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轴线七百余年时光 故宫清代造办处旧址考古溯源
清代造办处是一个专门为宫廷承造各种器皿的机构,下设馆处、作、厂等诸多作坊,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造办处从养心殿移至慈宁宫东南侧。2020年底,故宫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此处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了面积最大、遗迹类型最多样、时代序列最完整(元明清)的遗址区。

在考古现场,故宫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吴伟为记者详细介绍了现场的情况。钢架搭成的宽敞大棚下,遮罩着一片凹凸不平的地面,各个年代的砖面纵横交错,砖的大小、样式都不尽相同;不同的区域,放着写有不同年代以及建筑功用的指示牌;地面上还有大小不一的考古探坑,展示着经年累月堆积而成的砖土层。这里没有金碧辉煌,没有人声鼎沸,却有另一种肃穆和厚重。每次踏上这处考古现场时,吴伟都能感受到内心的激动与兴奋。

故宫考古研究所所长徐海峰介绍说,他们在现场发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意外。最让他们高兴的是,发现了一座面阔以及进深均为11米的建筑,共有四个同样规模的磉墩,每个磉墩之间间距均为11米。这是迄今为止故宫内发现面积最大、遗迹类型最多样、时代序列最完整(元明清)的遗址区。
此外,他们在清理现场遗留的一个大坑时,发现了比较完整的砖砌体。由于故宫的特殊性,对考古极为慎重。故宫考古的原则是“见‘面’即停”,也就是一旦发现了重要的砖面、地面、活动面,就暂时不再向下清理了。为此,故宫考古研究所团队开创了“微创”发掘的方法,即通过最小化的干预,利用多样化的手段,获取最大的信息。通过对周边的发掘,再与2015年慈宁宫花园东院遗址发现的明早期磉墩进行对比,进而确定了这座砖砌体就是明早期的磉墩。

这次故宫考古研究所对清代造办处旧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不仅让人们对故宫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故宫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每一次对历史文物的发掘和保护,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希望未来还有更多的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
铁器时代 · 汉代陶瓷器
汉代用泥土为坯胎、经入窑烧制的器物。主要是各种饮食器、贮藏器等容器,也包括其他生活用具,以及为随葬而制作的明器。因年代和地区的差异,器物的种类形态、制法、纹饰及烧成温度等都有所不同。大体上可分灰陶、硬陶、釉陶和青瓷4大类。砖瓦也是陶制品,但系建筑材料,一般不包括在陶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26:050001辽代古墓被盗,专家听后紧急前往,发现最值钱的反而留在墓中
古人常言盗亦有道,所以以前的那些摸金校尉之类的,盗墓都是拿个两三件,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盗墓贼连地皮都要刮三尺,只能能拿的,全部拿走。多年以前,赤峰市的公安局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发现了一个大的古墓,但是可能已经被盗墓贼给盗了,时间也不是很久,赤峰市公安局听闻后紧急前往勘察。我要新鲜事2023-04-27 20:04:0600001700年前,盗墓界“祖师爷”开启神秘古墓,却为何空手而归?
近几年关于盗墓题材的小说、影视剧层出不穷,而且每每出现都会引发一股追捧的热潮,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盗墓这个行当拥有十分久远的历史,而且还有不少“人才”涌现出来。比如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位“不凖”,就是1700多年前的盗墓界大佬,他曾经在公元279年进入位于河南汲县境内的一座古墓,进入后竟然空手而归,却留下了一部千古奇书——“汲冢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图片:进入古墓剧照一、惊现“寒酸”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4-15 00:34:560000考古学史:贺云翱: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一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正式创立于1972年,今年正好是五十周年。然而,作为一门现代科学,考古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南京大学的缘起要更加深刻而久远。中国现代考古学有两个来源,一是本土从北宋时代就已兴起的金石学;一是西方国家在19世纪中叶发育成熟的考古学。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与中国现代考古学一样,起自金石学,后又融入西方考古学,经几代人的努力奋斗,遂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36:2500011979年 河南男子挖出陶罐 村民说是不祥之物 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陶罐,这件古老的文物,它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20.1厘米,为红底彩陶,画面左侧画着衔鱼的鹤,右侧则是一柄石斧。这是仰韶文化时期的代表作品,它蕴含着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誉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8-03 20:39: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