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纳巴札尔龙:最大型伤齿龙科恐龙(长2.7米/亚洲出土)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42:021阅
在整个恐龙时代中,伤齿龙科恐龙是非常出名的,它们都是体型娇小的食肉恐龙。而在这其中,札纳巴札尔龙不得不提,因为它是最大的伤齿龙科恐龙之一,长达2.7米,生活于8000万年前的蒙古国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认识看看。
札纳巴札尔龙基本资料

札纳巴札尔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小型食肉恐龙,它体长2.7米,与迈摩尔甲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02位,生活在距今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札纳巴札尔龙化石
札纳巴札尔龙化石发现于亚洲蒙古国,其化石并不完整,只有头骨、脊椎骨、部分髌骨和后腿骨。通过对化石的拼凑与研究,专家推测出札纳巴札尔龙伤齿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蒙古。

长相:与一般伤齿龙科恐龙不同,扎纳巴扎尔龙前面两个手是没有的,它是一对翅膀,但不会飞,可以短暂离地。所以根据扎纳巴扎尔龙形态,专家推测它跟现在的鸵鸟差不多,两脚奔跑,翅膀只是助力。
习性:扎纳巴扎尔龙是已知最大型的伤齿龙科恐龙之一,其颅骨的长度为27.2厘米,只有伤齿龙的颅骨大于扎纳巴扎尔龙,它以质地较软的食物为食,而无法咬裂骨头或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以及坚硬的植物,所以专家推测它以肉类为食,是一种食肉恐龙。
亚洲发现的恐龙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亚洲目前发现了268种,蒙古目前发现了71种,其中就包括札纳巴札尔龙、膨头龙、阎王角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挖掘和发现,相信会发现更多的恐龙。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司母辛 武父乙——郑振香先生访谈录
郑振香先生近照学者简介:郑振香,女,1929年生,籍贯河北省东光县。1950——195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54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助教。1955年攻读研究生,师从尹达先生学习商周考古。1959年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58:510000内蒙古挖出血棺,考古人员揭开女尸面纱后,大喊:赶紧撤退!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是非常大的,在这片历史非常悠久的土地上,我国古代人民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非常值得我们保护的文化遗产,就比如我国闻名于世的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这里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14:000000古墓中的几十件国宝 墓主的身份如此高贵
古墓中隐藏着无尽的历史和谜团,而这座位于陕西西安黄柳村的古墓则承载着唐朝的辉煌和爱情传奇。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片古老的土地曾经被盗墓者肆意劫掠,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终结。让我们深入探寻,揭开古墓的秘密。我要新鲜事2023-08-23 18:13:300000上世纪出土的千年古墓 专家说是昏君(昏君古墓)
上世纪出土的古墓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墓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我军在河北保定挖掘隧道,当时的隧道挖掘是需要用到炸药而在一声爆炸之后,发现这次的爆破出来的洞口很大很深,我军的某班班长就意识到了情况不对,于是派人进去查看发现这居然是一座古墓,这件事也被报告到了北京,就连周总理都亲自过问此事,一支考古队从北京出发开始了考察工作。千年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7-27 21:10:440000考古人类学大师 生活在北京的“番薯人” 学界泰斗张光直
考古虽是兴趣所在,实际操作上对大多数人来说却与日常生活太遥远,没有实际接触。我国考古发展过程中,“考古”一词在北宋时期已有,但内容较为简单,与现代考古学有差异。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丰富,有利于考古事业的发展。近百年来,我国考古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一些知名工程的实施,推动我国文化内涵重现天日。国家考古工作者努力探索我国历史,区别于盗墓分子非法行为。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3:37: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