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萨龙:远古爬行动物(可能是最古老恐龙/长2-3米)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27:440阅
尼亚萨龙是远古爬行动物的一种,诞生于遥远的三叠纪中期,被认为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恐龙或者是恐龙近亲,出现时间比普通的恐龙要早上至少1000万年,它的体长只有2-3米,相当于现代的一只大型犬,不过由于化石完整度不高,所以暂时也无法确定它是否属于恐龙。
尼亚萨龙的体型

尼亚萨龙的身材并不高大,几乎只相当于现代我们经常饲养的宠物犬大小,就像成年的拉布拉多犬差不多大,体长只有2-3米,而体重也只有20-60公斤,而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仅只能排到457位,甚至还不到半数,大小和一些小型恐龙类似,比如爪巴龙、贝恩角龙等。
尼亚萨龙的外形特征

尼亚萨龙虽然不确定是否是恐龙的一种,但是科学家还是发现了它身上不少的典型恐龙特征,比如它的上臂骨边缘长有一整列突起的骨骼,而这些突起至少比原骨骼长了30%。不过尼亚萨龙和恐龙也大有不同,比如恐龙的骶骨部位只有两块椎骨,而尼亚萨龙这里则有三块。
尼亚萨龙的化石发现

尼亚萨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30年代的非洲发现的,时隔20年之后才正式被描述,但是并没有公开,在1956年的时候由艾伦·查理格进行了命名,当时他是以非洲坦桑尼亚的尼亚萨湖为灵感确定的名字,只是他并没有在论文中表示尼亚萨龙和恐龙的亲缘关系,这也是因为尼亚萨龙的上臂化石非常破碎,并无法确定物种。

之后这批尼亚萨龙化石就一直保存于南非博物馆中,直到2012年的时候才重新被系统化研究,当时研究者认为它很可能是最原始的恐龙或者恐龙近亲,并且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曾经对其上臂骨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它确实拥有着鸟类和哺乳类的部分特征,和恐龙类似,不过古生物学界还是严谨的认为尼亚萨龙不能确定是恐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破译考古报告中的密码
【编者按】本文摘自《时空之旅:文明摇篮追踪》(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年)上幕第一场导论课:怎么学历史?静云老师:从中国考古学诞生开始,傅斯年就对考古学寄予厚望,希望借地下出土的一手材料,正经补史,一扫疑古之风。从此文献与考古资料就成了我们研究历史的两条「腿」。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40:260000膨头龙:蒙古国小型食草恐龙(长2.5米/头部在所属最大)
在七大洲中,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是亚洲,而在亚洲,除了中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是蒙古国。前面我们介绍了蒙古国的多智龙和佛舞龙,今天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个蒙古国的膨头龙,一起去认识下吧!膨头龙基本资料1、体型:膨头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2.5米,比中国虚骨龙、中国龙稍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04位,生活在距今8000万年-7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5:05:340000小满后对应的节气为什么不是“大满”,而是芒种?原来含义这么深
“小满”、“芒种”节气名考本文作者倪方六节气已过小满,这篇文章就有说说小满与芒种,古人命名这节气名太有讲究了。这是我明天(2017.05.25)将出版的《北京晚报》独家专栏“一方钩沉”(每周四出版)上的专栏稿,摘部分提前发到“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上,供网友先读。大样已出来了,见下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30:310004张忠培: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10:4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