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凹尾龙:蒙古巨型恐龙(长12米/有球窝状关节)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10:141阅
后凹尾龙是一种蜥脚下目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达10.5-12米,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尾巴脊椎上的每节骨骼都长有非常独特的圆形骨质突起物,形成了特殊的球窝状关节,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发现的。
后凹尾龙的体型

后凹尾龙的化石其实和蜥脚下目中的巨龙类恐龙非常相似,所以它的体型非常硕大,成年后的体长最少也保持在10.5米,最多可以达到12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157位,大小和现在的三层楼一样高,体型类似于阿马加龙、禽龙以及阿马加龙等。
后凹尾龙的生活习性

后凹尾龙有着非常特别的圆球状关节,每节关节上都附着了很多的韧带和肌肉,这就使得它的尾巴非常有力,不会像其他蜥脚下目恐龙那样在行走时下垂。甚至还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后凹尾龙能够使用后脚站立,尤其是进食的时候能够以尾巴作为第三支撑点。
后凹尾龙的化石发现

后凹尾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1965年由波兰和蒙古联合考察队在蒙古国境内的沙漠中挖掘的,根据当时化石埋藏的地层可以判断是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而在把白垩纪时期周围环境并不像现在这样恶劣,不仅没有沙漠,还拥有着非常多且茂盛的树木和湿地,所以后凹尾龙很可能经常会踏着水行走的。

后凹尾龙的化石骨骼和泰坦巨龙和类似,最初没有发现它的颅骨和颈椎骨的时候,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它可能属于泰坦巨龙类中的萨尔塔龙科恐龙,后来一位叫做罗多尔夫·科里亚的古生物学家在1993年的时候提出后凹尾龙很可能在被埋葬之前就已经被暴龙类恐龙啃食了,才失去了颅骨和颈部,并且最终也确实在它的盆骨化石上发现了牙齿痕迹。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朝阳龙:辽宁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距今1.45亿年前)
说到朝阳,大家都会想到北京的朝阳群众,他们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而今天小编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朝阳龙,它出土于辽宁的朝阳市,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朝阳龙基本资料体型:朝阳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5-2米,与通天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1.5亿年-1.4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8:11:440000李令福:论秦郑国渠灌区的发展与演变
在战国时代秦人兴修的两大水利工程中,位于南方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因其经济效益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提高而闻名,至今已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方关中平原的郑国渠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声誉。我认为汉六辅渠、汉白渠、唐郑白渠、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广惠渠、清龙洞渠与近现代的泾惠渠都是郑国渠持续发展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国渠也是几乎持续两千多年的大型水利工程,而且其发展轨迹明确,充分显示出自己的特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6:13:580000陈胜前:早期中国社会权力演化的独特道路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3:36:070006海底发现元代沉船 捞出价值超100亿的文物 韩国 我们的国宝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贸易和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连接了许多国家,这些国家通过海洋频繁进行商贸往来。然而,海上航行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海盗袭击等,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沉船无数,数不尽的宝藏沉入海底。我们所熟知的古沉船大多数都在我国的南海,但其实在东海也有许多古沉船,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文物,但这些文物却被外国人捞走,引起了我国人民的强烈不满。我要新鲜事2023-07-04 16:46:270000访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凤瀚教授
采访时间:2003年6月10日采访地点:国家博物馆被采访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前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博士生导师朱凤瀚教授考古网记者:申云艳博士网站记者:朱馆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中国考古”网站的采访。请问您既是考古学家,又是历史学家,那么您是怎样认识考古学与古代史的关系的呢?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