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天的牛文物:陶牛、木牛,全是老黄牛
正月里是新春,过了年,开工了,也就是开年了,接着就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老话: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当然离不开老黄牛,今儿咱们就以博物馆里的牛文物为话题,说说牛文物的那点事情。

博物馆里的牛文物,从质地上来说,有玉的、石头的、青铜的等等,但老李今天要说的是陶、木质地的牛文物,为什么呢?因为陶、木从材质上说,更有普遍性,更接地气,也更有考古特色吧。
陶器发明之后,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生活用的器皿,同时,由于其胎为粘土所制作,比起石、玉、铜等常见的材质,具有显著的材质优势,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陶在烧纸前具有非常好的可塑性,可以给当时的工匠和艺术家们以很好发挥的空间,可以做出更为生动和饶有兴趣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们的思想和寄托。木材与石头相比,硬度软,相对也容易成形,对于塑造艺术形象也是非常有利的。
咱们先看看这些陶、木的牛都是些什么形象,不同时代的陶、木牛文物在当时有什么含义?对于学者们来说能透过这些陶、木牛文物,又能够洞察到哪些当时的历史信息呢?
这件西汉红釉陶牛。现藏于济源市博物馆。以模制、捏塑而成。整体呈奔跑状,头上仰,牛角向外弯曲,双目圆睁,前肢前伸扒地作用力状,后肢微曲向后蹬,短尾后伸。臀部有一圆孔,通体施红釉。表面由于使用了红色釉,十分接近黄牛的毛色,身体姿势相当有动感。

灰彩陶牛。现藏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直接以真实的牛为原型,按比例缩小而制,原本安插有木质的抵角和尾巴,腐朽无存。作为畜牧业繁荣代表的陶牛,以真实的牛为原型,按比例缩小而制,通体饰灰色彩绘。头面部棱角分明,腹部圆滚敦实,四肢、后背直挺有力,造型十分生动。但是和上一件相比,此牛有显得安静温顺,皇上身边的就是不同啊。

东汉时期的带犊陶卧牛。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红陶母牛跪卧回首,伸出舌头舔卧在身旁的小牛犊的嘴,小牛仰头依偎着母牛,相顾相盼,母子之情,表现得相当生动。

东汉小憩陶牛。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两大牛反方向紧挨跪卧,一牛仰首,一牛回首,舌头外伸,两牛中间有四只小牛似在玩耍。一派悠然自得的感觉。

南朝灰陶牛。现藏于长沙博物馆。陶牛呈直立状,质地为灰陶,四足、躯干及牛角均被修补过。如果仅仅看这件牛文物,似乎没太多可说的的,但您往下看。。。

北齐彩绘陶牛。现藏于中国农业博物馆。陶牛呈站立状,体态浑劲有力,当为一犍牛。牛头辔饰革带交结处共有六枚圆泡饰。牛身络以横三竖四的革带,其交结处亦附有圆泡十二枚,竖带一端有流苏下垂,综合判断当为牵引牛车之牛。这件具有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是北齐雕塑艺术的杰作。与南朝的牛相比,是否应当给北齐的这头起个名字,唤作北齐的威武牛。南北朝对峙同时,而南北方的艺术家或匠人有着各自对牛性格的认识与表现。

唐三彩卧牛。甘肃省博物馆。陶胎,全身施褐色釉。牛呈伏卧状,抬头前视,短角横伸,双目圆睁,颈粗短。左前腿前伸,其余三腿后蜷。牛身肌肉发达,体态雄健,生气盎然,是唐代三彩雕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出土于秦川,怎么看着和秦川牛辣么像呢?

秦川牛历史悠久。公元前八世纪,古籍中就有关中地区“择良牛献主。的记载,主要是作食用,并开始用于耕田。再来一件立牛。老李将它唤作唐朝霸气牛。

中国是农业传统深厚的国家,因此牛的艺术形象当然也离不开耕作和拉车。
西晋太康七年酱褐釉陶犁耙田模型。现藏于韶关市博物馆。平面呈方形;中间有一田埂纵贯分成两部分;各有一俑一牛,牛行在前,颈部套有绳索;人跟在后,手持绳索、农具,作犁耙田状。田的右后角处有漏斗状设施,旁有一俑作排水状。人畜神态自如,造型生动。简直就是水田耕作图。

南朝陶犁田耙田模型。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模型作长方形。四角各有一漏斗状设施,中间纵贯一田埂将耕地分为两块,一块田里有一人使牛犁田,另一块田里有一人使牛耙田。人与牛形象古朴粗犷。耙属锄耙类,下有六个较长的齿,上有横把,这才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锄耙实物模型。城里人可能不太了解犁田耙田的区别,犁田是为了让土疏松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耙田是用耙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通常在犁耕后、播种前或早春保墒时进行,有疏松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土温等作用。还是很有科技含量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还得加上一句,拉车靠老牛啊。
东汉彩绘木牛辎车。现藏于(甘肃)高台县博物馆。由辕牛和辎车组成。木牛圆雕,头身部位一体,在身两侧开槽,装有牛腿,牛呈站立状抬头弓背,在头顶凿两眼,卯两牛角,臀部凿一眼,插卯牛尾。木辎车则由两辕、车舆、车轮和帷盖组成,两轮由横轴相连,车舆呈长方形,四角有立竿,车舆周身以黑色绢帛为帷盖。车舆前后各开有门,门上饰土红色直线条,上饰以黑点,并设以左右开合之轨道,车轴及车辋用黑色涂饰。依汉制,当为郡守级别官员方可乘坐。此木牛辎车制作精巧,充分体现了汉代木雕的高超技艺。喜欢模型的朋友,有没有惊叹的感觉啊?

西晋灰陶牛拉车。现藏于济源市博物馆。由车和牛两部分组成,车平顶棚,长方形车后门,前方敞口,两车辕呈圆柱状,车辐为12根,一牛立于两辕之间作拉车状,牛弯角,双目圆睁,阔嘴微张,肌肉发达,牛尾贴于臀后,四肢站立。想复原那时候的牛拉车,看这个模型就是了。

唐代的这件模型更是豪华,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现藏于新疆吐鲁番博物馆。

这些陶、木之牛牛,都是墓葬中出土的,都是冥器。古人事死如事生,在冥界,也要打造一个和生前相似的世界。将体现日常生活的场景融入到陶器中用以随葬,是对古代陶器的种类、用途等的展示,为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证明了我国古代牛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之后,用于这些冥器的牛牛和车子,都改为纸糊的了,也不埋入土中了,都是烧,就算是发往冥界了。年长的一些朋友应当小的时候在农村还见过这些冥器,早些时候是纸人、纸马;改革开放后,有一段时间还烧冰箱、彩电,现在如果烧的这些冥器应当是别墅、汽车和手机电脑之类的了吧。
牛年一定要说到十二生肖中的牛。
十二生肖在中国开始得很早啊,最早不知道,但是,考古发现告诉我们: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一部《日书》中就指出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动物的对应关系。这是秦代的简牍。
又是考古材料告诉我们十二生肖俑在墓葬中作为随葬品发现于南北朝时期,山东临淄北朝崔氏墓群中的10号墓就出土了十二生肖俑。唐宋时期比较流行。咱们就称它为神话牛吧。

这套十二生肖陶俑,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生肖中牛首人身陶俑是宋代的,现藏于邛崃市文物局。表情有点搞怪。
十二生肖俑,最常见的作用是用来辟邪、保护墓主人安宁的;也有些墓葬出土的单个生肖俑代表墓主人的生肖属相或故去的纪年。
陶牛、木牛说了不少,归根结i底,这些牛文物,或者是六畜兴旺、或者耕作、或者拉车,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特别是这些耕作引车的牛牛形象,受人喜爱,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老黄牛。题目中的老黄牛,指的是一种精神,说话牛年春节已经过去,春天已经来临,拿出咱们的牛劲来,投入到咱们自己的人生或者事业的春耕中去吧。
END
还是东印度公司档案惹的祸,发现南海I号,意外中的必然
前文《荷兰东印度公司沉船满载中国瓷器,海底盗宝,催生中国水下考古》说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黑名单上的人--哈彻,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档案,盗取海底文物,发不义之财的故事,今天咱们要说的事情还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沉船档案档案密不可分,但半段剧情就彻底反转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4:20:490001荐书:赵辉:《史前文化与社会的探索》自序
在李伯谦先生的一再催促甚至是命令之下,加之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心全意做成此事的执着,让我越来越感到压力,我终于把文集的文稿整理出来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7:22:38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耀州窑系青瓷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因为宋代划归耀州而得名。此窑创烧于唐代的时候,以生产三彩器为主,兼烧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及素胎黑花瓷,后来受到越窑青瓷流行的影响,到了五代转而以烧造青瓷为主,产品享誉各地,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也影响其他地区的瓷业发展,构成一个分布广泛的耀州窑系。本文择取各阶段的代表作品,介绍此一窑系的特色。1.五代—北宋耀州窑刻花执壶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05:280000手机搜到贵州深山老林有古墓,打飞的相约盗挖,掏出棺内人骨寻宝
现代盗墓的“拉伙”方式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在中国是非常有历史的地下职业。组织盗墓团伙,过去叫“拉伙”或“搭班子”,有的地方也称为“支锅”。盗墓在过去是大罪、重罪,也为社会伦理所不容,这种“缺德事”即使没有曝光,被乡邻知道了也有辱门风,故而拉伙、入伙都非常隐蔽。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03:400002老农民挖掘出黄金 居然是西汉金饼(古代货币)
黄金是在古代的硬通货币。在陕西有这样一位老农,姓张,为了方便浇灌他的花园,他决定在花园中挖一口井,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好几天了。在农村打井是最可怕的事情,在打井的时候碰到坚硬的岩石,继续挖掘居然看到石头里出现了黄金,最后黄金的重量高达了120公斤。那天晚上,他着急的把家人召集在一起来探讨如何处理黄金。处理金饼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1:24:060001