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蜥脚类恐龙:伊森龙 股骨就有65厘米长(是人的2倍)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2:31:330阅
伊森龙是一种最原始的蜥脚类恐龙之一,诞生于2.1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由于第一批化石是在泰国发现的,所以它的拉丁文名称意为“东北泰国蜥蜴”。伊森龙最大的特点就是四肢着地爬行,并且股骨超长,属于真正的蜥脚下目恐龙。
伊森龙的外形特征

伊森龙的头部相对于身体是非常小的,它的牙齿则有着非常典型的植食性恐龙的特征,就像大安龙一样,它的牙齿几乎大多都呈现勺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主要是以四足着地进行活动,并且躯干非常的巨大,因为出土的股骨化石非常的修长,可达65厘米,是一位成年人的2倍之多,所以它的体重预估在15吨左右,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这也是蜥脚下目恐龙具有的典型特点。
伊森龙的生活习性

伊森龙的全身都是绿色的,这样能够在森林中进行很好的藏匿,也就是像变色龙一样,一旦遇到危险伊森龙就会在树林中一动不动或者进行躲藏,最终逃过敌人的视线。伊森龙属于蜥脚下目恐龙,所以它的体型很大,但牙齿很小,不过由于牙齿呈现勺状,所以能够像耙子一样咬住树叶之后向后拉扯,最终将其扯下来进行咀嚼。
伊森龙的化石发现

伊森龙的第一批化石就是在泰国的伊森地区发现的,其中包含了部分脊椎、肋骨以及股骨,尤其是股骨非常的惹人注目,因为股骨的长度达到了65厘米,并且这还是受到了严重磨损的未成年伊森龙的化石,所以可想而知它的体型到底有多么的巨大,科学家曾经推测它的体长可能已经达到了6.5米。

伊森在泰国的东北部,气候干燥且人烟稀少,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泰国来说,伊森地区算是少数的没有对外开放的区域,所以才有幸将伊森龙的化石保存下来并且发掘出出来,也导致伊森龙的拉丁文名字就是因此而来,含义为“东北泰国蜥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聚落考古理念下的文明进程研究——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
(海报设计:曹秉进)▲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视频资料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岳阳市博物馆华容县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王良智#十大考古#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44:460000考古学家许宏携“最美的书”做客海汇港尚书房,讲讲考古那些人和事儿
2022年度“最美的书”美在哪儿?二里头“最早的中国”藏着什么秘密?4月22日下午3点,著名考古学者、“最早的中国”发现者许宏将携新作《许宏的考古“方”》做客海汇港尚书房,与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马达一起,分享自己从“田野考古”到“沙发考古”的心路历程,共同探一“方”究竟,聊聊考古那些人和事儿。我要新鲜事2023-04-20 12:01:400000鱼到人的进化图片,鱼-提塔利克鱼-两栖动物-人(跨越亿年)
关于鱼到人的进化,大家应该或多或少知道点。首先,鱼因为生存或猎食跑到陆地,慢慢的出现了提塔利克鱼这种鱼到两栖动物之间的过度生物,接下来两栖动物逐渐发展起来,最终在陆地经过漫长岁月进化成人!接下来,通过鱼到人的进化图片,我们一起去了解看看。鱼到人的进化图片1、人的祖先是鱼类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3:58:140002细长龙:欧洲巨型植食恐龙(长18米/脖子占到一半长)
细长龙是一种巨型的蜥脚类恐龙,属于泰坦巨龙类,体长可达18米,生存于8400万年-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四肢粗壮类似大象,而脖子和尾巴则非常修长,细长龙的第一批化石出土于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细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0:32:580000巨型蜥脚类恐龙:耆那龙 体长18米(足足一层半楼高)
耆那龙是一种蜥脚下目恐龙,属于巨型的泰坦巨龙类恐龙,诞生于6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体长在成年之后至少都能达到18米,高度也在6米左右,差不多一层半楼房那么高,属于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耆那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5:48: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