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凹尾龙:蒙古巨型恐龙(长12米/有球窝状关节)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10:141阅
后凹尾龙是一种蜥脚下目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达10.5-12米,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尾巴脊椎上的每节骨骼都长有非常独特的圆形骨质突起物,形成了特殊的球窝状关节,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发现的。
后凹尾龙的体型

后凹尾龙的化石其实和蜥脚下目中的巨龙类恐龙非常相似,所以它的体型非常硕大,成年后的体长最少也保持在10.5米,最多可以达到12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157位,大小和现在的三层楼一样高,体型类似于阿马加龙、禽龙以及阿马加龙等。
后凹尾龙的生活习性

后凹尾龙有着非常特别的圆球状关节,每节关节上都附着了很多的韧带和肌肉,这就使得它的尾巴非常有力,不会像其他蜥脚下目恐龙那样在行走时下垂。甚至还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后凹尾龙能够使用后脚站立,尤其是进食的时候能够以尾巴作为第三支撑点。
后凹尾龙的化石发现

后凹尾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1965年由波兰和蒙古联合考察队在蒙古国境内的沙漠中挖掘的,根据当时化石埋藏的地层可以判断是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而在把白垩纪时期周围环境并不像现在这样恶劣,不仅没有沙漠,还拥有着非常多且茂盛的树木和湿地,所以后凹尾龙很可能经常会踏着水行走的。

后凹尾龙的化石骨骼和泰坦巨龙和类似,最初没有发现它的颅骨和颈椎骨的时候,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它可能属于泰坦巨龙类中的萨尔塔龙科恐龙,后来一位叫做罗多尔夫·科里亚的古生物学家在1993年的时候提出后凹尾龙很可能在被埋葬之前就已经被暴龙类恐龙啃食了,才失去了颅骨和颈部,并且最终也确实在它的盆骨化石上发现了牙齿痕迹。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天龙:印度小型食草恐龙(长4米/距今1.9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尽管大型、巨型食草恐龙很多,但小型食草恐龙显然更多,它们分布在全球各地。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冷门小型食草恐龙,它就是天龙,体长可达4米,四足行走,有着长脖子,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天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1:16:0200021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本文原为作者在1981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发表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发表时本人做了一些修改。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40:3800012考古证明:中国文字始于7300年前 并非来源于苏美尔文明
近代以来,关于苏美尔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一直存在着多种猜测和理论。其中,最典型的观点之一是认为苏美尔人东迁至中国,将象形文字引入中华文明,并为其点亮了灯火。这个观点的主要依据在于苏美尔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因此有人认为苏美尔影响了中国,甚至将苏美尔文字视为甲骨文的源头。我要新鲜事2023-09-30 21:17:11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旧新之交 居有所定——河北尚义四台遗址
#2022十大考古#发掘单位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项目负责人赵战护一、遗址概况四台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石井乡四台蒙古营村南,地属蒙古高原南缘地带。其是近年冀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处面积最大、保存较好、包含旧新过渡时期遗存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分为四个片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二、重要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57:3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