兹卡盗龙的嘴巴虽然是鸭嘴状,但是它的内部也是具有牙齿的,据科学家研究它的牙齿细小且密集,所以它很可能是以一些小鱼小虾等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这样更好磨碎消化。而且它鳍状的前肢也能支持它更好的在水中游动,修长弯曲的颈部则能更好的觅食和探入水中捕捉猎物,修长轻巧的尾巴则能很好的起到平衡作用,等到了岸上,粗壮的后肢就又能大步的行走。
埃氏哈兹卡盗龙的种属关系

据意大利的科研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埃氏哈兹卡盗龙是一种新物种,最初猜测它可能与手盗手龙类恐龙有一定的联系,毕竟它们是与鸟类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的恐龙,但是之后经过高分辨率的扫描分析之后,发现了很多不同于其他手盗手龙的特征,反而更像是两栖爬行动物或者鸟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陕西发现的乱葬岗 居然和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女儿)
乱葬岗可能是秦始皇女儿的墓。1976年,陕西考古队在对秦始皇陵进行勘察时,路过了一座叫做上焦村的地方,那里有一处乱葬岗,里面一共有17座破败的荒坟,看上去年代十分久远。当地人表示,这座墓群的主人是修建秦始皇陵墓的工匠,考古队决定对其中八座进行挖掘勘察,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与秦始皇陵有关的线索。不过,这八座古墓的挖掘结果却令人意外,虽然说是八座古墓,却只有五男二女,其中一座墓中并没有人的人骨。陪葬墓我要新鲜事2023-03-20 15:22:46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郑州商代遗址
商代中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城内及郊外,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1950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发现,同年起由安金槐主持发掘。1959年出有考古学专刊《郑州二里冈》。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1500年左右,早于安阳殷墟,因此它的发现对认识商代中期文化的特征及研究商文化的渊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1:11:090002新发现 | 山西晋阳古城发现瓷窑遗址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西南晋源区晋源镇,西依龙山、天龙山,东临汾河,面积2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东周,废弃于北宋初。自1960年代考古工作就已经开展,至今已有60年。因遗址埋藏厚、保存好,被国家“十一五”至“十四五”规划为重点保护的大遗址。2010年10月,列入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28:180002通过手抄族谱发现山上祖坟,认为有宝,从劳务市场找4民工帮盗墓
根据族谱找到清朝祖坟盗掘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人家族观念很重,过去家家都会有本“家谱”,俗语“不靠谱”中的“谱”,原本指的就是家谱。家谱也称“族谱”,上面会记述源流、堂号、世系等内容,还会记载祖坟信息,有的连祖坟的朝向、下葬日期都记的一清二清。家谱上记明祖坟位置所在,本是为方便后人前往祭祀,认祖归宗,却不料有后世不孝子孙,将其当成了“盗墓指南”。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31:37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