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尼亚爪龙:南美小型恐龙(长2米/缺乏颅骨)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59:004阅
巴塔哥尼亚爪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阿瓦拉慈龙科恐龙,诞生于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仅仅只有2米,主要是以肉类为食,属于小型恐龙之一,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的阿根廷发现的,完整度不高但保存完好,只是其中缺乏颅骨。
巴塔哥尼亚爪龙的体型

阿瓦拉慈龙科恐龙的体型大多不会太大,体长普遍都在50厘米到2米左右,因此巴塔哥尼亚爪龙还算是其中比较大的物种,体长达到了2米,但是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这种体型却并不算大,几乎只相当于现代的一只大型犬,体型类似于棒爪龙、安尼柯龙以及阿瓦拉慈龙等。
巴塔哥尼亚爪龙的外形特征

巴塔哥尼亚爪龙的外形具有典型的鸟类风格,属于比较原始的似鸟龙类,因此嘴巴呈现非常尖锐的喙状,而它的后肢则非常修长,尤其是小腿骨极为有力,比大腿骨还要长上不少,所以它的奔跑速度非常快,脖子也像现代鸵鸟一样几乎和身体差不多长。
巴塔哥尼亚爪龙的化石发现

巴塔哥尼亚爪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发现的,这批化石埋藏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内乌肯省,所以才因此而得名,其中包含了喙骨、脊椎骨、盆骨、后腿骨以及前肢骨碎片等,唯独缺少了颅骨。最终巴塔哥尼亚爪龙被分配进了阿瓦拉慈龙科之中,和同样也是在蒙古国发现的单爪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阿根廷发现的恐龙

阿根廷目前可以说是全球恐龙化石最多的发掘地前十,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了81种恐龙,其中体型最大的是阿根廷龙,体长可以达到惊人的42米,而体型最小的则是加斯帕里尼龙,体长只有70厘米,几乎还不到巴塔哥尼亚爪龙体长的二分之一。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仇鹿鸣:学术史回顾的写法—兼谈论文写作中的形式规范与实质规范
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古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出版专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参与整理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并曾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一、作为形式规范的注释及其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44:380003霍巍:西藏考古的世纪回顾
0000郑州小双桥遗址商“文化因素”分析
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郊,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文化面貌以商代白家庄期为主,发现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小型居址、祭祀场与祭祀坑、青铜冶铸遗存、灰坑、水井、窖穴、道路、墓葬等重要文化遗迹,出土了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骨角蚌器、金箔、铅锭等大批文化遗物。对于其性质,学术界多以“隞都说”为“最优解”。这些考古发现为我们探讨小双桥遗址商代“文化因素DNA”奠定了基础。一、诸文化因素分析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33:540001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国家队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刊登于《中国文物报》2月10日第5版《中国文物报·保护专刊》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凝聚了人类智慧和社会活动的自然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文明进程的实证。文化遗产具有多重价值,其中的时代价值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根本所在。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47:5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