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茶托为什么从唐代说起,最早的茶托能追溯到什么朝代?
中国的茶文化不仅是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这篇短文,与各位分享一下学习心得,说说饮茶器皿中最早的茶托。
茶托,从唐代开始说起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历史上的文献记载,茶托从唐代开始;其次是考古发现自铭的茶托也首先发现于唐代。
1、经常被引用的文献
唐代李匡义《资暇集》中的那段“茶托子,始建中(唐德宗742年~805在位,唐代第九位皇帝)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热指,取楪子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楪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人人称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这段话有这么几个意思:德宗时蜀相崔宁之女用怕茶杯烫手,下边垫个碟子,但饮茶时,碟子中的那个杯容易倾倒,用蜡在碟子中央做个圈,将杯相对固定,这样杯子也不倒了;于是命匠人用漆器做个环代替蜡圈,大家都说这个发明好用,后边争相效仿,茶托的于是样式百出。
按照这段记载,茶托子,就是茶托;它似乎是唐德宗时期才发明出来,可是后边的考古发现,将这个说法推翻了。
2、唐代茶托的考古发现与定名
正如很多青铜器的名字一样,我们命名意见器物的名字,最好是自铭,也就是器皿上自称叫做什么,它就叫这个名字。
1957年5月,在西安和平门建筑工程中,发现了唐代鎏金“茶托子”7件。圈足内均有铭文,为唐宣宗“大中十四年八月造成”,即公元860年。
1号茶托。圈足、圜底。托盘口为莲花形,托圈口沿高出托盘1厘米多,俯视之,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图一、上)托底部鎏金磨损,应使用的较长时间。铭文在圈足内壁,刻有“大中十四年八月造成浑金塗茶拓子一枚金银共重拾两捌钱叁字。(图二、1~3)”
2~7号茶托形状与1号基本相同。 2号托的铭文为:“左策使宅茶库金塗拓子壹拾枚共重玖拾染两伍钱一。(图一、下)” 3~7号茶托铭文为:“左策使宅茶库一”(图二、1~3)。
从铭文得知:“茶拓子”之拓字即“托”字,二字同声可通用;唐代茶托的量词是枚,1号茶托不在10枚之内;这些茶具是“左神策军使”家的器皿,器皿的名称自称为茶托。
这组茶托为金银器,其外形最大的特征有两个:首先是托盘为莲花状,其次盘中央有盏托,是为了将茶杯(盏或碗)的圈足更好地固定,这样就达到了文献所记载的端起托倾斜饮茶时,杯子不倒的效果;托的底部有圈足。
这批茶托的制造年代十分清楚,为大中十四年,大中(847年正月—860年十月)本是唐宣宗的年号,共计14年;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唐懿宗即位沿用,如此大中十四年应当进入唐懿宗在位时期了。属于晚唐时期。
其他唐代非瓷器类茶托咱们就不用多说了,基本都是这样的造型,从这样的造型,我们就可以向前追溯了,例如瓷器中的茶托,那么,唐代瓷器中的茶托是否也全部都类似金银器这般莲花样式的造型呢?
唐代瓷质茶托,目前发现不少,南北各例若干:
河北:
1985年河北省临城县东街砖厂刘府君墓出土。3件形制、尺寸及釉色皆同。碗、托连为一体。托口沿捏制为四瓣花口式,平底,或圈足或饼足。底露胎,通体施白中泛黄釉釉,足刻“张”字款。其特征是将碗、托连为一体(图三)。
2002年邢台出土的一件茶托与前一件不同在于托盘口部,前者可视为荷花状口,后为四曲葵口,其他形制釉色类似(图四)。
河南:
1957年河南省安阳县薛庄唐墓出土,敞口,口作五出花式口,,两花口之间又向内卷起,整体呈荷叶状。斜边上翘,内底有内凹托口,放置茶盏,小饼足,白灰胎,釉色白稍泛灰(图五)。
江苏:
扬州出土的杯及托,托盘口沿为五出呈葵瓣形,底有圈足。托通体施白釉(图六)。
浙江:
宁波和义路遗址出土越窑托及盏。托口部做内卷荷叶形状,釉色如玉般温润(图七)。
吴越国康陵出土秘色瓷盏托。托盘口呈圆形,中间有高约3.6厘米的敞口托圈,高圈足外撇。通体施青灰色釉,胎呈青灰色(图八)。
沉船资料:
黑石号出水茶杯与托,形制、釉色与2002年邢台出土者基本相同,杯则同于扬州者(图九)。
上述均为晚唐时期遗物。
湖南:
主要见于长沙窑的发掘资料中,由于是窑址资料,所以其茶托不仅数量多,而且其形态各异,有圆口,葵口和莲花口三大类,其中圆口者托圈有高矮之别,长沙窑的年代,根据发掘者的推断,在9至10世纪初(808年~929年)部分已经进入五代时期(图十~十三)。
根据前文叙述,唐中、晚期至五代,各地所见茶托有三种基本形态:茶托盘口或为圆形、或为葵口、或为莲花荷叶状。
初唐---武德至开元(618~741)
盛唐---开元末期至大历(741~779)
中唐---大历末期至大和末期(779~835)
晚唐---开成至五代初(836~907)
如果我们向前追溯茶托的形态,唐代早期及盛唐、隋没有年代确切的茶托资料,南朝至晋则也有一定数量的发现。
晋时期从目前的发现来看,称为最早的瓷茶托,从造型的构成因素都齐备了,或许未来的考古发现还能将这个时间再提前一些。
南朝茶托:
江西:
江西吉安南朝齐青瓷碗及托。托盘口为圆形,托圈较浅,托底有圈足。碗表面有莲花纹(图十四)。
此外,江西同行还在文章中列举了几件南朝洪州窑的茶托,其中南昌县富山乡出土洪州窑南朝茶托及碗,均有莲花纹(图十五);江西南昌县小蓝乡出土洪州窑南朝茶碗及托内壁均有莲花纹装饰(图十六)。
福建:
建瓯市南朝墓青瓷茶托。托盘圆口,托圈较矮,围绕托圈为一周莲花纹(图十七)。闽侯的出土了三件,托、碗是分别制备假圈足碗与托盘,上釉后套合一起入窑烧成(图十八)。这种做法与长沙窑的其中一类相似。显示了技术的传承。
湖南:
长沙南郊出土的青瓷茶托。圆口浅盘,托圈略矮(图十九)
浙江:
宁波出土青瓷盏与托。盏外壁有刻花的莲花纹,托盘内壁亦然;托盘为浅盘状,托圈矮,假圈足(图二十)。
南朝茶托的底部通常是浅盘,托圈较矮,饼足或假圈足,而非圈足。
两晋时期茶托
湖南长沙两晋墓葬出土青瓷茶托。浅盘形,托圈略高于托盘口,饼形足。未见刻划等装饰。
由于这件茶托出土于墓葬,有共存器物,其断代是可信的。这件青瓷茶托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茶托(图二十一)。
如果从两晋时期最早的青瓷茶托来看,我们大体可以将瓷茶托的演变和装饰梳理出如下线索:
浅盘圆口式样,且托盘圆口者出现最早,一直延续到唐代长沙窑还可以见到,其形态变化趋势是整体越来越高,足部从饼足到圈足,长沙窑、扬州以及五代吴越国康陵之越窑茶托展现给我们的变化特点是圈足和托圈越来越高。
盏、托连体自南朝出现,至长沙窑及河北临城晚唐墓葬中仍然可见。
莲花荷叶及葵口出现在唐代中晚期。
荷叶莲花的装饰要素出现的也相当早,南朝时期不仅是茶托,盏也用这类素材进行装饰,可以说比较流行,装饰的手法是刻划或类似堆塑,装饰的位置通常在托盘的底部,围绕托圈一周。进入唐代之后,这个系列的素材被传承了下来,但装饰位置和方法则有了明显的改变,被移至盘口的边缘,器物的造型则更为生动活泼(图二十二)。
自两晋瓷茶托出现,经年虽然久远,至唐、五代,我们亦然可以见到技术及装饰的传承与创新,使得瓷茶托更具艺术美感,异彩纷呈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成为我国古代茶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并且一直沿用,为今人所享用也。
古代埃及为什么执着于木乃伊,难道说真的准备复活
埃及人把人包成木乃伊的目的是为了复活。自打文明古国当中,其实埃及的一些文明和我们中华文明还是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对于死者的态度则是完全不同。在我们中国的丧葬习惯当中,都是为了能够让人们能够早登极乐,然后有着好的轮回,但是在埃及中并不是这样。埃及更多的是把人给包成木乃伊,希望这个人有朝一日能够复活。埃及木乃伊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43:220000快达龙:澳大利亚小型食草恐龙(长1.8米/距今1.1亿年前)
在大洋洲一共有14个国家,但只有澳大利亚出土过恐龙,目前为止出土了19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就包括快达龙,它长1.8米,生活在1.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接下来就由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快达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54:030000讲座:李零:三代考古杂谈——地理、族姓及其他
本文为李零先生在北大文研院2022“年度荣誉讲座”第三讲的纪要。本次讲座则聚焦于三代考古,结合地理、族姓等维度,探讨三代考古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40:1400011961年一大学者给重庆一“小提醒”,致川渝两地至今为此争论不休
郭沫若挑起刘备葬地话题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个月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备的葬地问题(详见《刘氏家谱发现“铁墓志”,证明刘备真身葬地不在成都》一文)。这里再来聊聊,为什么重庆人坚持刘备葬在奉节?对刘备真身葬地问题,开始关注起于1960年代。挑起这个话题的,是当时最权威的大学者、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18:240000中国风水设计最有特点的古城门,不在北京不在南京,在这地方
重庆的古城与古城门本文作者倪方六去一个城市旅游,看看城门就知道有无历史了。随着今日头条组织的活动,我来到了重庆,来到了渝中,我先看的便是城门,一处叫“通远门”的城门。重庆人自诩,“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庆城。”据明万历《重庆府志》(残卷),秦朝相国张仪始筑江州城,重庆才有了真正意义的“城”,才有了城门。那古城门在哪里?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04: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