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足食肉恐龙:彩蛇龙 体长2米(化石仅一根破碎胫骨)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46:060阅
彩蛇龙是一种双足行走的肉食恐龙,种属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认为它属于兽脚亚目中的窃蛋龙科恐龙,它的体长只有2-3米,有着非常修长且高挑的后肢,第一批化石是在澳洲南部的安达摩卡发掘的,但其中只有一根非常破碎的胫骨。
彩蛇龙的化石发现

彩蛇龙目前的化石非常的稀少,仅仅只在南澳大利亚的安达摩卡发现了一根胫骨,并且它已经石化为了蛋白石,曾经在1973年的时候,意外的被一家宝石店收购了,期间古生物学家Neville曾经想要购买这根胫骨,但是之后却很快就被其他的匿名者买走了,直到04年的时候,这根全球唯一的彩蛇龙化石才被南澳洲博物馆赎回,并且付出了2.2万元美金才最终回到了博物馆的手中。

后来经过研究这根彩蛇龙胫骨化石,科学家推测出了它的挖掘地层,可能是来自海相的Marree地层,也就意味着它生存的年代可能是在白垩纪的第五个时代-阿普第阶,而这根胫骨化石虽然长达33厘米,但是它已经破碎成了10块,其中的指爪部碎片被认为是来自同一恐龙,而其中更加细小的腓骨化石也是如此。
彩蛇龙的种属关系

彩蛇龙的化石由于非常破碎不完整,所以目前来说彩蛇龙的种属还存在巨大的争议,曾经由拉弗·莫纳尔等人将其归类于兽脚亚目,但是并没有确定它的种属,因此现代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彩蛇龙的胫骨上出现了狭长的距骨升突,就像雌驼龙一样,因此大部分人都认为它很可能是窃蛋龙科,但05年的时候,专家奥利弗却发现阿贝力龙超科恐龙也有这样的特征。
彩蛇龙的名称来源

彩蛇龙的命名主要是来自澳大利亚原住民的一个神话,据说当时是由确定彩蛇龙目类的拉弗·莫纳尔进行的取名,而名字就来自于澳洲神话中的彩虹蛇,不过最终的种属名还是以当地的部落Kujani为灵感而取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讲座整理|魏坚: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暨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座整理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主讲人:魏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整理人:侯佳岐(中国人民大学)校对:吕炳庚编辑、配图:赵柏熹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敬请讲者或读者指正!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21:270000留守女生报考北大考古前途分析——一位考古小兵的展望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49:580000出殡后,有的丧家门前放一把梯子、一袋米、一盆万年青,啥意思?
民间下葬风俗的几个细节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是非常讲究孝道的国家,一个突出的地方是,除了生前要对父母、长辈好以外,在他们死后也得尽心尽力,不能马虎。所以,中国人尤其重视死后的安排,甚至比生前更努力,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白事风俗,至今如此。白事以将逝者亡人下葬为结束,即所谓“入土为安”。如何入土?这是相当有讲究的,前提当然要选一块下葬的地方,即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21:510008晨读·日课||NO.12
以经典过滤信息碎片,以经典铸就精神根基,以经典指引前进方向。论语(钱穆新解)为政篇第二(一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温,温义。者以火熟物。后人称急火曰煮,慢火曰温,温犹习也。故字有两解。一曰:旧所闻昔所知为故,今所得新所悟为新。一曰:故如故事典故。六经皆述古昔,称先王。知新谓通其大义,以斟酌后世之制作,如汉代诸儒之所为。0000揭秘殷墟甲骨三大造假手段!文物发现有功者原来是“造假第一人”
最牛的甲骨造假“天才”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的文章说了甲骨发现的事情,本文继续来说这话题。文物造假,是古今都存在的现象。为商必奸,古玩商更奸,在甲骨文发现和收藏史上,同样出现了造假现象。(河南南阳镇平县玉器市场上的玉器,无一不是仿品)有“贩卖甲骨第一人”之称的山东商人范春清,便曾率先干了这种事情。当初,他为了防止甲骨出土秘密被别人知道,为了多赚点钱,先后干了两件不厚道的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0: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