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齿龙:欧洲小型鸟脚类恐龙(长4.5米/双足奔跑快)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54:470阅
栅齿龙是一种鸟脚类的颌齿类恐龙,外形和禽龙类非常相似,诞生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嘴巴是鸟喙状,前肢较短后肢修长,主要使用后肢奔跑,化石在澳洲、法国、西班牙等国家都均有发现。
栅齿龙的体型

栅齿龙属于中小型恐龙的一种,体长只有4.5米,在目前已出土的770多种恐龙中可以排到405位左右,和现代的一只犀牛差不多大小,体型类似似鸵龙、冠长鼻龙以及新疆猎龙等,比大部分的禽龙类恐龙都要小上一些,化石分布也非常广阔。
栅齿龙的外形特征

栅齿龙的脑袋大多呈现三角形,眼睛的上面长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突起物,嘴巴呈现鸟喙状,并且在内部长有牙齿,且体积很大。栅齿龙的躯干则相比四肢显得非常粗壮,尤其是髋部骨骼很大,这样也使得它能够使用后肢高速行走,而前肢则比较短,但是长有非常钝爪。
栅齿龙的生活习性

根据栅齿龙的化石发掘地就可以看出,它主要生活在岛屿之上的,而且大概率是那种丛林和植被茂盛的岛屿,因为它们主要是以低矮植物为食的。而在白垩纪时期时,因为开花植物基本上生长的都不是非常普遍,所以当时大多数植食性恐龙都是以苏铁、松柏类以及蕨类植物为食的,并且它只有在低速行走的时候才会使用四足行走,而奔跑快走都是使用后两足。
栅齿龙的化石发现

栅齿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欧洲的奥地利发现的,但是这批化石数量并不多,其中仅仅只包含了一块齿骨和两块脊椎骨,这也使得科学家无法对它的种属进行准确的判断,最初是将其归于禽龙类,但是后来又认为它可能是凹齿龙科,但都没有结果,最终只能将其列为了单独的种属。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新中国第一个发掘帝王陵并非北京明定陵,因盗墓贼先挖才考古
原题:南唐二陵被盗事件——新中国第一次发掘帝王陵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本身是一件坏事,但有时这件坏事能变成好事。著名古籍《汲冢书》就因西晋初年名叫不准的盗墓贼盗墓而意外发现。江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也是这样,因为盗墓而破解了南唐二陵的千年葬地之谜。南唐二陵是指,南唐始主李昪[biàn]的钦陵、中主李璟[jǐng]的顺陵,陵址在风水宝地——南京南效的祖堂山。图:钦陵图:顺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13:520000郭静云:长江中游地区是东方的苏美尔
郭静云新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摒弃传统的关于中国上古文明与夏商周历史观的既有成见和大一统的意识形态,本着考古材料、历史史实和神话资料给出的线索,提出一系列大胆而新颖的见解,重新建构了中国上古史发展的脉络与纲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0002李晓东 | 学问之道:前扶后携 砥砺前行
今夏非常荣幸地得到了李晓东先生赠送的《李晓东文物论著全集》,今秋又喜获彭蕾女士赠送她编写的《李晓东文物考古六十年纪念集》,不胜感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29:410000中国帝王陵神道旁石兽蕴含的文化密码,哪种石兽象征陵主的能力?
中国陵墓前的石像生本文作者倪方六国庆假期不少网友应该会选择出游。如果对历史文化遗址有兴趣,历朝留下的陵墓景区应该是最好的去处,特别是一些帝陵,很值得看看的。帝王陵都有缜密的设计,陵区功能的规划、地面建筑的安排都是相当讲究的。其中神道是少不了的,两旁的石兽、石人值得多注意。这些石兽石人称为“石像生”,石人又称“石翁仲”。都有什么寓意?你都能看懂吗?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46:010000陈胜前:理论视角下百年中国考古学的回顾与展望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1:17: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