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泳龙:小型上龙科生物(长3米/脖子短粗/速游能手)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2:42:071阅
泥泳龙是一种蛇颈龙目下的上龙科生物,属于海洋爬行类之一,诞生于侏罗纪中期的卡洛夫阶时期,体长普遍只有3米左右,最大的特点就是体型相对较小,且脖子非常短粗,但颌骨很细长尖锐,化石发现于英国境内。
泥泳龙的体型

泥泳龙平均体长只有3米,算是上龙科生物中体型最小的物种之一,它和其他蛇颈龙目生物最大的不同就是脖子和尾巴非常短,甚至加起来都不到身体的二分之一,但口鼻部分则非常修长,超过了整个颅骨的二分之一,和长喙龙非常相似。
泥泳龙的外形特征

泥泳龙整体呈现流线型,能够非常快速的在水中游动,它和大部分的巨型上龙科生物一样,都拥有着鳍状的四肢,不过它的前肢比后肢明显要更庞大一些。泥泳龙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背部沿着脊椎会延伸出一条类似“龙骨”般的组织,这也使得它们无法将脖子灵活的转动,但是这能够更好的支撑它的躯干。
泥泳龙的生活习性

泥泳龙和大部分的蛇颈龙目不同,它虽然脖子短,但这也恰好使得它能够称为快速游的专家,再加上它硕大的前鳍和流线型的身材能够给它减少很多的阻力。泥泳龙和上龙类有着完全不同的点就是它的牙齿很少且钝,所以科学家推测它很可能是以坚硬猎物为食的,比如菊石或者贝类等。
泥泳龙的化石发现

泥泳龙的名字之所以会如此奇怪,其实和它最早的化石发现地有着很大的联系,据说一开始发现的第一批泥泳龙化石就是位于英国牛津郡境内的粘土地层之中,所以才以“在泥土中游泳”这一含义进行了命名。它和滑齿龙的化石出现在同一地层中,这也意味着它们可能生活于同样的环境之中。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王永磊施岙遗址古稻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侧山谷中,地表海拔约1.4-4.2米,东南距田螺山遗址约400米(图1、2)。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17:180000国庆多雨,雨天出行真麻烦,中国古人发明了一种雨天用具,很管用
比蓑衣高级的古代雨衣本文作者倪方六现在正是2017年国庆假期。这个假期与中秋佳节相连,比较长,应该是比较爽的一个小长假。但是,我想好多网友现在都是爽不起来,第一大不爽,自然是路堵严重,再一个不爽是大家之前都没有想到的,就是连阴天。(冒雨逛天安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16:320001李伯谦:夏商周:考古学文化变迁迥异
#头条创作挑战赛#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其建立与更迭过程及其与考古学文化变迁的关系,对于深入认识三代文明的特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史籍记载,夏、商、周三个王朝建立的模式是不同的。关于夏朝的建立,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是这样记述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28:400000史念海:隋唐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农牧业地区-2
二、唐代政府所设置的牧马地区自来立国者都重视整饰军备,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其意义就在于此。整饰军备必然要注意马匹的来源和饲养。晋平公曾经自诩说:“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其中之一就是多马[2]。0000荣新江:中国学者在楼兰研究上有了发言权——读侯灿楼兰考古报告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33: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