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发现过程 燕道诚发现玉石器(传教士上报博物馆)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1:03:260阅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我国乃至世界考古界的一大幸事,因为它的出现弥补了我国对于古蜀文化了解的空白,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也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和历史学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空白。那这个沉睡了数千年的遗址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三星堆遗址发现过程
三星堆的发现

在1929年农民燕道诚在淘沟时偶然发现了一坑玉石器,其将玉石器带回去之后,全家人开始莫名发病,虽然后来治好了,但是迷信的他认为是因为拿了墓葬当中的东西,因此将玉石器送人,以求破财消灾。于是成都附近有着墓葬坑的消息不胫而走,也吸引到了英国传教士董笃宜的关注。董笃宜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到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随后华西大学博物馆组织了考古队,在1934年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发掘。然而自此次挖掘之后,因为当时技术条件的不成熟,为了保护文物,发掘就长期停滞。
三星堆再次发掘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恢复了在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在对三星堆、月亮湾一代进行发掘后,发现三星堆是人工土台,在周围一共分布了12平方公里的同时期遗址,考古工作者当即认识到这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我国对三星堆开始了大规模的连续发掘。
之后,学者们认为三星堆是“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广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有别于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的一种古文化”,它已经具备了考古学文化的三个条件,因此以当地地名为这个文化命名,“三星堆文化”。

时至今日,三星堆遗址带给了我们诸多惊喜,也带给我们诸多不解之谜,三星堆很神秘,但随着挖掘的进行,我们对于三星堆文化以及古蜀文化的了解也越深,最终定会揭开三星堆的全部面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荐书 | 刘莉:《玦出周原——西周手工业生产形态管窥》序言
《玦出周原——西周手工业生产形态管窥》作者:孙周勇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8月定价:98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54:520000古董商刻意隐瞒甲骨文真实出土地,国学大师采用低俗手段一下破了
罗振玉与甲骨卜辞趣事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早期收藏甲骨“三大家”外,天津的王襄、孟定生也是甲骨的重要收藏家和释辨人。王、孟二人当年购得甲骨五六百片,后来王襄于京、津两地又陆续购得四千余片。罗振玉有“中国近代考古学奠基人”之称,祖籍浙江,1866年出生于今淮安市楚州区。他既是奠定甲骨学第一人,还是确定甲骨出自安阳小屯的第一人。(罗振玉照片)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44:470000该祖坟有多特殊?后代出16位皇帝,一直无人敢盗,高铁也要绕着走
古代中国人有修建祖坟的习惯。他们会把修祖坟看成是家族庞大、根基稳固的一种体现。同时,祠堂等附属结构还有对劝勉后代、家风传承的意思。对于祖坟的完整性也是十分重视。对于中国人来说,祖坟被毁会是莫大的羞辱。皇家也不例外,各个朝代的皇陵建筑群往往以庞大宏伟著称,还会陪葬有价值连城的珠宝。我要新鲜事2023-06-20 19:08:210000苏区时期领导干部如何过“紧日子”
在茨坪革命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卧室右间是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餐室,朱德、陈毅有时也在这里用餐。当年,红军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经常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缺少油盐的南瓜汤,有时甚至要靠野菜充饥,“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当年井冈山流传的这首歌谣,正是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0000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钉状龙是一种剑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557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大多为4.5-5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肩膀或者臀后两侧都生长着一对硕大的尖刺,可达1-2米长,第一块化石是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发现的。钉状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8:03: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