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盖房无意发现千年古墓,打开棺椁惊现一物,震惊众人
1976年8月,陕西宝鸡市南指挥村的老赵到村子外面的荒地去挖土盖房子,挖着挖着突然他发现挖出来的土质跟周围的土明显不一样,周围的土都是黄色的,他铁锹挖上来的土竟然还夹杂着红色,关键是里面还有碎瓦片。老赵怀疑自己挖到古墓了,于是他立即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当地文物部门,考古专家田亚歧得知后迅速带队来到了现场。
田亚歧拿着洛阳铲等工具对现场进行了初步勘探,探测结果令他震惊。荒地下面的确有古墓,而且规模非常宏大,足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田亚歧认为能够建造如此规模的墓葬非帝王莫属。
正当考古队员细心挖掘之时,突然有人“啊”的一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考古队员们围了上去定睛一看,原来有位队员挖到了一个非常奇怪形状的洞口,洞口直径约45厘米,深度达20米,在洞口周围还错落着好几个类似的洞口,大家没想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考古人员共清理出上述洞口247个。
田亚歧仔细地端详着这些洞口,经过一番考究后他明白了,这些洞口应该是盗墓者留下的,显然古墓已经被盗了。听到田亚歧不容置疑的口吻,其余考古队员们感到非常沮丧。作为一名考古人员来讲,考古最担心的就是墓葬被盗,因为这会丢失许多有价值的史料。
虽然古墓可能已经被盗空,但田亚歧仍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挖掘找到新的线索来揭示墓主人身份以及那些古代鲜为人知的历史,于是抢救性发掘工作势在必行。
但是接下来的发现让神秘古墓变得愈加扑朔迷离。考古人员在古墓的第2层台基处挖掘出了20具遗骸,这些遗骸没有棺椁,被摆放的横七竖八,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肢体残缺,有的嘴张得很大,像是在大声呼喊,这是咋回事呢?
田亚歧推测这是古代残酷的人殉制度,这20具遗骸生前可能是奴隶也可能是战俘,在大墓被封埋之时,他们被砍杀用作祭祀,因此留下了惨不忍睹的一幕。人殉制度起源于殷商时期,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人殉才被陶俑取而代之,因此可以断定古墓应该是先秦时代的一座墓葬,但具体是哪个年代目前还尚不得知。
为了一探究竟,考古人员加快了发掘速度。紧接着,队员们从20具遗骸土层的下面惊人地挖出166具棺木,每个棺木里面都有一具遗骸,遗骸全部呈现出诡异地蜷曲着的姿态,这是一批自愿为墓主人殉葬的人,是秦人中流行的屈肢葬,也就是当人死后,他们的下肢被布带向上卷曲捆扎,然后放入棺椁中埋葬。
确定了古墓为先秦时期的墓葬后,所有人都急迫地想弄清楚墓主人的身份,但受制于当时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当时考古人员并没有对主墓室进行挖掘,而是等以后条件成熟时再进行发掘。没想到这一等竟是十年,1986年对主墓室的挖掘工作才正式提上了日程。
打开主墓室后,考古人员看到了梓宫、便房、外藏椁等庐山真面目,而且棺椁的造型也终于呈现在人们面前,只见它由数百根柏木垒成。考古人员称这种棺葬方式为“黄肠题凑”,然而正是这种丧葬规范让人疑惑不解。按照周朝的礼制规范,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使用“黄肠题凑”,即便是诸侯国的国君死后也不能僭越,既然秦国国君不能使用高规格的葬制,那么之前对墓主人是秦国国君的推测是错误的吗?这时所有的考古人员都期待打开棺盖能有证明墓主人身份的东西出现。
由于受盗墓影响,考古人员打开棺盖之后,只在棺椁里面发现了一段股骨,偌大的棺椁只有一块骨头,其他东西都没有,这令考古人员十分遗憾。就在考古人员大失所望之时,谁也没有想到此时事情竟然有了转机,原来有位考古人员在棺椁底部清理出了一些石头碎片,拼凑起来发现是石磬(古代乐器),在石磬的边缘还有铭文,铭文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共桓是嗣”。
“共桓是嗣”的意思是共公和桓公的继承人,共公指的是秦共公,桓公指的是秦桓公,历史上他们的继承人就是秦景公。至此,神秘古墓的墓主人身份终于揭晓,他就是秦国第14代统治者秦景公,共在位40年,是秦始皇嬴政的第18代先祖。
秦景公在位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他于公元前564年出兵攻打晋国,把晋国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将秦国的势力范围不断向中原推进,为秦国的称霸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因为秦国实力雄厚,他有了称霸的野心,同时也有了对周朝天子大不敬的资本,秦景公死后才敢以天子的葬制下葬,这也就是为何古墓中身为诸侯国国君的墓主人出现“黄肠题凑”的原因。
《夏商周考古探研》后记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06:270000人死后要及时报丧,报丧文告为何称为“讣告”?写法有讲究
古代报丧和讣闻的讲究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文章,来说说白事中的报丧问题。在传统丧事中,人死后要火速、及时把丧讯通知至亲好友,不得疏漏,更不得“匿丧不报”,否则,即是最大的违礼和失礼。这就是报丧,有的俗称“传事禀”。(亡人殓尸)一般在倒头当天,最迟第二天早晨,就要派专人分头报丧。报丧人可是家中晚辈、亲邻或佣人,也可以雇请专人报丧。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5:420000两足食肉恐龙:印度鳄龙 种属被质疑(化石仅一破碎颅骨)
印度鳄龙是一种两足行走的肉食恐龙,诞生于7千万年前-6500万年前的上白垩纪时期,由于化石仅仅只有一个颅骨,并且已经非常破碎,所以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将它和印度龙进行严格的区分,认为印度龙和印度鳄龙是指同一物种,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它属于疑名恐龙。印度鳄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2:16:510000敏迷龙:南半球发现的第一条甲龙(长1米/澳大利亚出土)
对于甲龙,大家应该不陌生,它是食草恐龙中的明星,身披盔甲利刺,令食肉恐龙望而生畏。而今天小编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敏迷龙比较特殊,它是南半球发现的第一条甲龙,一起去认识看看。敏迷龙基本资料敏迷龙是一种大洋洲的小型食草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它体长1米,与隐龙、棒爪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1.19亿年-1.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敏迷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3:40: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