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尸是怎么形成的:尸体脱水成干尸,或被人工制成干尸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30:302阅
尸体埋入土中后,体内细胞会开始自溶,并且还会受到各种腐败分解,结果就是尸体慢慢腐烂,最后剩下一堆骨头。而干尸则不同,它违背尸体自溶这一自然过程,没有腐烂,相反却以干燥的尸体形式呈现在今人的面前,它的形成除了特殊环境外,还可能是人工制成,代表就是古埃及的木乃伊!
一、干尸是怎么形成的

干尸的形成分两方面:自然形成的干尸和人工制成的干尸。自然干尸,需要很特殊的气候条件,比如干燥或没有空气的地方,这样尸体中的细菌微生物难以生存,尸体就会迅速脱水形成干尸;人工干尸,即人为制成的干尸,代表为古埃及木乃伊,运用的技术为古埃及防腐技术,这能让:尸身千年不腐!
1、自然干尸

自然干尸是指那些未经人工处理,主要由埋葬环境干燥导致尸体脱水而自然形成的干尸。比如楼兰古城女尸地处干燥高温沙漠,尸体在自然状态下也能脱水干燥形成干尸;马王堆女尸所处环境虽然潮湿,但尸体旁边有大量木炭,起干燥作用,且棺木和墓穴用石灰密封严实,外界水汽难以进入,慢慢的也变成了干尸。
2、人工干尸

人工干尸是指那些死亡后经过特殊处理的尸体,其代表就是我们常说的木乃伊!古埃及法老死后,它们的尸体会经过特殊处理而制成木乃伊:剖开体腔,取出内脏,尸体用热溶的松香浇灌,然后用浸透松香的布包裹,出土的木乃伊在颅内、乳突小房内均有松香。

另外一种人工干尸则是国内所发现的棺内干尸,主要由于墓地地势高爽,地下水位低,加之棺和墓内密封程度高,棺不漏气,所以没有受到地下水及湿度的影响。总之,凡是尸体埋葬前进行过防腐、取脏器、浇灌松香或棺内放入吸水物质等人工处理所形成的干尸,都称之为人工干尸。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侯家庄商王陵区
侯家庄商王陵区是商代后期的王陵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5~6公里的洹水北岸﹐与小屯宫殿遗址隔河相望。墓地包括侯家庄﹑前小营和武官村之间的大片地区﹐已发现大墓13座﹐祭祀坑1400馀个。这一发现对商代考古与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商王陵区位置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2:58:360000比夏朝更早的王朝: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韩非说“虞夏二千岁”
先秦史书记载,比夏朝更早的是虞舜之朝,先秦并列表述“虞、夏、商、周”,尚书第一篇记载的就是《虞书》,韩非子更是声称“虞夏二千岁”,其中夏朝存世400多年,虞朝则是1500多年。虞朝过于久远,处于五帝时代,司马迁也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传世史料极少,兼之夏朝还未搞清楚,又何言虞朝,因此如今基本否定虞朝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6-11 20:27:160000罗志田:那些品质较差的论文得以发表,恰是经过“外审”的
原题《专家审稿制下坚持学术刊物的主体性》来源:浙大蒋研中心很高兴专家审稿问题能有一个专门的讨论机会,这个问题的确到必须探讨的时候了。匿名专家审稿是一项外来的规则,我自己从1999年起,曾多次撰文呼吁学术刊物实行这样的审稿制;但在各刊物广泛推行匿名专家审稿制后,又深感我们的学术期刊和学者都还不很适应这一制度。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41:190001汉代古墓玉器制作之谜:探索艺术与文化的交汇
汉代古墓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文化和审美的精华。从专家的角度出发,将深入分析汉代古墓玉器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与当时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汉代古墓玉器的主要材料是软玉,这种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的玉石非常适合塑造各种器物的形态。制作工匠会在制作前精选适宜的玉石,并进行切割和打磨,使其呈现出所需的轮廓和形态。我要新鲜事2023-08-22 15:28:510000非洲角鼻恐龙:轻巧龙 小腿比大腿长很多(堪称奔跑能手)
轻巧龙是一种角鼻龙下目恐龙,诞生于侏罗纪末期,也就是差不多1亿5千万年前,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体长可达6米,属于中型恐龙,身材修长,非常的善于奔跑。第一批轻巧龙的化石是在非洲坦桑尼亚发掘出来,非常幸运的是这具化石还算是非常完整,只是缺少部分颅骨化石。轻巧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1:43:3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