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袁崇焕墓被挖开,考古学家:原来我们被骗了三百多年
“然诺多死地,公忠成祸胎。与君从此辞,每恐流年催。”
在过去的封建王朝时期,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叫做伴君如伴虎,换句话说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所以在历史上就出现了许多像文章开头这样的诗句。他们所表达的就是一些忠臣被皇帝赐死时心中的无奈和不甘。
像这样的文人墨客,将军将领在历史上冤死的不计其数。他们或是被砍头,或是被流放,但唯独有一人却死得十分凄惨。
在1966年,考古学家打开了一个非常古怪陵墓,这座陵墓的规模不大,陪葬品也不多。但是却被一个家族世世代代的守护着。

而且在往后多年各种各样的建设用地时,这座墓都被破格保留,最后还特地建造了一座陵园,用来纪念陵墓的主人。
按理来说,这样的陵墓应该是具有非常大的考古价值,才能够被这样费时费力的守护。
但实际上考古学家却给出了“毫无考古价值”的评价。虽然说这个墓坑已经没有任何能够代表墓主人身份的东西,甚至连尸骨都没有。
但是这座陵墓的主人却是一位响天阵地的大将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用一己之力成就了一个王朝。

但是为什么说这个墓坑是个骗局呢?根据时代守护墓地的这家人的长辈的说辞,这墓中是有一颗金头颅的。
相传是当初守护家族的长辈,冒着性命危险偷回来的。
埋葬在墓中,让后人世代守护。多年以来,人们也相信着这位将军墓中有一颗纯净的头颅,怀着一颗敬仰之心。
但是当墓被打开之后,别说是金头颅了,就连一颗头骨都没有。

所以说当初这位将军的头颅是否真的有被偷回来就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但究竟是犯了怎样的错误,这位劳苦功高的将军不但被杀,连个全尸都没有,拥护之人想要拿回头颅,居然还要用偷的。
说起这位将军,可能大家不太熟悉,相比于像关羽这样在历史上大名鼎鼎又被写进小说的将军来说,袁崇焕的名气实在是不行。

这位将军是广东人,生活在明末清初,这是一个举国动荡的年代,明朝的统治接近尾声,清朝野心大肆企图取而代之。
不仅如此,就连中原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对于这块肥沃的土地也是虎视眈眈,想尽了办法,要在这里一点点的蚕食。
而作为明朝当时统治的皇帝,朱由检,他这一辈子也是十分的坎坷。
自己的出身并没有多么的光鲜亮丽,母亲仅仅是婢妾,后来又被父亲下令杖杀。

少年时期几乎是过着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继承皇位之后,虽然也有一些文韬武略在身上,但是连年的大旱再加上瘟疫,让他的皇位总是摇摇欲坠。
虽然多加坎坷,在总体上还算是一位明君,可是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就显得有些优柔寡断,疑心忡忡。
而当时屡建战功的袁将军就是在这位皇帝的怀疑之下被下令处以凌迟之刑。
当时明朝正在和金军进行激烈的战争,明军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虽然有多位能工巧匠顶在前面,但是长年累月的战争不仅给明朝的国库,更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将军出手促成了两国和谈的一个结果。但是当时的皇帝朱由俭却认为袁将军和金军早已有了秘密约定,下令处死,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但实际上袁将军无论是在军中的名声还是在百姓口中的声望,都是相当不错的。面对这样的结局,将军心中纵然有千般万般的冤情,但奈何为人臣子,不得不死。
在接受极刑的那一日,众多百姓纷纷围观,凌迟之刑不同于砍头之刑。其过程异常的痛苦,受刑人要在有知觉的情况下被深深割掉身上的皮肉。

割下来的每一寸皮肉都有规定的尺寸,厚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受刑人不死,这对于行刑的刽子手来说是一种煎熬,而对于受刑者来说就是一种灾难。
长达几日的行刑过程,让曾经英姿飒爽的将军变成了一副血肉模糊,经肉外露的狰狞模样。
台下围观的百姓,有的掩面而泣,可叹将军的悲惨遭遇。有的则是痴痴傻傻,全当是看了一场不要钱的表演打发时间来的。

而到了最后,将军也就只剩一颗头颅,皇帝为了解气,将这颗头颅传递九州,以示权威。这才有了偷头颅一说。
有人曾经说如果朱由检,对待这些将军能够在真诚一些,多一些信任,或许明朝就不会被清朝所取代。
自然中国往后的历史也就会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历史如何发展虽然也有一定程度取决于人为,但是更多的却是一种轮回。

一个人在做到外人之下的位置之后,他的心态同幼年时期就有了巨大的变化,对失去权利的恐惧,再加上年龄的增高和种种经历的摧残,这也就注定了有一个人统治的朝代一定会经历由胜转衰的一种轮回。
而类似于袁将军这样被迫害的大将,只是这种轮回中的一种牺牲品。袁将军作为一名忠心于朝廷的将领,他的家人在被流放的时候,也不曾有太多的怨言,他的家在被抄检的时候,也没有贪污所得的钱财。
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一家人世世代代的守护,直到明朝亡国,清朝没落,新中国建立,这一家人依旧在守护着这一位英雄。

而进入新时代的我们,对于这位曾经的英雄也是敬爱有加,仅在感叹他的忠心,更是敬佩他的英雄气概。而对于世代守护着这位英雄的这一家人,我们也是少不了的敬仰之情。
人这一生或许有许多的追求,不管你出生在哪一个朝代,哪怕结局不好,只要尽力去追求自己所爱,走在正道上,历史就会牢牢的记住你。
泰坦巨龙类:冈瓦纳巨龙 体长仅7米(尾部脊椎是心形)
冈瓦纳巨龙是泰坦巨龙类恐龙的一种,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它的体长只有7米,所以算是蜥脚类恐龙中较小的一种,不过它依然体型高大,能够大范围的进行摄食,并且吃到树顶的枝叶。冈瓦纳巨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8:06:210000有一句话曾深刻影响古代家庭婚姻,至今有男人拿这句话为出轨辩解
影响古人家庭婚姻的一句话本文作者倪方六到了婚姻家庭,古今观念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在现代,人们的婚嫁家庭生活更多受到法律的约束,而在古代,受风俗习惯的影响更大。有这么一句话,曾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的婚姻家庭观,至今仍在发酵,有的男人甚至拿这句话当说辞,为出轨、婚外情辩解。(古代家族生活:多子为福)这句话说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1:090000山西农民去百墓坡 看到“红衣女鬼” 考古专家揭开秘密
1973年,山西运城的一位村民在饮酒后决定进入当地的百墓坡,这是一个令人敬而远之的地方,寸草不生,积雪不存。这位村民最初看到墓穴里精美的壁雕时感到惊喜,直到他拐过一个弯,看到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门后是一个红衣女子,她微笑着,仿佛在与他打招呼。这一幕让村民恐惧不已,他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墓穴。这位村民之后不断高烧,梦呓连连。村民们前来探望,发现他带回了墓穴中的一些陶俑。大家开始怀疑他进入了百墓坡。我要新鲜事2023-08-11 19:43:380000李济:黑陶文化在中国上古史中所占的地位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50:530002盗墓者匿宝潜规则:绝不放在一起,这是为啥?知道后都说太狡猾了
蓝田吕氏家族墓被盗案本文作者倪方六“考古专家跟在盗墓贼屁股后面”,这话虽然很酸,但有时事实上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客观原因是国家不允许主动发掘古墓葬,如果不是被盗墓等人为破坏或工程建设需要,无法继续保护,是不能发掘的。所以,不少考古报告中所谓“抢救性发掘”,其实就是“被盗墓者挖过后发掘”的书面词汇。陕西蓝田五里头村吕氏家族墓地的发掘,便是由盗墓引起的。事发2005年12月。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30:39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