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角龙:北美中型恐龙(长5米/鼻骨硕大隆起)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41:410阅
大鼻角龙是一种角龙类恐龙,诞生于7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平均体长普遍可以达到4.5-5米左右,属于中型恐龙的一种,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颈盾非常简单,上面只有半圆形的锯齿状,鼻骨硕大且隆起,第一批化石是在美国发现的。
大鼻角龙的体型

大鼻角龙属于中型角龙类恐龙的一种,5米多的体长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可以排到400位,大小相当于现代的两头犀牛,体型类似于锐龙、爪爪龙以及肿头龙等,其中颈盾硕大也使得它的颅骨占到了全长的很大部分。
大鼻角龙的外形特征

大鼻角龙虽然也有着角龙类特有的颈盾,但是它的颈盾上没有尖刺,只有边缘而的部分长有一圈半圆形的锯齿,而它的额头处还长有一对非常修长且弯曲的牛角状尖刺,嘴巴因为鼻骨隆起也变得像是鹦鹉喙的形状。大鼻角龙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它的鼻骨非常硕大且突出,虽然这并不是因为它有着优秀的嗅觉,因为它的嗅觉感应器是位于大脑附近的,颅骨靠后的地方,但目前它的作用还不确定。
大鼻角龙的生活习性

大鼻角龙生活于白垩纪时期的亚热带时期,最初周围遍布了沼泽地带,它们的栖息地主要就是从墨西哥一直延伸到阿拉斯加附近,因为白垩纪开花植物都生长的不多,所以角龙类恐龙基本上都是以蕨类植物、苏铁以及针叶类植物为食,这也得益于它们的鸟喙状嘴巴。
大鼻角龙的化石发现

大鼻角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美国的犹他州发现的,这批化石埋藏于沙漠地带,古生物学家认为大鼻角龙和三角龙有着极为近的亲缘关系,也因为它弯曲且修长的长角称为“恶魔恐龙”,而这批化石则是古生物学家艾伦在犹他州发现的第一批大鼻角龙化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白垩纪鸭嘴龙科:格里芬龙 带有硕大的鼻拱(人称鹰钩鼻)
格里芬龙是一种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体长最多可达9米,和慈母龙有非常密切的情缘关系。格里芬龙属于植食性恐龙,最先发现于北美洲,最大的特点就是鼻部带有凸起。格里芬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01:03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置示意图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南,北临洛河。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二里头文化堆积的年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1959年历史学家徐旭生在豫西调查时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并持续至今。发掘工作由赵芝荃主持。▲二里头遗址各期遗存分布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1:44:120002如何用筷子测试饭菜里是否被下毒?古人想到了一种法子
筷子如何验毒?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来,“小棍子”成新闻,上了热搜榜。这小棍子是老外的叫法,中国人称之为筷子。筷子主要是用竹子和木材做的,这从筷子各种写法的偏旁部首上即能看出来,木筷竹筷至今都是家常用具。用动物的骨头来做筷子,在早期较流行,这在现代考古中也多有发现。在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上,便曾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骨制品,其中就有骨箸,箸即现在流行的筷子古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09:000001朱棣的御用宝剑被抢走 现在都不愿归还(永乐宝剑)
朱棣的永乐宝剑被英法联军抢走。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由于满清的腐败无能,使得西方列强打开了侵略中国的大门,他们不仅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还掠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自此,拥有着5000年光辉岁月的文明古国,无数国家瑰宝全部流失海外,至今都没有归还。永乐剑我要新鲜事2023-04-06 00:42:19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盘龙城遗址
商代中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据发掘资料,此地最迟在商代二里岗下层(见郑州商代遗址)时已有居民,至二里岗上层时发展迅速,修筑上、下两层宫殿,并与上层宫殿同时修筑城墙,到商代后期急剧衰落。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湖北省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进行较大规模发掘。这一发现对了解商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0:58: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